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时间:2022-09-01 02:41:37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培养其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活动要用在刀刃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思考方向;解析学生经过努力仍不明白的疑难问题。

【关键词】教学能力;创新学习;学习兴趣

How to train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 to study independently

Peng Rui

【Abstract】New curriculum standard explicitly points out that to let the student active learning, active development, self-centered to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learning ability; Teachers are essential in the educ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activities of the teachers to use on the blade: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direction of thinking; Parsing the students through efforts still don't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Key words】The teaching ability; The innovation learn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培养其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活动要用在刀刃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思考方向;解析学生经过努力仍不明白的疑难问题。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

1 自学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将学习由一件苦恼的事转化成快乐的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呢?我的主要做法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

1.1 实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在七年级上期刚开学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说话声音低得难以听清,还有的学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不能顺畅地表情达意。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每节语文课前,按学号由一个学生上台三分钟演讲,内容可定或不定。由于全班学生参与,内容又丰富多彩,可听性强,因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说话和听话的兴趣,每次演讲完毕,老师都要作简略评说,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随着一轮轮的演讲,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自我表现的胆量。

1.2 排演课本剧。“活动实践”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佳手段。对一些人物较多,角色形象鲜明的课文,如《皇帝的新装》、《公输盘》等,我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他们的神态、语言、动作,除了课文内容还可创造性地加一些自己的想像。这样,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将课本内容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进也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2 自学方法的指导

从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一旦掌握学习方法。即可收益终身,从而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不教”的教育思想。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需要教给方法。

2.1 序列法。即安排有序的自学程序,让学生定向发展。例如:阅读课,可以安排为:自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自思(重点、难点)――自结(积累基础知识要点)――自评(章法技艺)――自练(各类习题)。当然六个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相作用。

2.2 发现法。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发现。只有发现,才能有话可说,才能有问题可究,才能有所创新。

2.3 定向法。即不断“刺激”学生,控制学生的学习方向。不断变更训练内容和形式。

2.4 评价法。学生自学一个阶段,比如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之后,要总结自己的学习效果,检测自己是否达标,这就是评价。评价的方法很多,有练习、检测、解决实际问题等。

2.5 调整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调整就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不足之处加以矫正和补救。或者转变学习理念,或者调整学习计划,或者改变学习方法,或者加大力度等。

2.6 迁移法。一般是指学生所获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比如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要“举一反三”,运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课外阅读,效果较好。

3 自学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大都是由自制和自我训练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在我们疏忽时,蓬勃地发展起来。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可要求学生做到“四个认真”和“五个坚持”。四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巩固的习惯。五个坚持――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坚持勤查资料的习惯,坚持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新的教学大纲再度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我们认为,对学生来说,这是提出良好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是指出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事实表明:只有教师严肃认真还要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总之,让学生学会自学,它将比获得某些知识或某些技能更具有长远的意义。因此,每位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自学条件,加强自学指导,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真正学会自学,受益终身。

上一篇:我爱家乡的木棉树 下一篇:“专业+资本”两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