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5-13 05:50:00

谈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发生重大的改变。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并被引入到课堂。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技巧;学习效果;学习环境

所谓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这种形式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交流;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感受到数学问题被圆满解决的乐趣。本文就数学新课程教改中,如何运作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教改体会。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刚开始课改时部分教师在分组时为了方便,常常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或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但是,通过多次观察活动开展的效果来看,这样的合作比较勉强,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得不够深入,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分组时教师在充分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既要考虑到分组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到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合作学习的融洽性。首先把班级学生按数学水平分为好、中、低三个层次,每个小组规定由一个好层次、两个中层次和一个低层次的四个学生组成,安排在前后桌,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由组长负责组织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团体力量和精神。分组时各小组的综合水平要相当,以便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善于培养合作技巧

合作学习的技巧是小组学习成效的关键。刚开始时,学生都觉得讨论这种学习形式比较新鲜,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发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好的慢慢成了小组的权威,学习差的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变成了以某个人为中心的发言。表面看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得热热闹闹,却都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不着边际的内容。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小组内应有一定分工,每位组员都有任务,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者等,有了明确的分工,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或提供适时指导,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有不同意见可以随时提出,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三、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选择。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因此而滥用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例如:

问题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

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学生毫无兴趣,甚至有时会趁机聊天。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

问题二: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

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平等地参与进去,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和鼓励,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2.要有充足的合作时间

很多教师总觉得“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课堂时间不足,教师在呈现问题后,很快就叫停了,很多小组还未正真进入到主题,这样不仅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还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合作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和成果交流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决不允许流于形式的泛滥成灾,有争议的、有探究价值的、难以马上确定的问题,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浅显易懂的、缺乏探究价值的问题,给一点交流的时间即可。为了保证课上有充足的时间,学生课前主动预习是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则是课前独立学习成果的展示与延伸,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有机结合,是灵活运作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由此,教师每天必须布置数学预习的内容,一般是第二天上课的内容,鼓励学生超前预习。而且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也可灵活安排,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安排在课后,可以到室外一起完成实习作业,也可以讨论对例题进行改编变式,探讨一题多解以及数学课外读本。

五、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激励机制

恰当使用表扬与引导等激励机制,是激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的评价要有一定的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全面性。合作学习十分强调所有成员成绩的综合作为评价的标准。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成绩分成三等,在回答时,同样的问题,三等生回答加三分,而好学生只加一分,这样基础差的有了回答的积极性,基础好的学生也能主动地帮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避免了一些缺乏学习技能学生遭到忽视和冷落。当然,一些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也要受到适当的表扬,这样使各种学生都能够从教师评价中受到鼓励,使他们更加满意也更加喜欢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采用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以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学、互帮、互补、互助、互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数学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我们认真坚持,正确引导,在培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实效性,就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就能够通过数学的合作交流学习对实现数学教育目标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洪庆.《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及解决》.2008年9月.

2.吴熙.《新课堂》数学版.总第1期、第2期和第3期.

3.《数学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总复习低效原因探微 下一篇:多媒体与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