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绮丽的湘西傩文化

时间:2022-09-01 12:36:58

神秘绮丽的湘西傩文化

摘要:湘西傩文化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就已出现并逐渐盛行。几千年来,这里傩文化经历了兴盛衰落的演变历程。改革开放之后,湘西傩文化活动在间逐渐复兴、活跃。随湘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傩文化保护与开热潮,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交替的这些年,湘西旅游开发商们,在挖土家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把傩文化中的傩技、傩戏等搬上了舞台使傩文化进入了市场;从而使整个湘西从北至南走上傩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路。

关键词:湘西;傩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0-109-02

作者:向柳如,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2006级专门史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031

一、导言

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文化是人们的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巫文化是旧石器时代中后期,人们在万物有灵观念和图腾崇拜支配下的重要采集方式、渔猎方式及其成果。巫文化传承到农耕时代,就演变为傩文化。傩文化是高级的巫文化,是人们在傩神观念支配下的活动方式,是以敬奉傩神为主的多神论信仰的观念体系和操作系统,是人们在农耕生息过程中祀奉傩神的综合性活动。湘西一带,自古以来巫傩之风盛行,至今仍遗存于山野村间,显露出原生古朴、粗犷豪放、幽默惊险、神秘奇特、可观赏性强等突出特点,具有审美、认知、娱乐、科考等重要旅游功能。

二、何谓“傩文化”

要知道什么是傩文化,首先得了解什么叫“傩”。“傩”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族的语言,用的是侗台语族的语言。傩,音挪(nuo),在侗台语族中,这一个音符只要变化声调,就可以代表许多事物。侗台语族称稻、田、鸟、人、民族等为“傩”,故“傩”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鸟神、祖神等多种含义。傩字的繁体字由“亻”、“堇”、“隹”,三字合成,“亻”,字表示它与人事有关,“堇”是记音,“隹”就是雀。因此,“傩”就是崇拜神雀的农耕民族所举行的“神雀祭”。“傩文化”就是因祭祀神雀而产生出的一系列“神雀文化”。雀、鸾是一音之转,因此,这种被中国人崇拜的神雀,也就是鸾鸟,在中国古籍上有雀、雒、鸾、丹雀、彩鸾、鸾风、丹凤、凤凰等种种称谓,因此“傩文化”也称为“鸾文化”。“傩”,音同“挪”,是上古时代先民用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的祭祀形式,源于古黔中地,即今天湖南湘西、怀化一带。迄今为止,最早的有关“傩文化”的记载见于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中,在其《离骚》和《九歌》就留存有“傩文化”的影子,是最早最详尽的记载。据说,在湖南沅江一带的民间至今还保留有原始的仇歌》傩舞表演。傩,从其字形结构看,由“人”,“难”二字组成,即人遇到灾难。《论语》曰:“傩,却之也”。用句简短的话来说:傩,即为人祈祥免灾的宗教祭祀文化活动。是一种面具文化,与远古时代的原始歌舞相依托。傩也是中国古代驱鬼逐疫辟邪的原始文化,在举行这种仪式时演唱的戏曲节目谓傩戏。演出傩戏的目的是驱赶一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利的灾害、疾病,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它的精神气质是勇猛、刚强、凌厉。由于傩文化历史久远并经过长期演化,因而,一般给人以很大神秘性。

三、揭开湘西“傩文化”神秘面纱

1、湘西傩文化的演变发展

湘西是巫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早在一万年前,湘西的先民就已经进入农耕时代,为傩文化形成奠定了社会实践基础。《楚辞》中的相关内表明,屈原在被流放沅湘时,沅水经沅陵、辰溪到溆浦一带,亲眼目睹了民间的巫傩文化,创作了《九歌》、《山鬼》等名作。先秦之时,湘西就已经盛行巫傩文化。在远古时,洞庭三苗人皆可巫,始创并盛行着巫傩文化。

几千年来,傩文化经历着兴盛衰落的演变历程。明清以前,巫傩文化盛行于宫廷、军队、寺院和民间,明清至民国,以沅陵为代表的湘西一带,巫傩文化处于中兴状态,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形成了崭新的辰河高腔、独特的系列辰河戏、傩坛数增加快,从业人员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湘西人崇信鬼神的观念逐渐淡化,笃信巫傩者越来越少。文化革命期间,傩事活动因其迷信而被批判和禁止,傩文化处于历史的低潮。改革开放之后,傩文化活动才在湘西各地逐渐复兴。

2、湘西傩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首先,村民基于巫傩文化信仰自发进行傩事活动。其宗旨和目的,归结起来主要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六畜繁盛,人丁兴旺,健康长寿,家和邻睦,国泰民安。时间一般安排在秋冬季傩事活动因阳教与阴教的不同而不同。现在湘西一带做的较多的傩事活动主要是还傩愿。它因意愿不同分为恩傩、寿傩和喜傩等不同形式。还傩愿的时间有长有短,一个昼夜谓之单傩,三个昼夜及其以上谓之夹傩。傩坛敬奉的傩神众多,敬奉的主神是傩公傩母,其他神因傩事活动形式不同而不同。傩事活动的礼仪、程序大体分为开坛、请神、敬神、祈神、娱神、酬神(谢神)、送神各个环节,各种傩事活动都要占卜问卦,卦象表明主管神同意或默许,才能往下开展活动。由此形成一系列祀神问卜的操作规范。湘西一带的傩文化传承演变到现在,就是由以老司公为代表的巫傩从业人员,傩坛、傩神系统、祭祀礼仪、问卜规范、经典教义、傩歌傩舞、傩乐、傩戏、傩面具、傩衣帽、傩法器、傩经、傩神造型(雕塑或雕刻、画像、剪纸)、傩坛布局、傩事程序、傩咒、傩诀、傩符篆、罡步、行为禁忌等要素的有机体系。傩事活动离不开鼓乐乐器主要有鼓、大锣与小锣各一,大钵、小钵与唢呐各二。由此配器,形成一系列的锣鼓点子。依照傩事程序和老司公唱词的主旨,配以适当的锣鼓点子,适时的燃放鞭炮,使整个傩坛歌舞与锣鼓点子、鞭炮响声协调有序,热闹非凡。

傩戏是湘西一带傩事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表演傩戏的目的一是娱神,一是娱人。傩戏的种类剧目相当多,尤其是沅陵、泸溪一带的辰河戏,形成“十本”、“八记”、“六袍”、“四印”、“四阁”、“四亭”、“连台四大本’郴“四大稀有剧目”的庞大系列。还有阳戏、汉戏、灯戏、土地戏等,其他的剧目主要有姜女戏、龙女戏、搬开山、搬算匠、蛮八郎买猪、教女等等。傩戏表演的一大特点就是表演者戴面具,傩面具是一个系列,因角色而异,多至四五十个。

其次,理论界对大湘西傩文化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活动。1991年,怀化市文化局在洪江市召开了一次全国文艺界傩文化学术研讨会;1998年,沅陵县文化局在该县七甲坪镇召开了一次国际傩文化研讨会,该镇文化站为这次大会组织了一场三天三夜的夹傩,表演了上刀梯、踩火铧犁、咬烧红的犁头、踩红炭、滚刺床等巫傩绝技,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此后,沅陵、泸溪、吉首、麻阳、新晃等县先后举办了多次规模大小不一的傩文化研讨会,这些研讨会引起人们对湘西傩文化的高度关注,引起了各地政府开始重视保护傩文化,同时也引起各地旅游开发商、文化经济开发商的关注。

再是,随湘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傩文化保护与开发热潮。尤其是张家界等地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之后,傩文化作为民族风情文化旅游资源才被社会各界重视,湘西各县文化、旅游管理部门牵头,着手恢复傩文化活动。20世纪90年代,湘西各地先后举办了层次和规模不一的傩文化研讨会。这些会议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湘西一带的傩文化活动。最近几年,湘西人民已经牢牢抓住本地傩文化的特点,已经看重傩文化的功能,正在努力保护和打造傩文化旅游品牌,把傩文化的旅游功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湘西傩文化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打造“神秘湘西之旅”的品牌。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交替的这些年,张家界市旅游开发商们,在挖掘土家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把傩文化中的傩技、傩戏等搬上了舞台,使傩文化进入了市场。继之,吉首、凤凰、沅陵、麻阳、等地先后把傩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推上前台,整个大湘西从北至南走上傩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路。

四、结语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观赏独具特色的傩文化旅游品牌必然成为大多数旅游者出行的重要动机之一。从总体上看,游客到湘西的旅游动机主要有二:一是观赏大湘西奇特的山水:二是观赏大湘西神秘的人文环境,尤其是民族风情中的巫傩文化。这种动机决定了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的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也决定了湘西傩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的巨大市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使得旅游必将迅速发展,旅游市场需求也必将迅速旺盛。傩文化旅游开发必将激发数量巨大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再加上傩文化产品的诱惑力与日俱增湘西傩文化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上一篇:旧城改造与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下一篇:大都市区公共资源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