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临床特征分析

时间:2022-09-01 04:01:11

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88例,按合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种中的一种、二种、三种、未合并分为4组,另设对照组。记录年龄、性别、体重、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α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球蛋白,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公式(MDRD)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析各组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α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球蛋白增高,GFR降低;冠心病合并越多的危险因素,尿微量白蛋白、尿α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球蛋白增高越明显、GFR降低越明显。结论 冠心病早期出现肾脏损害,合并危险因素越多,损害越严重。

关键词:冠心病;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

中图分类号:R541.41 R58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9(2011)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慢性肾脏病成为冠心病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关系密切。冠心病患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止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太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8例,男54例,女34例,年龄39岁~84岁。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Codes402)确立冠心病,临床、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冠状血管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疾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未合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为冠心病1组。合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种中的一种为冠心病2组,合并两种为冠心病3组,合并三种为冠心病4组。同时选取25例为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5岁~80岁。无心功能不全、肾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5组年龄及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记录年龄,测体重、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α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球蛋白(α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odification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在不同的冠心病组中,肾功能指标比较显示,冠心病1组~冠心病4组,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α1

3 讨 论

冠心病已肯定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年龄。近年来,已发现肾脏病,尤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肾功能减低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显著增加[1]。

尿液成分异常和GFR的改变是目前早期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明显高于正常人,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正常人;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冠心病患者尿蛋白明显增高,肾功能明显降低。以上结果提示,高血压、高血糖是加重冠心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明显增高,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高血压、高血糖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影响因子[2]。脂质可以直接损伤肾单位,脂蛋白引起肾损害的病理表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类似之处[3]。

慢性肾脏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冠心病患者,出现血清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且冠状动脉病变越重,血清肌酐越高,肾小球滤过率越低,显示肾脏受损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关[3]。当患慢性肾脏病时,一氧化碳合成酶抑制剂含量明显增加,在肾功能减退早期即已发生;炎症和氧化应激程度与肾功能恶化及冠心病病死率相关。慢性肾脏损害患者体内糖基化终产物、氧化蛋白产物等水平明显增高而引起,大分子代谢毒物可能通过促发炎症和氧化应激加速冠心病的发生[4,5]。

心脏是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为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肾脏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调节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心肾共病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慢性肾脏病是老年心血管病不良预后的指征。冠心病患者早期进行尿液分析、尿微量蛋白和血肌酐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及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同时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可防止肾功能恶化。

参考文献:

[1] 张晓霞,米树华,苏工,等.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状况及相关临床因素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22):30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5.

[2] 吴光哲,张必利,郑兴,等.慢性肾脏病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5):4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0.

[3] 王海燕,李晓玫,赵明辉,等.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3.

[4] Coil E,Botey A,Alvarez L,et al.Serum cystain C as new marker for noninvasive 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and as a marker for early renal impairment[J].Am J Kidney Dis,2000,36(1):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5] Tenstad O,Ronald AB,Grubb A,et al.Renal handling of radiolabelled human cystain C in the rat[J].Scand J Clin Lab Lovest,1996,56(5):4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

作者简介:刘佳云(1964―),女,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医院(邮编030001);白梅、赵三明、张璐,工作于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益心舒胶囊治疗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雷晋李彦

摘要: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更年期女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 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片,每次100 mg,每天3次。疗程均为4周。对临床症状和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结果 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P

关键词:益心舒胶囊;更年期综合征;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1 R2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9(2011)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更年期性综合征是女性卵巢功能下降后,雌激素水平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心血管系统也发生相应的功能性改变,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乏力、睡眠不安等。重者往往引起心律失常,改善更年期症状,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益心舒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性心律失常,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对心律失常疗效也较为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门诊更年期女性并发心律失常者160例,年龄40岁~60岁,平均52岁。所有患者经体检、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均排除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症状多为心慌、胸闷、气短、失眠、乏力、烦躁、易怒等,经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有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年龄43岁~58岁(49岁±3岁);室性早搏38例,房性早搏26例,交界性早搏18例,窦性心动过速18例。对照组年龄42岁~60岁(48岁±8岁);室性早搏31例,房性早搏16例,交界性早搏10例,窦性心动过速16例。两组在年龄、心律失常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基本相同,对已服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者停药1周后开始用药。治疗组予益心舒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3粒 ,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对照组使用普罗帕酮100 mg,每日3次口服。

1.3 观察指标 观察 4 周,治疗前后各组做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变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超声心动图。记录心悸、胸闷、头晕、失眠、乏力等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明显改善者;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动态心电图疗效。显效:过早搏动消失或明显减少者,过早搏动次数较服药前减少75%以上;有效:过早搏动次数较服药前减少50%~75%者;无效:过早搏动次数较服药前减少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软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胸闷、心悸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2.2 两组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 两组治疗4周时,24 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心律失常类型分布详见表2。

表2 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2.3 两组心律失常频次比较 治疗组及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均显著减少(P

上一篇:硝苯地平配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 下一篇:超大剂量血管扩张剂成功抢救高血压急性左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