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2-09-01 07:28:36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深思旅游企业与旅游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中的“就业匹配”危机时,发现高职旅游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因此,切实可行的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通过五大模块职业规划指导内容分析,系统地提出职业规划信息平台全程跟踪指导和职业规划成长手册与导师制结合的建议,积极地促进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44-02

作者简介:赵德辉,男,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航空系旅游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意义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一种主动行为,是个人结合组织和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对其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道路进行的规划。包括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

2.职业生涯规划对应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关键技能分析。

(1)导游证。获得导游证IC卡之前必须考取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旅游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在校外实习就业,意味着学生需要利用在校的两年时间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书,一般考取机会有2次。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应该对考证进行时间规划,比如,按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划分,结合学校的考证课,有计划有目标地对考证的口试、笔试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与分配。

(2)职业素养。旅游从业人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高职学生还缺乏旅游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心态,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在校期间需要将职业素养列入职业生涯规划中,认真努力培养旅游行业职业素养。

(3)职业技能。旅游企业所需人才标准中的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团带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恰恰是90后的高职生所缺乏的。所以,旅游专业学生需要有规划地培养与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在有计划地考取导游证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学生会、团体等活动,培养处理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到旅游企业的社会实践中,深入旅行社进行导游、计调、外联工作,深入旅游景区进行景点导游工作,丰富个人的行业经验,提升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各种能力。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五大模块内容研究

1.入学职业测评。根据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和“特质因素”,以及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在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支撑下,结合旅游专业岗位群所需求的导游、计调、外联、景点导游等具体岗位标准分析,以及高职学生本身特质分析,新生入学时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首先要进行入学职业测评,主要进行SDS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评、气质类型测评等。

2.个人评估。个人价值观在入学职业测评中可以了解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结合健康、性别、年龄等自身条件分析自己是否适合旅游专业岗位群;通过橱窗分析法,借助直角坐标不同象限来表示不同部分,分析个人个性心理因素。并结合SWOT分析法来分析个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以提升自我认知。同时,通过入学职业测评中气质类型测评,分析个人气质类型,并由此分析个人适合旅游专业岗位群的哪些岗位工作,以及个人需要在职业规划中如何提升相关能力的目标与措施。

3.职业评估。职业评估主要针对高职旅游专业岗位群评估,而非具体岗位评估,体现出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旅游行业发展、企业内部环境、职业要求、员工发展空间等多维度评估,从而设定个人职业目标。

一是要深入分析旅游行业发展,中国作为出境国、入境国的发展趋势;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国内普通百姓旅游观念的转变,以及旅游意识的升温等。二是深入分析旅游企业内部环境,新《旅游法》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折射出的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转变;旅游企业对旅游毕业生人才需求标准的提高;旅游企业国际化接轨中对旅游毕业生人才标准的要求;旅游企业竞争中对旅游毕业生人才标准的提高等。三是职业要求,即具体岗位群要求,导游、计调、外联、签证、景点导游、售票、检票等岗位群具体岗位职责要求;新《旅游法》对岗位群工作职责的要求;旅游毕业生常出现的工作问题等。四是设定个人职业目标,根据职业测评、个人评估,因地制宜地设定个人职业目标。

4.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步骤。在对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106名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统计中,95%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而对于具体实施步骤,只有26%的学生能够规划每一年、每一阶段实现具体分目标。

5.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高职旅游学生时间观念弱,任务刺激弱,需要老师、同学的激励与帮助,导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总目标与分目标,分时间、分任务地指导旅游学生的努力方向与理想追求,按模块进行分解与检验评估,指导学生朝着目标方向前行;同时,组织校友定期回学校与低年级同学分享行业、职业的发展状况、工作心得,让学生深入了解一线旅游企业最新情况,以及自己努力的目标方向还欠缺的知识与技能,激励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前进。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

1.职业规划信息平台全程跟踪指导的建议。建议开发职业规划信息平台软件,将旅游专业学生入学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职业规划实施步骤、职业规划管理与调整、职业规划评估等内容全部设定在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中。一是学生可以在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中,自我检查评估个人的职业总目标、分目标,以及个人任务完成与执行情况;二是导师可以通过职业规划信息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引、评价;三是通过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了解旅游专业学生思想动态、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情况,更好地邀请校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享知识,发挥榜样的作用。

2.职业规划成长手册与导师制结合的建议。建议形成职业规划成长手册,由导师进行监管与指导,将旅游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职业学习期到职业探索与决定期,全部记录在职业规划成长手册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将规划后实现的目标与规划前进行对照,激励学生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唐国华,刘涛,刘献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晖,刘健文.基于企业视角的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3]尹雪鸿,蒋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

上一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语音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下一篇:深化自主教育,学生快乐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