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语文写作教学

时间:2022-09-01 03:31:20

如何实施语文写作教学

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重点在作文,作文教学无统一章法,教好难,是语文教师同感。尽管广大语文教师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莘莘学子寒窗苦读、题海无边;然而大部分学生不会作文,就是升了学的也是高分低能。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和学生作文水平是当务之急。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一、写作在于不断积累

有些学生感觉写作很难,有些学生则能顺利完成,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坡有句名言:“为学生之道在厚积薄发”,用到写作上,形成文章是“薄发”,大量积累素材就是“厚积”。“积”的越厚,“发”的越容易,越有水平。实现“厚积”有多种途径,一是从生活中汲取,把社会当作大课堂。但在实践中缺不时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什么,关键在于要用心,要对纷繁世界、芸芸众生充满兴趣,要善于观察、扑捉和记忆;如果不能做到有心,那么生活再精彩,对你来说也是一张白纸。二是多读书,广泛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该是读书。”书读多了,见识就能随之宽广,词汇、语句、思想观点、写作手法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能获得积累,但同样必须用心,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别人大腹便便,你恐怕还会饥肠辘辘。以上所说都是老生常谈,大概已让学生的耳朵都听出了老茧,道理说给有心者听,能立建成效,可说给无心者听,就会是竹篮打水,我们不能指望这种苦口婆心的说教对每个人都有作用。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有所感悟

会写作的学生往往善于观察事物,而且对事物有所感悟而发是为作文。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创造性阐述世界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而不是局限于校园和家庭,鼓励他们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大自然,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生活,感悟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麻木地生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也才能用自己的笔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的感受。而要求学生养成观察和感悟的习惯,把作文当作是释放心灵,追寻快乐的一种方式,就要注意从细小处培养他们,而不只是局限于课堂作文因为每个人的写作灵感是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足不朗而遇的,稍纵既逝,我们指导学生要随日寸随地的去捕捉这种灵感,兴致所至或只言片语,或洋洋洒洒,久之便可以诗意地观察生活,快乐地作文。那些灵动地感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种油然的诗意,写作的冲动也不是恒定不变的,而个体的感悟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主张自主性地写作,多给学生自主创作的时间和空间,即使是课堂作文,也只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情景或话题、甚至不愿意写的也不逼着他写,而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文字,这样,你才能读到那些真情灵动的文章,就如我以前的一个学生,他在画室画素描时,抬头望见从窗户斜射进来的初冬的阳光,正好打在我身上,他在画纸上写到:“阳光那么柔和,轻轻的,它落在您的身上,那么温暖,那么美好,画室里只有沙沙的画笔的声音,一切那么美好。”短短的几行文字,却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满足诗意。

三、让阅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喜欢阅读的学生,他们平时大都喜欢阅读。阅读与写作构成了语文教学的框架,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素材后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是在短期内完成的,有些同学作文之所以能够得高分与平时的积累也是分不开的。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作文分数较高的同学阅读理解分数也普遍较高。既然阅读对写作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呢?首先,通过课本积累知识:课本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研组结合学生们的现状精心挑选的好文章,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这些文章一定要在结合生活的前提下指导学生们去反复阅读。其次,老师要定期拿出几堂课带同学们去阅览室涉猎知识。要想写好文章只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多涉猎一些书本外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素材才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再次,要多注意观察在观察中进行学习。演员说的一句话、一句广告词甚至于一段视频只要留心观察都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素材。初中生正是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段,只有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才能为以后高难度的写作打好基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很多同学之所以写不出好文章甚至不会写文章主要的原因就是脑子里根本没有素材。所以,为了帮助学生们写好文章更为了避免有些学生不会写文章,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阅读记录的好习惯。只有把阅读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素材才能帮助学生们写出好的文章。

四、鼓励学生注重实践走进生活

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实践,我们让要学生走进生活,这样的作文才会丰富真实。作文教学效果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组织实践活动,拜生活为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若有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总之,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上述的几个办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需要将之相互渗透,通过大量的专项指导来为学生指明方向,倡导学生利用生活学习中的一点一滴来积累素材,最后在大量的写作实训中将自己的作文水平不断升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读与写水融般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带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省禹州市颍川中心学校)

上一篇:医保卡变身购物卡为何屡禁不止 下一篇:双管齐下提高学生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