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01 10:46:3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涉及知识点多、应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综合运用的能力。文章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并强调了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合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02-03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这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机遇,也使得汽修专业在近几年成为了各大院校的热门专业。《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是汽修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也是汽修专业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之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在教学体系上,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教学方法上,仍是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急需进行改革。

一、《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适应性与优点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点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当中,通过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适应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就很适合实践性较强的汽车类课程,如《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的教学。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牢固掌握以往各个教学模块的知识,还要求能将知识融会贯通,通过故障现象分析原因,并逐步排除故障。

3.《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在以前的《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教学中,由于分析故障原因需要大量分散的知识点,学生可能短时间内无法想起而导致听不懂,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改用任务驱动教学学法,每节课教师都会布置一个任务,通过某个故障现象,让学生自己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通过翻阅教材解决,有的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解决,有的可能需要教师的点拨才能解决。不管解决过程如何复杂,学生都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现在主动寻求知识。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中的实施

1.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就是任务的设计,能否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任务决定了该教学模式的成败。以笔者讲授的《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中机油消耗过多为例,设置如下故障现象:发动机运转时,机油消耗量超过正常值,或排气冒蓝烟,气缸内积碳增多。作为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的学生,不难知道故障可能出现的原因,但并不能准确而快速地设计诊断流程、准确辨别故障部位,可为学生设计这样的任务。

2.围绕下达任务联想相关知识。通过故障现象,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是发动机烧机油了。因此,笔者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分析出可能出现此种故障的主要原因:①活塞、活塞环与汽缸壁的间隙过大或活塞环与环槽的侧隙过大;②活塞环开口方向一致或错开过小;③气门与气门导管间隙过大或气门油封失效;④发动机各部件密封表面漏油;⑤曲轴箱通风不良;⑥大修后扭曲环或锥面环装反;⑦若发动机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增压器轴磨损严重;⑧机油过多。

3.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完成任务。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原因,笔者提出诊断故障时,尽可能遵循汽修故障诊断的4大原则:①先简后繁,先易后难;②先思后行,先熟后生;③先上后下,先外后里;④先备后用,代码优先。让学生自己合理设计故障诊断方法,绘出诊断流程图。最后给出优化的故障诊断方法,画出如下的诊断流程图,并实际操作加以验证。

教师讲解完后,指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分析,完成诊断流程图。虽然教师分析故障原因时讲得比较详细,但学生在完成诊断流程图的过程中还会提出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中自我创新的恐惧心理,还能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新知识。

4.评价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理解能力也有高低,接受能力也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检查学生绘出的故障流程图时,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和反馈。对于完成得好的学生,应该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对学生出现较多错误的地方应重点提出来,并解释清楚,防止学生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实施过程中不难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法紧紧围绕“任务”这个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因而“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所在。

1.“任务”设计要结合教材和学校的软硬件环境。目前,在《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材很多,但部分教材换汤不换药,仅将原来的章节换成现在的项目任务;还有部分教材虽然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但所需器材与学校的硬件不配套。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校实际设计“任务”,否则很可能出现“任务”设计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或无法进行任务驱动教学。

2.任务设计要难易适度,先易后难。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之后,教师才能设计好“任务”的难易程度。难易程度要适中,难度较小容易使学生产生骄傲情绪,难度较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学心理。例如,在《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的教学中,只要学生找出故障原因,然后按照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进行排序和优化组合,那么基本上可以接近正确的答案,但要完全正确还需要学生吃透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

3.任务设计要前后衔接,体现课程的递进性和完整性。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项目任务并非按传统教材安排教学内容,相对原来教材中的章节来说会缺乏系统性、递进性和完整性,但各个任务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联系。如果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不加以注意,很可能造成各个任务很独立,让学生感觉到头脑发懵。例如,《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课程中的发动机故障诊断就有很多种任务,如果从发动机的结构顺序来设计,就会出现很多针对零部件的小任务,并且各个任务之间很可能相对独立。如果从发动机工作原理来设计任务,就可以通过气路、油路、电路、水路等系统性的任务,让学生了解各个任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知识。

在《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的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授课,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辛岚.职业教育中CAD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2]黎一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PLC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3]李春明.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与维修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高校历史有效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国家骨干高职项目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分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