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时间:2022-09-02 12:55:50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一点,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学生中间,乃至整个社会都已形成共识。但这并不代表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相反,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诸多学科和教师的高压以及英语本身与母语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困难和枯燥,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甚至出现了学生不愿上英语课,英语课变成了“瞌睡课”(学生听不懂,如同听天书),不做英语作业的严重现象和问题。那么,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呢?

一、把英语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挖掘英语的功利价值,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紧迫感

英语作为一门高考必考课程,无论对于学生的升学、就业,还是在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世界各国间的相互沟通中,无疑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只有学好英语,才能考取一所好的大学,只有学好英语,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只有学好英语,才能拥有打开世界各国大门的钥匙。这些大道理学生都明白清楚,但对于还没有经历高考,没有真正走上社会的高中学生来说,这些似乎离他们的现实很遥远,因此也就没有紧迫感。那么,寻找英语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点,挖掘英语的功利价值,时刻提醒学生英语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作为现代一种重要国际语言,其功利性是由它的本质和社会发展所决定的。那么,怎样挖掘英语的功利性呢?简单说来,就是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正、反两面的关于学习英语的实例,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例如:某同学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就是因为英语成绩差与某知名大学失之交臂;而某同学因为英语成绩的突出,在数学不及格的情况下被某名校破格录取。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为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充分体现英语功利性价值的榜样,不仅会使学生找到一个效仿的例子,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提供了精神目标和动力源,使他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增强学习英语的紧迫感。

二、建构人性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融洽性

新课程标准在论述建构师生和谐课堂时说,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让学生看清老师的一容一貌,在亲切的交流中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的融洽性。而我们的许多英语教师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些,他们更多的是感叹教学班人数偏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紧迫,没有时间与学生交流、对话,以及学科矛盾所造成的诸多客观因素。久而久之,学生不愿学英语,不做英语作业,进而与英语教师疏远。这就需要英语教师静下心来,耐心地与学生对话、交流,让学生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融洽关系,建构一种人性化的环境。那么,怎样去交流、对话呢?对话强调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的精神互通。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除了这些一般化的谈心、交流以外,更需要师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学会“使英语生活化”,教师要试着在“课堂之外”用英语跟学生对话,要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可以无忧无虑地去大谈ABC,教师要耐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肯定”,要创建一种从“难以启齿”到“滔滔不绝”的融洽环境。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作朋友谈心时,才有可能听到他们的心声。所谓“亲其师”,然后才“信其道”。所以,平等地与学生对话的老师将会成为英语教学充满人性化的支柱,老师给予了,学生学到了,才能置身其中而前进。

三、减少英语学习的随意性,使学生感受到提高英语的可能性

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和检查方法用一刀切的形式,更有甚者大搞“题海战术”,这样做,忽视了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成为一台“机器”而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这就极易形成学生对英语的厌学情绪。而英语学科的本身特点又要求,必须布置恰当作业,让学生掌握和巩固课本知识,并得到分析、综合、类比、演译、归纳等方法的训练,以达到“轻负担、高质量”效果。那么,怎样切实可行地布置好英语作业,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

1.师生协同原则。英语作业的布置、检查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变以往的知识传授者为策划者,并严格按照教材教学要求,从学生的需求、目的、兴趣出发,选准布置、检查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调动到最佳状态。

2.教学最优化原则。心理学表明,人的精力集中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超过这一限度,注意力易分散,工作效率易低下。在作业的布置与检查中,教师应控制多种制约因素,注意技巧性,增加趣味性,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和检查方式,确保师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3.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作业内容和层次,实行不同的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英语作业可分为两大类: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的内容多是背诵或朗读当天所学的单词、词组及课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逻辑学上把这个过程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三个阶段,背诵只是整个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书面作业内容多是当天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语法功能项目。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调动眼、口、耳、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而获得完整的感性知识,只有再通过进一步的训练,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系统知识和能力。布置英语作业应从最基础的地方入手,摒弃“题海战”方式,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切实解决英语作业“高耗低效”现象。这就需要在作业的形式、作业的时间和检查的方法上下一番功夫了。分档布置、检查作业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把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全部分为两档,一档是必做作业,全体学生必须都做;一档是提高作业,只针对成绩良好的学生。必做作业重点布置与教材有关的、最基础的知识和进行最基本的技能的训练。在作业布置中,不要求面面俱到,重在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次落实一项训练,布置的都是精品,并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出题的盲目性、随意性,确保一题对应一个教学目标,一项对准一个训练重点。提高作业更带有很大的机动性,这是为成绩较好的学生准备的,以避免好学生“吃不饱”现象的发生。这样不仅激励、挖掘、发挥了好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满足更高的求知欲,而且减轻了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有了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感觉,作业能天天按时完成了,学习信心也就增强了。

四、建构“大英语”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

许多业内人士把我国英语教育的不成功归罪于“没有好的环境”,这不无道理,因为从习惯上讲,一种语言的习得需要与它相应的环境,但这并不是英语教学不成功的罪魁,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不是缺乏“环境”,而是许多教师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我们身边的环境。所以,要想改变当前这种事倍功半的英语教学状况,就必须寻找、挖掘、整合、利用好现有的“环境”,建构“大英语”教学环境,使“苦教苦学”变成“乐教乐学”,“厌教厌学”变成“爱教爱学”。

其实当今社会,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是不乏英语学习资源的,可以布置作业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收集整理出一些英语的表达方法,比如:夏天来了,喝饮料的季节又到了,各种饮料名:可口可乐(Coca Cola),百事可乐(Pepsi),七喜(Seven up),醒目(Smart)等;走在马路上,随处可见的银行和快餐店的表达方法――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麦当劳(McDonald’s),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等。这些随处可见的英语,如果天天积累起来的话,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关键是教师要去引导。再比如,经典的英文歌曲学生不仅喜欢,而且歌曲节奏较慢,旋律优美,演唱者吐词清楚,学生听起来易懂易学。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精选一些英文报刊杂志上登载的有关流行和时尚的短文,这些东西和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他们也渴望了解与时尚流行有关的一些词语的英语表达方法,尤其是在网络方面的,如cyberspace(网络空间), chat room(聊天室), be online(上网)等。通过朗读讨论这些文章,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阅读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生活中处处充满英语,要提醒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身边的英语。这样不仅丰富了英语学习的内容,而且调动了学生课上课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效果。

作者简介

李玉梅,女,33岁,河北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河北行唐一中。

上一篇:多媒体与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运用逆向思维,巧解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