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绘画引入

时间:2022-09-01 02:05:18

语文教学中的绘画引入

摘 要: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想象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画解文;以画促写;拓展想象

画与诗相互渗透,并相得益彰,诗画情景交融的意境令人神往。那么绘画能不能用于语文教学呢?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实践,我感受到这种方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想象思维能力方面获益匪浅。

一、读画解文,形象生动

文字是抽象的,而画面是形象生动的,利用形象生动的事物理解抽象的事物,既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兴趣。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如何让学生想象春雨的多彩是一个难点,因为事实上雨是无色透明的。因此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有了春雨的春天更加迷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变成小精灵,插上翅膀,飞到大自然去看一看吧!把你看到的画下来!这时学生兴致高涨,开始动笔描绘想象中的春雨。没多久碧绿的草地、火红的杜鹃花、金黄的油菜花、嫩绿的枝芽……一幅幅美丽的图面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然后学生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一句句贴切的比喻,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其实这时他们也顺势理解了课文内容,本课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以画促写,提高兴趣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如何让学生感到“易、趣、活”?开始时我鼓励学生记绘画日记,就是在画画中穿插简单的文字来培养其观察能力。尤其在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很感兴趣。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当天的经历,在脑海中回放一幕幕情境,然后或写实或创造性地画出自己喜爱的事物,最后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写成一段话。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想、画、写的东西,所以学生都很感兴趣。先让学生画自己看到的美景,学生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画出来的内容也不同。再让学生试着把画中的情景写下来,这样做就是通过观察,以画再现情境,引导学生获取日记的题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还有一次,在教学写人物的外貌时,很多学生就是把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身材等一点不漏地写下来,但总是抓不住人物的特点。于是我就让学生画班内的一个同学,但不能写出所画人物的姓名。画好后我让大家贴在黑板上来互相猜一猜。最后我让大家总结怎么把人物的外貌画好,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把他有别于其他人的特点抓住。

三、拓展想象,发散思维

儿童特别爱画画,小小的画笔倾注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充满童趣的画面,展现了一颗颗美好的心灵。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课文写了冬天爷爷为小树穿上衣裳,小树不冷了;夏天小树为爷爷撑开绿伞,爷爷不热了。从而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保护植物的重要意义。我设计了这样的训练:“课文只写了在冬天与夏天里爷爷与小树之间发生的事,那么在春天和秋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用你们的画笔画出来。”这时每个学生用心地用画笔勾勒他们想象中的画面。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将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和拓展想象空间都有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方法还有许多的局限性,如绘画花费的时间太多,课堂时间不够用,抽象的文字难以用绘画展现等,因此,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蓓蕾小学)

上一篇: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探讨 下一篇:浅谈创造性的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