英语教育中媒体素养教导刍议

时间:2022-09-02 02:55:44

英语教育中媒体素养教导刍议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整合媒体素养教育。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过程组织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要整合媒体素养教育,关键在于找到适恰的契合点。台湾媒体素养专家吴翠珍教授提出,媒体教育不是一门新的课程,所有内涵都将融入在语文、自然、科学、社会、生活、两性、人权、资讯等领域或议题之中。可见,教师具备媒体素养的理念之后,应尽量在原有课程教授的过程中找到适当教学机会,从而将媒体素养教育从理论推向实践。以教学内容为突破口媒介信息是对现实的一种再现和解释。媒介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

知识结构的层次对媒体素养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作用。未整合媒体素养培养的传统语言教育,着眼于传统读写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于接受表层媒体信息,不习惯批判地接受深层媒体信息,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都较欠缺。因此,要改变人才培养的现状,就必须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变革教学内容。目前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采取“主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基于某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以单元进行的听说读写技能活动。每个单元涉及不同主题,范围包括历史、地理、社会、文化、文学、经济等。因此,教师应贯彻媒体素养的理念,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学主题的关联性,在教学中融入媒体素养培养,使媒体素养培养与英语技能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使媒体素养教育与英语技能发展相结合,关键在于师生都应培养使用国外媒体的意识和习惯。教师不但自身要增强使用外媒的意识,还要培养学生使用外媒的习惯和能力。应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浏览访问国外媒体(如网站等),主要途径有四种:一是从媒体阅读者的心理共性出发,把读者喜闻乐见的世界趣闻轶事整合进教学内容,使学生乐于使用英语来获取信息,同时得到心理的愉悦。或者,选取媒体信息中基于现实且具有争议的议题整合进教学内容。该类议题可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生活等各领域,选取的原则为力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二是从生活常识和需求出发,设计一些需要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经验完成的现实任务。例如,结合现实的节日(如母亲节),要求学生利用国外购物网站(如Amazon)为母亲选购一款礼物。选购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参阅网站中针对每款商品的用户使用评论加以挑选。在完成该现实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英语获取真实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维活动,并对选择加以甄别,最终做出理性抉择。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更能在利用媒体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英语技能。三是从学生的专业学科出发,引导学生访问国外相关专业网站。例如,可引导经管专业的学生多访问国外的经济类网站或国外综合网站的经济板块信息。在此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能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获取媒体信息来发展专业知识的认知兴趣和动机,同样达到培养媒体素养和提高英语技能的双重目的。四是侧重关注外媒中涉及中国及中华文化的话题。例如,近年来欧美主流媒体频频报道中国消费者在国外的旅游消费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并列举了多种现象例证欧美市场对中国消费者的重视,如高档百货公司增设银联刷卡终端、聘用华人导购员等。引导学生关注该类报道既有利于学生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客观认识中国所处的世界地位,也有助于学生对全球性的经济现状以及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机遇有宏观的了解,并做出理性思考。媒体素养教育的宗旨是使大众成为善用媒体信息的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绝不是空中楼阁,理应植根于点点滴滴的日常师生教学互动。教学互动中,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变革直接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的趋优,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学习者。

基于源自媒体信息的变革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上述的四种途径,设计开发具体的问题、任务或项目,进而督促学生开展基于问题、任务或项目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媒体技术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式学习成为了可能。微博、博客、论坛等新兴媒体传播方式使学生具有多种途径接收和反馈媒体信息。这也为媒体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了机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可从媒体信息输入和媒体信息输出两个环节入手。媒体信息输入环节,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纸质媒介、互联网媒介、移动媒介等各种媒介搜索、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的学生应善于利用报纸、信息网站、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等各种媒介获取信息;还应善于解读以文字、图像、音频、动画等多种模态呈现的媒体信息内容。媒体素养的内容除了解读和评价媒体信息,还包括利用媒体制造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利用博客、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媒介,运用文字、图像、音频、动画等多种模态制造和传播媒体信息的能力。与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论坛、微博、博客、社交网站等新兴媒体具有较大优势,有利于读者即时互动、反馈。因此,新兴媒介的这一特性确保了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能实现智慧和经验共享,构成网上师生学习社区,从而使学习的反馈、讨论、评估等活动能从现实的空间延展到网络。可见,新兴媒介能提供即时互动和反馈的特性为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媒介,做出基于该媒介的评估要求,从而使学生有章可循,自主有效地开展基于问题、项目或任务的探究式学习,并呈现学习结果。如此一来,学生能在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既提高媒体素养又发展英语技能。以语篇能力培养为导向文秋芳(1999)认为,语篇能力是“将话语组成互相衔接、连贯的完整语篇的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指语言学习者把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材料组织起来,并形成形式上衔接(cohesion)、语义上连贯(coherence)的语篇。传统的语言教学偏重于对学生语音、语法、词汇、内容以及流利程度等的教学与考查,对学生口语表达中话语长度、灵活性、适切性、速度和语言准确性等交际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媒体发达的时代,教师已不再依靠对教学内容的垄断和利用信息差进行教学。教师成为了学习的引导者,其任务在于设计能有效激发学习认知动机的导入点,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只要引导得当,学习者的学习潜力无法估量。鉴于此,教学的导向不应圈囿于词汇、语言点的习得和操练,而应以语篇能力为导向。学生基于媒体信息,利用媒体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一方面,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并满足真实需求,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对信息进行大量搜索。在此过程中,学生得以无限制地大量接触以语篇形式存在于真实、自然交际语境中的英语,得以观察语言在真实交际语篇中的用法,并在观察的过程中体悟和内化语言和语用的规律和技巧,从而发展英语语篇能力。在传统的通过教科书学习英语的模式下,学生以单词、词组和句子为单位获得语言能力,并且由于教科书英语与现实语境英语的差距,学生往往语用能力发展不全。可见,整合媒体素养培养的英语教学确保了学生英语输入的质量和效率,有较大优势。另一方面,学生要形成对现实问题、任务或项目的解决方案,必然需要对已搜索到的信息加以整合,并且谋篇布局,形成交际语篇,进而反馈给教师或其他学生。在多种媒体手段的支持下,学生对媒体信息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和反馈,如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两者结合。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学生都必须基于内容,形成互相衔接、连贯的完整语篇,来进行信息交际。可见,在语言输出环节,整合了媒体素养培养的英语教学再次强调以交际为目的,以语篇为单位,因此,确保了学生通过真实的语篇输出发展真实的英语技能和应用能力。

在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完全可以整合媒体,并进行系统化的开发和研究,挖掘传媒与学习结合的潜力。可以说,把媒体素养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是把之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零星利用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加以理论化和体系化的一种尝试。它符合学习者认知的需求,顺应网络时代媒体技术发展的潮流,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具备操作的可行性。只要在操作中落实得当,必然能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变革作用。

作者:楼青 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上一篇:强化医学生行医素养的必要性 下一篇:学员职业素养教导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