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生物范文

时间:2023-12-11 22:23:04

神秘生物

神秘生物篇1

暂停一年有余的IPO即将重启,于2012年6月份便已过会的我武生物也迎来上市曙光。

然而葛兰素史克引发的医药贿赂丑闻让普通民众“谈药色变”。在葛兰素史克的医药贿赂案中,通过学术推广方式行贿是葛兰素史克的通行做法。虽然在此次事件中,国内药企未被涉及,但此后,媒体对国内药企高昂“会议费”的报道让医药贿赂事件再次发酵,国内大型药企高达8%(占营收比例)的“会议费”令普通民众大呼不解。

此时,我武生物超过10%的“会议费”势必引起市场高度关注,而股权与订单之间的隐秘链条也让我武生物的特殊生意经浮出水面。

高增长背后的灰色带

我武生物主要从事舌下含服脱敏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09年~2011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6.08%,营收高增长背后另外一项数据的高增长更加有人关注,这项数据便是咨询服务费。

我武生物对此项数据的解释为“前期公司举办的各种全国性、区域性和医院学术研讨会、学术年会、学术交流会等学术推广会议均由公司自行举办;2010 年起,为使公司营销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专业性的营销推广,公司采用由营销团队组织策划、组织实施与委托实施相结合的专业推广模式”。

依据我武生物的解释,以前的会务费转化为咨询服务费,但事实上,会务费并没有因此出现显著变化。2009年~2011年,该公司会务费分别为85.35万元、56.14万元、97.21万元,同期的咨询服务费却迅速上升,同期该项费用分别为0万元、745.76万元、1200.51万元。

咨询服务费实际上就是学术营销。医学界的学术营销实际上是一个舶来品,国外医学界的学术营销,就是要以处方药产品特性和临床价值为核心,提炼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卖点,通过多渠道与目标受众沟通,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最终实现产品推广销售,并最终实现品牌忠诚的营销模式。

但学术营销引进国内以后,学术渐无,营销的意味渐浓,最后演变为医药公司支付给相关医疗机构经办人员、医生等公关费用的重要方式。医药公司通过学术营销形式将这种公关费用成功漂白。

今年6月,公安机关对跨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启动调查,该公司涉嫌伪造30亿元人民币的旅游和会议支出,而相关款项则被通过虚增会议规模等方式套取并用于商业贿赂,有些会议甚至都没有实际举行,有的赞助费套现后,最终变成了回扣。

由于创业板对业绩增长的严格要求,在上市前的关键两年,我武生物的财报上突然多出高额咨询服务费,这些咨询服务费也随之产生了不菲的业绩。

我武生物的高增长与咨询服务费的高支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我武生物在招股书中坦承,“建立了以学术推广为主要模式的专业学术营销团队,团队成员中90%左右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与此相对应的是“主要客户对象的销售额均保持增长,其原因主要系发行人药品集中采购中中标省、市的不断增加以及加大了学术推广的力度,销售区域不断扩大”。

在央视曝光此类费用内幕后,相关药企势必会消减此项开支,记者从中华医学会等学会的官网上发现,目前学术活动大幅减少,但对于习惯借学术来营销的药企来说,学术活动的减少也意味着业务量的下滑。

股权与订单的神秘链条

我武生物在重要合同栏里表示“2012年1月1日,公司与浙江湖州京华医药有限公司(下称‘京华医药’)签订《我武科技年度销售合同》,约定公司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向其提品‘粉尘螨滴剂’(畅迪)1-5号,合同单价为双方约定价格,合同有效期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

然而,京华医药与我武生物却不仅仅是简单的业务合作关系。京华医药的实际控制人钦会明为我武生物的股东之一。

值得玩味的是,钦会明的入股时间与两家企业合作时间的节点竟契合如此紧密。钦会明于2010年底入股我武生物,担任我武生物市场顾问,持股0.28%;次年,京华医药一跃成为我武生物第七大客户,年销售额为382.6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比例为3.71%。

而根据上述合同,我武生物对京华医药的销售额呈递增的趋势。我武生物对于钦会明的入股解释为“钦会明曾为公司提供业务及市场开拓咨询,公司在增资扩股时给予其投资机会,因其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实际上,我武生物的最主要产品“粉尘螨滴剂”属于临床产品,应用于医院和诊所等机构,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我武生物的最终客户应该是医院或者诊所等机构,像京华医药这样的医药商只是作为我武生物的渠道商存在。而据了解 ,“京华医药目前只了两个抗组胺药物‘左西’和‘非索’的配送。而‘畅迪’只是做医院临床的产品,京华医药仅在帮我武生物走渠道,并不做其或销售。”

先入股再合作,让股权与订单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一般医药公司均设有大量的医药代表,我武生物也不例外。医药代表主要工作内容是开拓与维护客户,医药企业客户分为渠道商和医院及诊所等最终客户,医药代表需要不断通过这些客户关系增加药品的销量。对于重要客户,当医药代表个人力量不足以带来合作关系时,公司就会利用公司层面的关系来促使合作达成,这其中便经常混杂着各种利益交换,引发关联交易等情况。

神秘生物篇2

晴好不容易楚楚可怜地哀求他让她说话..谁叫晴这么没头脑呢?

路上,他一直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带着在空中漂浮,不知道是速度太快还是怎么的,晴感觉跟没动似的.

四周,已从白茫茫的一片变得色彩丰富起来,行走、漂浮、飞翔、蠕动的生物越来越多,似乎快到这个奇怪的地方的聚焦点。

这本来就是个奇怪的地方,有着奇怪的生物,奇怪的魔法师,更奇怪的是,这些生物们都独来独往,感觉,像是谁都不认识谁。

“到了。”

一个急刹,晴簌地冲了出去。

“该死!”晴不会魔法,她冲到点定住,就从空中掉了下,还好,这不是那个世界,晴没有感觉到痛。

“啊——————————”

一声锐利的尖叫声响彻这个奇怪的地方。

晴捂住耳朵,朝“地面”...

天啊,这是地面吗?圆不溜湫的,一件花格子裙,一头假发似的卷发,胀得鼓鼓的小腿,缩脚的小红细高根鞋(穿这鞋怎么走路?!它肯定踩烂了几十双,不!起码几千双这样的鞋!),这是人,一个胖妇女!不!这不是人,胖妇女生物! 原来,晴是掉在了这个胖妇女生物的身上才不痛的!!

霎时,刚才还在自顾自地行走、漂浮、飞翔、蠕动的生物全部围了过来。

“它是谁?”(晴:我是人,应该用“她”,而不是“它”,笨蛋生物!) 为什么它们都不注意自己的同类,而关注晴?

“挖卡卡,它好奇怪哦!”(晴:装嫩!)

“这,这..它,她是人,人类!!!”(晴:人类么,我就是人类有什么好稀奇的,比你们这些笨蛋生物高级得多!!)

“人类!?!人类!人类几百年前毁了我们家族,我们要报仇!!”(晴:我们人类毁了这些笨蛋生物的家族?历史书上没讲啊!)

“对!我们要报仇!报仇!”

“报仇!”

晴:无语ing..

“不要怕,”(该死,谁怕了!)一只手搭上了晴的肩膀,“正如你所想,它们的确是笨蛋,而且,它们说的话绝对不会付诸行动,第二天它们什么都忘记了。”

“你不是啊。”

“不,我以前是,但从我降世以来,身体里就像存放了两个生物,我身体里另外那个生物它说的话我总是会无条件执行,执行的时候没有任何知觉,

“有一天,我杀了这个地方一个生物,从此,我很害怕,虽然什么事它们第二天都会忘记,我想我也会忘记,就那次第二天,我没有忘记,我依然记得我昨天杀了它,

“以后,我身体里的那个生物再没给我任务,而我走了很远,一直走到这个地方的尽头,

“我突然想起,我居然知道它们特性,它们第二天会忘记所有事,我感到惊讶,我才发觉,我和它们不一样,我不属于这个地方。

神秘生物篇3

关键词:穴位贴敷;神阙穴;隔盐灸;肺癌;化疗;便秘

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精神因素、生理因素、饮食因素、活动因素、药物因素等而引起便秘。便秘[1]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一般治疗便秘多为饮食调理、增加活动、多饮水、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灌肠等,但效果欠佳。中药贴敷疗法[2]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用药物外敷穴位进行治疗更是中医常用的方法。大黄性昧苦寒,功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胸部放疗科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进行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联合隔盐灸,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于本院放疗科的肺癌患者52例,病理确诊。排除标准有器质性便秘和口服止痛药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男22例,女6例;年龄45~70岁,中位年龄60.5岁。对照组男20例,女4例;年龄35~73岁,中位年龄58.3岁;患者饮食均以普食为主,两组患者年龄、诊断等方面检验差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按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常规入院,生理、心理护理;化疗前健康宣教、综合评估;化疗用药护理;毒副反应观察及护理。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自制大黄穴位贴敷及隔盐灸。方法:大黄制作方法:按1∶10的比例,将生大黄粉15 g加150 g凡士林调成糊状,无菌纱布剪成5 cm×5 cm大小正方形,用无菌纱布包裹调和物成指甲般大小颗粒。隔盐物灸制作方法:将艾绒5 g与粗盐500 g混合,装于医院自制的全棉药袋内封口。将药袋置于金坛市天竟实验仪器厂生产的101-1A电热鼓风干燥箱加热至3 h。患者取平卧位,先用温水纱布清洁脐部(即神阙穴),之后用75%酒精消毒,范围大于固定区域,将制作好的大黄放置神阙穴,外用6 cm×7 cm 3M敷贴固定,贴敷24 h,更换1次/d,更换天数比化疗天数多2 d,上置隔盐物灸15 min。

1.3观察指标 从化疗当天开始3 d,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便秘指便秘频率减少,大便次数少于2~3次/w,或者2~3 d才解1次,对同一人而言,如大便由1次/d或1次/2 d变为2 d以上或更长时间解1次大便时,应视为便秘。经过本组试验,对照组发生便秘有11例(45.8%),观察组发生便秘有8例(28.6%)。

2 结果

治疗期间,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神阙穴及脐周有发红,考虑贴敷时间过长,天气转热,不透气的敷贴导致的皮肤轻微过敏,改用6 cm×8.25 cm澳大利亚独资的自贴式敷料美时贴,贴敷时间改为12 h,后症状好转。两组患者比较便秘发生情况,对照组发生率45.8%;观察组发生率28.6%。观察组发生便秘几率小于对照组。

3 讨论

3.1便秘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 便秘使得有毒有害物质重臀收,粪便潴留时间较长还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胃肠道反应,食欲缺乏、嗳气、腹部胀满、口苦等表现[3]。便秘损害我们的肝脏功能,有毒有害物质被重吸收入肝脏,影响肝脏代谢;便秘可引起左下腹胀痛不适、里急后重、欲便又排不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便秘能引起食欲减退、嗳气、反胃、恶心、腹痛等,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肺癌患者使用的化疗方案为GP方案、EP方案、TP方案,上诉药物均会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化疗前30 min使用止吐药物,如帕洛司琼、托烷司琼、昂丹司琼,止吐药物为外周神经元及中枢神经系统5-HT3拮抗剂,增加便秘的发生率;临床上常用口服泻剂和灌肠等方法解除便秘,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适感,增加了护士工作量。鉴于以上原因,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血液循环学说理论依据[4],本组利用大黄穴位贴敷联合隔盐物灸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有一定的疗效。恢复胃肠道的功能,对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3.2大黄穴位贴敷联合隔盐物灸治疗肺癌化疗患者的便秘 因为生大黄通便味苦、性寒,可以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其中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促使肠道收缩、分泌增加,从而使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以达到泻下通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所含之蒽醌类物质具有致泻作用,作用于大肠而产生通便作用[5]。脐即神阙穴[6],为先天之结缔、后天之气舍,是十二经络之根、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刺激神阙穴使患者阴阳调和,胃肠蠕动增加,以达到泻下通便的目的[7]。脐部角质层最薄,药物易透皮弥散,从而被人体吸收,进入下腔循环;药物贴敷于脐中,可不断地刺激局部腧穴,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同时透皮给药不经过消化系统,避免了对消化道的刺激,以及对药物成分的破坏。大黄联合隔盐灸作用于神阙穴,可行气中之滞、血中之气,扶助中阳,温补下元,散结泻下,所以有药效、穴效双重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3 d,对照组发生便秘率45.8%;观察组发生便秘率28.6%。且观察组使用3 d大黄后的化疗患者便秘情况要低于对照组,表明大黄穴位贴敷联合隔盐灸连续使用3 d以上可降低肺癌患者化疗便秘率。

3.3使用大黄贴敷联合隔盐灸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时注意防止患者受凉;穴位贴敷偶见皮肤反应,局部出现皮疹,嘱患者勿用手搔抓,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胶布过敏者改用纱布绷带固定,一般1~2 d可自愈。

大黄贴敷联合联合隔盐灸可以明显降低肺癌患者化疗便秘率,且其操作简便,护士容易操作,中医药价格便宜,患者容易接受。因此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慧,尹丽丽,王澍欣,等.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疗效观察[J].中图针灸2007,27(3).

[2]刘怀霞,于秀霞,王静.大黄穴位贴敷法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135.

[3]顾巧萍.肿瘤化疗患者便秘成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219-221.

[4]肖爱华.复方通便膏敷脐联合腹部按摩预防化疗后便秘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8,22(8):2012-2014.

[5]梁其美,帅少萍,林建葵.大黄乙醇糊敷脐解除抗精神病药物致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1):48.

[6]孙亚静.大黄粉敷脐治疗血液病患者化疗后便秘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4(24):65-66.

神秘生物篇4

基督教冲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分别以上帝或道为哲学的最高原则。

上帝和道都是最高的存在、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赖以存在的最终根据。上帝或

道都是无差别、无规定性的一。区别在於,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上帝,是一个

神化了的哲学原则或实体,而中国老庄哲学的道,却是自然之道。与此相应,基

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都宣称上帝或道,是惑官感觉以及建主在它

上面的知识体系所不能把握的,是人的有限的语言和概念所不能表述的。基督教

冲秘主义主张否定神学,而中国老庄哲学的主张,则可以称作是否定形而上学。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主张从外在的现象世界返回自我,借助於上帝的启示和恩

赐,在心灵的迷狂状态中静观上帝,与上帝结合为一,即神人合一。中国老庄哲

学则主张怠物、怠我,在无恩无虑的精神状态中悟道。神人合一的主体是人性中

的神性,其结果是人的神化,是对人的否定。天人合一的主体则始终是人,其结

果是人的自然化,是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和睦相处。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在

西方中世纪被视为异端,而中国老庄哲学则是显学,并与儒家哲学相互融化,共

同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在西方,“神秘主义”( mysticism )一词出自希腊语动词 myein,即“闭上”,尤其是“闭上眼睛”。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对通过感官从现象世界获得真理、智慧感到失望。不过,神秘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仅仅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的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因此,辞书中对神秘主义的解释一般是“通过从外部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作为一种宗教观念和哲学观念,神秘主义普遍地存在于世界各大宗教和哲学传统中。就西方而言,神秘主义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流行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俄耳甫斯教就曾对古希腊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作为一种独立的哲学体系,神秘主义最初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犹太哲学家斐洛的哲学中。公元3世纪,普罗提诺所创立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把神秘主义进一步系统化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由于普罗提诺所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旋即成为基督教哲学的理论基础,所以神秘主义也就成为基督教内部的一个与经院哲学既分庭抗礼、又相互补充的重要哲学思潮。中世纪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有5世纪的伪狄奥尼修斯、12世纪的克莱沃的贝尔纳德和圣维克多的雨果、 13世纪的波纳文图拉、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的艾克哈特及其学生苏索、陶勒。此外,5世纪的奥古斯丁和9世纪的爱留根纳的哲学中也包含着大量的神秘主义因素。而在中国,最具神秘主义特色的哲学当属老庄的学说了。后世的魏晋玄学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老庄哲学的神秘主义思想。当然,由于东西方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的老庄哲学之间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种各样的区别。本文的目的不是对这两种理论形态进行全面的比较,而是从几个重要的概念和观点出发,分析一下二者的异同。

一、上帝与道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最高哲学原则是上帝。体认上帝是它的最高目的。

在西方,由于哲学和神话的亲密的渊源关系,一开始就有把哲学的最高原则称之为神的传统。例如,巴门尼德的真实存在、苏格拉底的最高的善、柏拉图的最高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者等等,都被称之为神。到了晚期古希腊哲学,这种情况就更普遍了。由于这种特征,崇拜唯一神的基督教就很容易接受古希腊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基督教哲学也正是这种结合的产物。作为基督教的一种理论形态,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自然也坚持上帝是唯一的、永恒的,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等神学信条。不过,既然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宗教学说,而是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哲学,它所理解的上帝也就必然不同于宗教的上帝,即不是一个人格化了的、有意志、有情感的神,而是一种神化了的哲学原则。他们继承了斐洛等人的作法,对圣经采取了一种喻意式的解释,从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的流溢说出发,把上帝解释为最高的实在、无限完满的实体、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初始因等等。上帝是一, 在上帝之中不包含任何差别,上帝没有任何规定性。上帝创造万物,也不是一种“制作”意义上的创造,而是上帝以其无限的完满性在自身之内包含着一切事物。万物都是从上帝派生出来,并由此获得自己的存在和本质。奥古斯丁在这方面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万物皆在上帝之中, 但上帝并不是万物的处所”。 上帝是这样一种本质,“我们来自它,借助它而存在,存在于它之中”。 哲学史上把这种观点称之为“万物在神论”。但在这里,上帝并不是事物的整体,因为上帝不仅包含着所有现实存在着的事物,而且也同样包含着所有存在过的、将会存在的事物。因此,上帝包含万物、产生万物,实际上强调了上帝对万物的超越性。但另一方面,万物从上帝派生出来,又是上帝把自己的神性赋予万物,因而万物又都在不同程度上分有了上帝的本性,或者是以不同的方式对上帝的本性的限定。在这种意义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神性,上帝也就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神在万物”。“神在万物”强调的是上帝的内在性。一般来说,这种观点包含着一种泛神论的倾向。例如,爱留根纳把上帝称作非被创造而又能创造的自然,把万物的总和称作被创造而又不能创造的自然,并把上帝等同于他的创造活动,认为在创造万物之前,上帝并不存在。中世纪晚期的德国神秘主义走的更远。艾克哈特甚至认为,上帝即是万物,万物即是上帝。但总的来说,神秘主义主张神在万物,并不妨碍它同时坚持上帝的超越性。因为上帝是无限的,而万物作为对上帝的神性的限定,都是有限的。上帝作为无限完满的实体不可能被任何有限的事物所局限。不仅任何有限的事物都不能与上帝比拟,而且所有有限事物的总和也同样不能和上帝比拟,因为有限的相加决不能达到无限。上帝不仅是一切实在的事物,而且还是一切可能存在的事物,即上帝是他所能是的一切。因此,上帝是一切事物,又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上帝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又不在任何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所以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没有量的大,是没有性质的善,是没有空间的实存,是没有时间的永恒。上帝作为唯一的无限绝对超越于一切有限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事物之上。在这种意义上,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上帝实际上是超越性和内在性的结合。

哲学最高原则的这种特征也同样表现在中国老庄哲学中。不同的是,老庄哲学并没有把自己的最高原则神化。老庄哲学的最高原则是“道”。道最初的含义是道路、规律、法则。但老庄哲学在保存了上述含义的同时,又进一步把道实体化,使道成为万物的本原。在老子哲学中,道“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第四章,以下仅注篇名),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第一章)。所以,道既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又是派生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即使神也是道的产物,因为道“象帝之先”。这种思想可以称之为“万物在道论”,即强调了道的超越性。但老子似乎没有明确强调道的内在性。庄子继承和进一步发挥了老子道是万物本原的思想,认为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庄子·大宗师》,以下仅注篇名)。道自古至今永恒地存在着,是天地万物的本根和存在的根据。世界上的一切,不仅天地万物,而且包括鬼神,都是由道产生出来的。但相比而言,老子的道包摄万物,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第十四章),具有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形象,而庄子的道却是无形的。因此,庄子更强调道的内在性,即“道在万物”。道无所不在,无论是太极之先还是六极之下,抑或是蝼蚁、屎溺,都是道存在的处所,换言之,没有一物之中无道。道普遍地存在于万物之中,故“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秋水》)。在最高的存在中一切事物都没有差别。

在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中,上帝和道分别扮演着哲学最高原则的角色。它们都是一,是无限的、永恒的,是万物的本质、本原、赖以存在的根据。上帝和道产生万物,都不是产生出一个他物来与自己对立,而是藉万物展现、启示自己。换言之,万物都是上帝或道的显相。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不过,除了老庄哲学没有把哲学的最高原则神化之外,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老庄哲学之间还有一个重大的差异,即人在这个本体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老庄哲学虽然重人事,其道亦是治理之道、人伦之道,但谈的更多是人际之人,而很少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万物齐一,人与万物并没有差别。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虽然也讲在上帝中万物齐一,但却突出了人及其灵魂对世界万物的特殊地位。在存在的序列中,灵魂比肉体、人比万物要更为接近上帝。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神人合一”和中国老庄哲学的“天人合一”之间的差异。对此,我们将在后面再加以论述。

二、否定神学与道不可道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对上帝或道的理解必然导致上帝或道不可知、不可说的结论。

对于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来说,论述这一思想的学说是否定神学。否定神学的概念是伪狄奥尼修斯于5世纪提出的。他在《神秘神学》一书中明确地区分了肯定神学和否定神学。所谓肯定神学,也就是用一些肯定性的谓词,例如全知、全能、造物主、实体、一等等,来称谓上帝。这些谓词都是我们从经验世界得出的规定和概念,直接地或通过比拟附会在上帝身上的,它们都不足以表述上帝的实质,反而只会限制无限的上帝,因此,肯定神学只具有很小的价值。我们必须在肯定神学之外还有一种否定神学来作它的补充和矫正。所谓否定神学,也就是认为任何肯定性的谓词都不适用于表述上帝,我们只能说上帝不是什么,而不能说上帝是什么。我们只能用纯否定性的谓词去表述上帝,以确保上帝的纯洁性、超越性和无限性。上帝不仅是不可认识的、不可言说的,而且是超越于不可认识、不可言说的。我们只能在“无知的黑暗”中去体验上帝,在“神秘的无知”中与上帝结合。

否定神学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古希腊哲学的原初精神之中。在古希腊,“哲学”的原意就是“爱智慧”,因而哲学一开始就贯穿着追求真理、智慧的传统,其突出特征就是把真理、智慧与一般知识、意见区分开来。巴门尼德明确地提出了以真实存在为对象的“真理之路”和以现象世界为对象的“意见之路”之间的区分,谆谆告诫人们要避开“意见之路”,“要使你自己的思想远离这条途径,不要屈从于来自众人的经验习惯,让自己在这条路上逡巡, 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和舌头为准绳;而要用理智把有关的争辩判明”。 苏格拉底也“害怕如果我用眼睛观察事物或借助于其它感官来把握事物,我的灵魂之眼会致瞎”。 最为极端的例子当属德谟克利特。据说,为了不让视觉蒙蔽自己的理性,他闭上眼睛犹恐不及,竟自动把双眼弄瞎。随着对最高存在、真理的神化,感官感觉以及建立在它上面的知识不能认识神,也就成为必然的结论了。斐洛、普洛提诺都认为,神是无限的,没有任何差别和规定性,因而也就是不可认识、不可表述的,甚至神自己也不能认识他自己。伪狄奥尼修斯把这些思想与基督教的上帝观相结合,发挥成为一种系统的否定神学学说。在此之后,否定神学不仅成为整个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为其他经院哲学家在不同程度上所接受。转贴于

最高的哲学原则是不可认识、不可表述的,这一思想同样存在于中国的老庄哲学中。《老子》开篇伊始就提出:“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以后又进一步指出:“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道之所以不可道,乃是因为道超越形体,无法为人的耳目感官所认识,是超感觉的存在。“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第二十一章)。所以,道“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第三十五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第十四章)。但老子的道毕竟没有被神化,因此不妨称之为“否定形而上学”。然而,道虽不可道,却又是非道不可,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二十五章)。庄子也指出:“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北游》)。道“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大宗师》)。所以“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如果勉强谈论道,则“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之成”(《齐物论》)。任何常人的认识,任何是非的分辩,任何爱恶的感情,都是对道的损坏。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都把自己的最高哲学原则理解为超越感觉的、不可认识的、人的有限的语言和概念无法表述的。这是从上帝或道的超越性必然得出的结论。然而,既然上帝或道还有内在性的一面,能不能从万物出发去体认上帝或道呢?无论是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还是中国老庄哲学,对此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原因就在于这种方式的认识势必有损于无限的上帝或“常道”。这样,它们最终选择了一条否弃日常认识的道路。其实,把最高的存在或原则看作是超感觉的、日常的语言和概念不能表述的,这是许多哲学都持有的观点。但大多数哲学家并不否认借助认识具体事物可以不断地接近真理。正是在这一点上,神秘主义和其他哲学分道扬镳了。

三、神人合一与天人合一

一方面认为上帝或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另一方面又否认认识万物就是认识上帝或道;一方面宣称上帝或道是不可认识的,另一方面又把体认上帝或道看作人生的最高任务和最高目标。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手段和目的之间的这种矛盾迫使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共同把在一种神秘的体验中与上帝或道合一,即“神人合一”和“天人合一”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也正是在这里,中西方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造成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的巨大差异。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神人合一的途径是“迷狂”。“迷狂”( ekstasis ,又译出神,神游象外等)在希腊文中的原意为“站出去”、“置于自身之外”。实际上,迷狂与“闭上眼睛”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可以说,闭上眼睛是迷狂的必要前提,迷狂则是闭上眼睛的目的。闭上眼睛使灵魂失去对当前一切的意识,甚至失去对自我的意识,完全达到无物无我的迷狂境界,在理性的直观中专注于神,达到与神的直接合一,它同时也是至善、至美、 至福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目的。“迷狂”的思想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著述中。在《会饮篇》中,柏拉图以爱美为例描述了这种迷狂的境界。灵魂最初以个别的美少年为对象,逐步升级,一直到彻悟美的本体,进入神秘的迷狂精神状态,不再留恋世上具体的美少年以及财富等感官享受,而沉醉在与神结合的境界中。斐洛和普洛提诺进一步把迷狂作为人与神结合的唯一方式,认为人只有在迷狂状态中,才能借助于心灵的眼睛的静观直觉到上帝。普洛提诺说:“我常常离开自己的肉体而猛然醒悟,回到自身,处于一切它物之外,进入内心的深处得到一种奇妙的直观和一种神圣的生活”。 但普洛提诺认为,与神的这种结合,不仅要凭人们自身的努力,而且还要等待神的出现,借助于神的眷顾、干预才能达到。奥古斯丁进一步把这一思想发展为光照说,认为只有借助于神的光照,凡人才能达到神和真理。“神创造了人理性的和心智的心灵,因此,人可以接受神的光照......同时,神也就这样照亮自身;不仅那些东西可以凭借这种真理得以显示,而且甚至可以凭借心灵的眼睛,感知到真理本身”。 所以,这种光照同时也就是神的启示。在中世纪,神秘主义者们继续对静观和迷狂作了大量论述。伪狄奥尼修斯把与上帝结合的道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净化、启示和结合。这三个阶段的神秘推进成为后来许多神秘主义者的学说的内容。圣维克多的雨果认为,人的灵魂有三种眼睛,灵魂以肉体的眼睛观看外部世界,以理性的眼睛观看自身,以静观的眼睛观看上帝。但静观的眼睛由于原罪而受到玷污,因而人必须借助信仰的帮助才能真正地静观上帝。灵魂首先要摆脱自己所依附的感性的和肉体的羁绊, 即“净化” ( via purgativa ), 从而达到一种“精神的直观”或“内在的光照”, 即“启示” ( via illuminativa ), 最后才能达到与上帝的直接合一,即“结合” ( via unitiva )。 波纳文图拉继承了圣维克多的雨果关于三种眼睛的学说, 并且认为, 静观的最高境界就是迷狂。“迷狂就是通过离弃外在的人而使自己超越自身的某种充满愉悦的升华,它借助积极向上的力量竭尽所能地延伸到那爱的超理智的泉源”。 在迷狂中,精神被置于有学问的无知的境界,把握住了永恒的、神圣的真理。这种迷狂也就是一种神秘的直观,但它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侯都能够实现的,它有赖于上帝的恩赐,而这种恩赐又只能通过圣洁的生活和对上帝的虔信才可能获得。艾克哈特也认为,人必须通过静观而达到迷狂状态,在灵魂的闪光中借助于上帝的恩赐而达到与上帝的“神秘的合一”( unio mystica )。艾克哈特的学生苏索也指出,在结合的最高阶段,全部的自我意识都消失了,灵魂陷入了神性的深渊,已与上帝结合为一体。总之,在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看来,人的灵魂只能借助于摆脱肉体、摆脱现象世界、摆脱自我,在一种无物无我的迷狂境界中与上帝合而为一。转贴于

中国老庄哲学的天人合一的中心内容是体道、得道、安道。在这里,天不是神,而是天道,即绝对的道,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道合一。而“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所以天人合一又是人与自然融合为一。老子已从“道可道,非常道”、“道隐无名”出发提出了“绝圣弃智”的体道方法。在他看来,一切感觉和认识都是罪恶,都只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而“慧智出,有大伪”(第十八章),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绝圣弃智”(第十九章),是“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而解其纷,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即根绝一切认识的渠道,从而与玄之又玄的道合为一体,达到“玄同”的神秘精神境界。但老子对这种神秘的体道方式并没有展开论述。真正系统地建立起神秘的体道学说的是庄子。庄子以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天下》)的精神绝对自由为人生目的。这种超越人生的精神自由,就是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庄子提出了“坐忘”的修养方法。所谓“坐忘”,也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大宗师》)。同于大通就是与道为一,要与道为一就必须抛弃感觉和思虑。所以“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北游》)。庄子的“坐忘”说谈的主要是忘形、忘知、忘我,而他的“见独”说则更为清晰地描述了体道的过程和感受。它可以被看作是对坐忘的补充说明。“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巳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巳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巳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大宗师》)。外天下即忘却现实世界,外物即忘却一切存在,外生即忘却自身,由外天下而外物,由外物而外生,逐步忘却一切,最终达到一种剔透清澄的境界,如晨曦骤现,豁然开朗,是谓“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即见到独一无二的绝对的道,与道融为一体,超越时间的流逝,成为不朽的永存。至此境界,就与绝对的道合一,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便能做到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完全超脱人世,“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齐物论》)。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都是从上帝或道不可认识、不可表述出发,得出了弃绝外物、 弃绝感觉、弃绝认识,在无物、无我的神秘境界中与上帝或道结合为一的结论。但在这种共同性的背后,又掩盖着巨大的差异。 对于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而言,人的灵魂是上帝的摹本, 甚至是人性中的神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思辨活动“是一种高于人的生活,我们不是作为人而过这种生活,而是作为在我们之中的神。...... 如若理智对人来说就是神,那么合于理智的生活相对于人的生活来说就是神的生活”。 中世纪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基本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把心灵的静观( theorein )看作是一种神圣的活动,把“成为神”( theosis )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神人合一的主体不是人,而是神;神人合一的结果实际上是神神合一,是人的神化,是对人的否定,是人与天地万物以及自己的肉体的分离。而对于中国老庄哲学来说,灵与肉的对立不是那么明确,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道也没有被神化,道就是自然,是无为,道并不具有西方的上帝那样的思维功能。因此,天人合一的主体始终是人,天人合一的结果不是对人自身的否定,不是人与自然的分离,而是人融化在自然的天地万物之中,与自然万物和睦相处。这就决定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主张禁欲主义、否定现世生活、祈求来世,而中国的老庄哲学总的来说并不否定生活,反而主张在现世生活中通过一种顺应自然、淡泊宁静的态度来达到天人合一。例如庄子就是重生轻死的,后世道教对长生不老术的刻意追求,也可以看作是老庄思想的一种宗教反映。

四、异端与主流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它们各自的理论中,而且也表现在它们不同的历史命运中。当然,这种差异也是由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所造成的。

从总体上来说,西方文明历来有重知识、重科学、重分析的科学传统。而自智者派和苏格拉底以降,这种传统又和严格的逻辑论证结了缘。神秘主义主张闭上眼睛,否认概念认识在把握真理方面的价值,无疑难以见容于这种传统。一些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因素不妨可以作为思辨的点缀而无伤大雅,但若将神秘主义贯彻到底,则就很难为世人所接受。罗马帝国晚期和中世纪早期,由于特殊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神秘主义哲学曾一度达到极盛。但随着文化的逐渐复苏和注重逻辑论证的经院哲学的兴起,相对来说更为重视理性思维的托马斯·阿奎那哲学以不可遏制的势头取代了神秘主义色彩比较浓厚的奥古斯丁主义哲学。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神秘主义曾藉对托马斯主义的批评和对教会当局的离心情绪在德语世界卷土重来,但为时不久,接踵而至的就是科学理性主义在十六十七世纪的全面胜利。因此,神秘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从未形成占支配地位的主流。而自基督教在西方社会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尤其是在中世纪,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潮的命运几乎无不与教会当局的认可与否有莫大的关系。然而,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主张在迷狂中与上帝直接会通,则几乎完全否认了教会和神职人员的中介作用,否认了各种宗教仪式的价值。同时,神秘主义的上帝观念也不免有泛神论之嫌,而这正是教会当局所极力避免的。因此,虽然有浓重神秘主义色彩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是基督教神学和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虽然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以及被教会当局奉为正统的神学、哲学思想也都不可否认地包含有神秘主义的因素,但从爱留根纳到艾克哈特,中世纪几乎所有的神秘主义体系或学说都不被教会当局所采纳, 有的甚至被当做异端而受到谴责或镇压。“一般来说,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谴责神秘主义者(或者女神秘主义者),证明他的‘命题’是邪教的,甚至把当事人判处火刑,以便至少拯救他的灵魂。神秘主义者的生活是充满危险的。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历史和教会灭绝异端的历史每一章都是用同样的墨水写成的,即都是用受到精神激励的人们的鲜血写成的”。

神秘生物篇5

上帝和道都是最高的存在、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赖以存在的最终根据。上帝或

道都是无差别、无规定性的一。区别在於,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上帝,是一个

神化了的哲学原则或实体,而中国老庄哲学的道,却是自然之道。与此相应,基

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都宣称上帝或道,是惑官感觉以及建主在它

上面的知识体系所不能把握的,是人的有限的语言和概念所不能表述的。基督教

冲秘主义主张否定神学,而中国老庄哲学的主张,则可以称作是否定形而上学。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主张从外在的现象世界返回自我,借助於上帝的启示和恩

赐,在心灵的迷狂状态中静观上帝,与上帝结合为一,即神人合一。中国老庄哲

学则主张怠物、怠我,在无恩无虑的精神状态中悟道。神人合一的主体是人性中

的神性,其结果是人的神化,是对人的否定。天人合一的主体则始终是人,其结

果是人的自然化,是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和睦相处。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在

西方中世纪被视为异端,而中国老庄哲学则是显学,并与儒家哲学相互融化,共

同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在西方,“神秘主义”(mysticism)一词出自希腊语动词myein,即“闭上”,尤其是“闭上眼睛”。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对通过感官从现象世界获得真理、智慧感到失望。不过,神秘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仅仅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的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因此,辞书中对神秘主义的解释一般是“通过从外部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作为一种宗教观念和哲学观念,神秘主义普遍地存在于世界各大宗教和哲学传统中。就西方而言,神秘主义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流行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俄耳甫斯教就曾对古希腊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作为一种独立的哲学体系,神秘主义最初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犹太哲学家斐洛的哲学中。公元3世纪,普罗提诺所创立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把神秘主义进一步系统化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由于普罗提诺所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旋即成为基督教哲学的理论基础,所以神秘主义也就成为基督教内部的一个与经院哲学既分庭抗礼、又相互补充的重要哲学思潮。中世纪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有5世纪的伪狄奥尼修斯、12世纪的克莱沃的贝尔纳德和圣维克多的雨果、13世纪的波纳文图拉、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的艾克哈特及其学生苏索、陶勒。此外,5世纪的奥古斯丁和9世纪的爱留根纳的哲学中也包含着大量的神秘主义因素。而在中国,最具神秘主义特色的哲学当属老庄的学说了。后世的魏晋玄学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老庄哲学的神秘主义思想。当然,由于东西方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的老庄哲学之间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种各样的区别。本文的目的不是对这两种理论形态进行全面的比较,而是从几个重要的概念和观点出发,分析一下二者的异同。

一、上帝与道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最高哲学原则是上帝。体认上帝是它的最高目的。

在西方,由于哲学和神话的亲密的渊源关系,一开始就有把哲学的最高原则称之为神的传统。例如,巴门尼德的真实存在、苏格拉底的最高的善、柏拉图的最高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者等等,都被称之为神。到了晚期古希腊哲学,这种情况就更普遍了。由于这种特征,崇拜唯一神的基督教就很容易接受古希腊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基督教哲学也正是这种结合的产物。作为基督教的一种理论形态,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自然也坚持上帝是唯一的、永恒的,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等神学信条。不过,既然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宗教学说,而是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哲学,它所理解的上帝也就必然不同于宗教的上帝,即不是一个人格化了的、有意志、有情感的神,而是一种神化了的哲学原则。他们继承了斐洛等人的作法,对圣经采取了一种喻意式的解释,从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的流溢说出发,把上帝解释为最高的实在、无限完满的实体、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初始因等等。上帝是一,在上帝之中不包含任何差别,上帝没有任何规定性。上帝创造万物,也不是一种“制作”意义上的创造,而是上帝以其无限的完满性在自身之内包含着一切事物。万物都是从上帝派生出来,并由此获得自己的存在和本质。奥古斯丁在这方面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万物皆在上帝之中,但上帝并不是万物的处所”。上帝是这样一种本质,“我们来自它,借助它而存在,存在于它之中”。哲学史上把这种观点称之为“万物在神论”。但在这里,上帝并不是事物的整体,因为上帝不仅包含着所有现实存在着的事物,而且也同样包含着所有存在过的、将会存在的事物。因此,上帝包含万物、产生万物,实际上强调了上帝对万物的超越性。但另一方面,万物从上帝派生出来,又是上帝把自己的神性赋予万物,因而万物又都在不同程度上分有了上帝的本性,或者是以不同的方式对上帝的本性的限定。在这种意义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神性,上帝也就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神在万物”。“神在万物”强调的是上帝的内在性。一般来说,这种观点包含着一种泛神论的倾向。例如,爱留根纳把上帝称作非被创造而又能创造的自然,把万物的总和称作被创造而又不能创造的自然,并把上帝等同于他的创造活动,认为在创造万物之前,上帝并不存在。中世纪晚期的德国神秘主义走的更远。艾克哈特甚至认为,上帝即是万物,万物即是上帝。但总的来说,神秘主义主张神在万物,并不妨碍它同时坚持上帝的超越性。因为上帝是无限的,而万物作为对上帝的神性的限定,都是有限的。上帝作为?尴尥曷氖堤宀豢赡鼙蝗魏斡邢薜氖挛锼窒蕖2唤鋈魏斡邢薜氖挛锒疾荒苡肷系郾饶猓宜杏邢奘挛锏淖芎鸵餐荒芎蜕系郾饶猓蛭邢薜南嗉泳霾荒艽锏轿尴蕖I系鄄唤鍪且磺惺翟诘氖挛铮一故且磺锌赡艽嬖诘氖挛铮瓷系凼撬苁堑囊磺小R虼耍系凼且磺惺挛铮植皇瞧渲械娜魏我桓觯簧系畚薮Σ辉冢奘辈辉冢植辉谌魏斡邢薜氖奔浜涂占渲小K园鹿潘苟∪衔系凼敲挥辛康拇螅敲挥行灾实纳疲敲挥锌占涞氖荡妫敲挥惺奔涞挠篮恪I系圩魑ㄒ坏奈尴蘧猿接谝磺杏邢薜摹⑾喽缘摹⒂刑跫氖挛镏稀T谡庵忠庖迳希浇躺衩刂饕逭苎У纳系凼导噬鲜浅叫院湍谠谛缘慕岷稀?BR>哲学最高原则的这种特征也同样表现在中国老庄哲学中。不同的是,老庄哲学并没有把自己的最高原则神化。老庄哲学的最高原则是“道”。道最初的含义是道路、规律、法则。但老庄哲学在保存了上述含义的同时,又进一步把道实体化,使道成为万物的本原。在老子哲学中,道“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第四章,以下仅注篇名),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第一章)。所以,道既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又是派生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即使神也是道的产物,因为道“象帝之先”。这种思想可以称之为“万物在道论”,即强调了道的超越性。但老子似乎没有明确强调道的内在性。庄子继承和进一步发挥了老子道是万物本原的思想,认为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庄子·大宗师》,以下仅注篇名)。道自古至今永恒地存在着,是天地万物的本根和存在的根据。世界上的一切,不仅天地万物,而且包括鬼神,都是由道产生出来的。但相比而言,老子的道包摄万物,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第十四章),具有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形象,而庄子的道却是无形的。因此,庄子更强调道的内在性,即“道在万物”。道无所不在,无论是太极之先还是六极之下,抑或是蝼蚁、屎溺,都是道存在的处所,换言之,没有一物之中无道。道普遍地存在于万物之中,故“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秋水》)。在最高的存在中一切事物都没有差别。

在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中,上帝和道分别扮演着哲学最高原则的角色。它们都是一,是无限的、永恒的,是万物的本质、本原、赖以存在的根据。上帝和道产生万物,都不是产生出一个他物来与自己对立,而是藉万物展现、启示自己。换言之,万物都是上帝或道的显相。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不过,除了老庄哲学没有把哲学的最高原则神化之外,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老庄哲学之间还有一个重大的差异,即人在这个本体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老庄哲学虽然重人事,其道亦是治理之道、人伦之道,但谈的更多是人际之人,而很少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万物齐一,人与万物并没有差别。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虽然也讲在上帝中万物齐一,但却突出了人及其灵魂对世界万物的特殊地位。在存在的序列中,灵魂比肉体、人比万物要更为接近上帝。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神人合一”和中国老庄哲学的“天人合一”之间的差异。对此,我们将在后面再加以论述。

二、否定神学与道不可道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对上帝或道的理解必然导致上帝或道不可知、不可说的结论。

对于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来说,论述这一思想的学说是否定神学。否定神学的概念是伪狄奥尼修斯于5世纪提出的。他在《神秘神学》一书中明确地区分了肯定神学和否定神学。所谓肯定神学,也就是用一些肯定性的谓词,例如全知、全能、造物主、实体、一等等,来称谓上帝。这些谓词都是我们从经验世界得出的规定和概念,直接地或通过比拟附会在上帝身上的,它们都不足以表述上帝的实质,反而只会限制无限的上帝,因此,肯定神学只具有很小的价值。我们必须在肯定神学之外还有一种否定神学来作它的补充和矫正。所谓否定神学,也就是认为任何肯定性的谓词都不适用于表述上帝,我们只能说上帝不是什么,而不能说上帝是什么。我们只能用纯否定性的谓词去表述上帝,以确保上帝的纯洁性、超越性和无限性。上帝不仅是不可认识的、不可言说的,而且是超越于不可认识、不可言说的。我们只能在“无知的黑暗”中去体验上帝,在“神秘的无知”中与上帝结合。

否定神学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古希腊哲学的原初精神之中。在古希腊,“哲学”的原意就是“爱智慧”,因而哲学一开始就贯穿着追求真理、智慧的传统,其突出特征就是把真理、智慧与一般知识、意见区分开来。巴门尼德明确地提出了以真实存在为对象的“真理之路”和以现象世界为对象的“意见之路”之间的区分,谆谆告诫人们要避开“意见之路”,“要使你自己的思想远离这条途径,不要屈从于来自众人的经验习惯,让自己在这条路上逡巡,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和舌头为准绳;而要用理智把有关的争辩判明”。苏格拉底也“害怕如果我用眼睛观察事物或借助于其它感官来把握事物,我的灵魂之眼会致瞎”。最为极端的例子当属德谟克利特。据说,为了不让视觉蒙蔽自己的理性,他闭上眼睛犹恐不及,竟自动把双眼弄瞎。随着对最高存在、真理的神化,感官感觉以及建立在它上面的知识不能认识神,也就成为必然的结论了。斐洛、普洛提诺都认为,神是无限的,没有任何差别和规定性,因而也就是不可认识、不可表述的,甚至神自己也不能认识他自己。伪狄奥尼修斯把这些思想与基督教的上帝观相结合,发挥成为一种系统的否定神学学说。在此之后,否定神学不仅成为整个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为其他经院哲学家在不同程度上所接受。

最高的哲学原则是不可认识、不可表述的,这一思想同样存在于中国的老庄哲学中。《老子》开篇伊始就提出:“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以后又进一步指出:“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道之所以不可道,乃是因为道超越形体,无法为人的耳目感官所认识,是超感觉的存在。“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第二十一章)。所以,道“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第三十五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第十四章)。但老子的道毕竟没有被神化,因此不妨称之为“否定形而上学”。然而,道虽不可道,却又是非道不可,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二十五章)。庄子也指出:“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北游》)。道“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大宗师》)。所以“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如果勉强谈论道,则“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之成”(《齐物论》)。任何常人的认识,任何是非的分辩,任何爱恶的感情,都是对道的损坏。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都把自己的最高哲学原则理解为超越感觉的、不可认识的、人的有限的语言和概念无法表述的。这是从上帝或道的超越性必然得出的结论。然而,既然上帝或道还有内在性的一面,能不能从万物出发去体认上帝或道呢?无论是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还是中国老庄哲学,对此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原因就在于这种方式的认识势必有损于无限的上帝或“常道”。这样,它们最终选择了一条否弃日常认识的道路。其实,把最高的存在或原则看作是超感觉的、日常的语言和概念不能表述的,这是许多哲学都持有的观点。但大多数哲学家并不否认借助认识具体事物可以不断地接近真理。正是在这一点上,神秘主义和其他哲学分道扬镳了。

三、神人合一与天人合一

一方面认为上帝或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另一方面又否认认识万物就是认识上帝或道;一方面宣称上帝或道是不可认识的,另一方面又把体认上帝或道看作人生的最高任务和最高目标。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手段和目的之间的这种矛盾迫使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共同把在一种神秘的体验中与上帝或道合一,即“神人合一”和“天人合一”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也正是在这里,中西方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造成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的巨大差异。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神人合一的途径是“迷狂”。“迷狂”(ekstasis,又译出神,神游象外等)在希腊文中的原意为“站出去”、“置于自身之外”。实际上,迷狂与“闭上眼睛”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可以说,闭上眼睛是迷狂的必要前提,迷狂则是闭上眼睛的目的。闭上眼睛使灵魂失去对当前一切的意识,甚至失去对自我的意识,完全达到无物无我的迷狂境界,在理性的直观中专注于神,达到与神的直接合一,它同时也是至善、至美、至福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目的。“迷狂”的思想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著述中。在《会饮篇》中,柏拉图以爱美为例描述了这种迷狂的境界。灵魂最初以个别的美少年为对象,逐步升级,一直到彻悟美的本体,进入神秘的迷狂精神状态,不再留恋世上具体的美少年以及财富等感官享受,而沉醉在与神结合的境界中。斐洛和普洛提诺进一步把迷狂作为人与神结合的唯一方式,认为人只有在迷狂状态中,才能借助于心灵的眼睛的静观直觉到上帝。普洛提诺说:“我常常离开自己的肉体而猛然醒悟,回到自身,处于一切它物之外,进入内心的深处得到一种奇妙的直观和一种神圣的生活”。但普洛提诺认为,与神的这种结合,不仅要凭人们自身的努力,而且还要等待神的出现,借助于神的眷?恕⒏稍げ拍艽锏健0鹿潘苟〗徊桨颜庖凰枷敕⒄刮庹账担衔挥薪柚谏竦墓庹眨踩瞬拍艽锏缴窈驼胬怼!吧翊丛炝巳死硇缘暮托闹堑男牧椋虼耍丝梢越邮苌竦墓庹?.....同时,神也就这样照亮自身;不仅那些东西可以凭借这种真理得以显示,而且甚至可以凭借心灵的眼睛,感知到真理本身”。所以,这种光照同时也就是神的启示。在中世纪,神秘主义者们继续对静观和迷狂作了大量论述。伪狄奥尼修斯把与上帝结合的道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净化、启示和结合。这三个阶段的神秘推进成为后来许多神秘主义者的学说的内容。圣维克多的雨果认为,人的灵魂有三种眼睛,灵魂以肉体的眼睛观看外部世界,以理性的眼睛观看自身,以静观的眼睛观看上帝。但静观的眼睛由于原罪而受到玷污,因而人必须借助信仰的帮助才能真正地静观上帝。灵魂首先要摆脱自己所依附的感性的和肉体的羁绊,即“净化”(viapurgativa),从而达到一种“精神的直观”或“内在的光照”,即“启示”(viailluminativa),最后才能达到与上帝的直接合一,即“结合”(viaunitiva)。波纳文图拉继承了圣维克多的雨果关于三种?劬Φ难担?nbsp;并且认为,静观的最高境界就是迷狂。“迷狂就是通过离弃外在的人而使自己超越自身的某种充满愉悦的升华,它借助积极向上的力量竭尽所能地延伸到那爱的超理智的泉源”。在迷狂中,精神被置于有学问的无知的境界,把握住了永恒的、神圣的真理。这种迷狂也就是一种神秘的直观,但它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侯都能够实现的,它有赖于上帝的恩赐,而这种恩赐又只能通过圣洁的生活和对上帝的虔信才可能获得。艾克哈特也认为,人必须通过静观而达到迷狂状态,在灵魂的闪光中借助于上帝的恩赐而达到与上帝的“神秘的合一”(uniomystica)。艾克哈特的学生苏索也指出,在结合的最高阶段,全部的自我意识都消失了,灵魂陷入了神性的深渊,已与上帝结合为一体。总之,在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看来,人的灵魂只能借助于摆脱肉体、摆脱现象世界、摆脱自我,在一种无物无我的迷狂境界中与上帝合而为一。

中国老庄哲学的天人合一的中心内容是体道、得道、安道。在这里,天不是神,而是天道,即绝对的道,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道合一。而“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所以天人合一又是人与自然融合为一。老子已从“道可道,非常道”、“道隐无名”出发提出了“绝圣弃智”的体道方法。在他看来,一切感觉和认识都是罪恶,都只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而“慧智出,有大伪”(第十八章),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绝圣弃智”(第十九章),是“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而解其纷,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即根绝一切认识的渠道,从而与玄之又玄的道合为一体,达到“玄同”的神秘精神境界。但老子对这种神秘的体道方式并没有展开论述。真正系统地建立起神秘的体道学说的是庄子。庄子以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天下》)的精神绝对自由为人生目的。这种超越人生的精神自由,就是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庄子提出了“坐忘”的修养方法。所谓“坐忘”,也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大宗师》)。同于大通就是与道为一,要与道为一就必须抛弃感觉和思虑。所以“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北游》)。庄子的“坐忘”说谈的主要是忘形、忘知、忘我,而他的“见独”说则更为清晰地描述了体道的过程和感受。它可以被看作是对坐忘的补充说明。“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巳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巳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巳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大宗师》)。外天下即忘却现实世界,外物即忘却一切存在,外生即忘却自身,由外天下而外物,由外物而外生,逐步忘却一切,最终达到一种剔透清澄的境界,如晨曦骤现,豁然开朗,是谓“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即见到独一无二的绝对的道,与道融为一体,超越时间的流逝,成为不朽的永存。至此境界,就与绝对的道合一,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便能做到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完全超脱人世,“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齐物论》)。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都是从上帝或道不可认识、不可表述出发,得出了弃绝外物、弃绝感觉、弃绝认识,在无物、无我的神秘境界中与上帝或道结合为一的结论。但在这种共同性的背后,又掩盖着巨大的差异。对于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而言,人的灵魂是上帝的摹本,甚至是人性中的神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思辨活动“是一种高于人的生活,我们不是作为人而过这种生活,而是作为在我们之中的神。......如若理智对人来说就是神,那么合于理智的生活相对于人的生活来说就是神的生活”。中世纪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基本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把心灵的静观(theorein)看作是一种神圣的活动,把“成为神”(theosis)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神人合一的主体不是人,而是神;神人合一的结果实际上是神神合一,是人的神化,是对人的否定,是人与天地万物以及自己的肉体的分离。而对于中国老庄哲学来说,灵与肉的对立不是那么明确,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道也没有被神化,道就是自然,是无为,道并不具有西方的上帝那样的思维功能。因此,天人合一的主体始终是人,天人合一的结果不是对人自身的否定,不是人?胱匀坏姆掷耄侨巳诨谧匀坏奶斓赝蛭镏校胱匀煌蛭锖湍老啻ΑU饩途龆嘶浇躺衩刂饕逭苎е髡沤饕濉⒎穸ㄏ质郎睢⑵砬罄词溃泄睦献苎ё艿睦此挡⒉环穸ㄉ睿炊髡旁谙质郎钪型ü恢炙秤ψ匀弧⒌茨驳奶壤创锏教烊撕弦弧@缱泳褪侵厣崴赖模笫赖澜潭猿ど焕鲜醯目桃庾非螅部梢钥醋魇抢献枷氲囊恢肿诮谭从场?/P>

四、异端与主流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和中国老庄哲学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它们各自的理论中,而且也表现在它们不同的历史命运中。当然,这种差异也是由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所造成的。

从总体上来说,西方文明历来有重知识、重科学、重分析的科学传统。而自智者派和苏格拉底以降,这种传统又和严格的逻辑论证结了缘。神秘主义主张闭上眼睛,否认概念认识在把握真理方面的价值,无疑难以见容于这种传统。一些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因素不妨可以作为思辨的点缀而无伤大雅,但若将神秘主义贯彻到底,则就很难为世人所接受。罗马帝国晚期和中世纪早期,由于特殊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神秘主义哲学曾一度达到极盛。但随着文化的逐渐复苏和注重逻辑论证的经院哲学的兴起,相对来说更为重视理性思维的托马斯·阿奎那哲学以不可遏制的势头取代了神秘主义色彩比较浓厚的奥古斯丁主义哲学。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神秘主义曾藉对托马斯主义的批评和对教会当局的离心情绪在德语世界卷土重来,但为时不久,接踵而至的就是科学理性主义在十六十七世纪的全面胜利。因此,神秘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从未形成占支配地位的主流。而自基督教在西方社会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尤其是在中世纪,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潮的命运几乎无不与教会当局的认可与否有莫大的关系。然而,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主张在迷狂中与上帝直接会通,则几乎完全否认了教会和神职人员的中介作用,否认了各种宗教仪式的价值。同时,神秘主义的上帝观念也不免有泛神论之嫌,而这正是教会当局所极力避免的。因此,虽然有浓重神秘主义色彩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是基督教神学和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虽然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以及被教会当局奉为正统的神学、哲学思想也都不可否认地包含有神秘主义的因素,但从爱留根纳到艾克哈特,中世纪几乎所有的神秘主义体系或学说都不被教会当局所采纳,有的甚至被当做异端而受到谴责或镇压。“一般来说,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谴责神秘主义者(或者女神秘主义者),证明他的‘命题’是的,甚至把当事人判处火刑,以便至少拯救他的灵魂。神秘主义者的生活是充满危险的。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历史和教会灭绝异端的历史每一章都是用同样的墨水写成的,即都是用受到精神激励的人们的鲜血写成的”。

神秘生物篇6

【摘要】 目的 探讨便秘与老年痴呆的关系。方法 主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区外部分地区对各年龄段人群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采用RomeⅡ标准判断有无便秘,以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I)对被查老年人进行智力检测。结果 在所调查的经HDSI评分的人群中,便秘率为49.3%;HDSI评分<10的老年痴呆人群中便秘率达79.2%,人群中的便秘率有随HDSI评分降低而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 便秘与老年痴呆有着密切的关系。预防便秘对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便秘;老年痴呆;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I)

便秘是常见病,也是影响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症状之一。便秘使肠道蛋白质腐败产物中大量有害物质在胃肠道堆积,并被吸收。当人体的生物转化及排出能力不能完全清除这些有害物质时会引发一系列疾病。65岁以上老人中明显痴呆者约占2%~5%,而85岁以上的老人中几乎一半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1〕。对此,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探讨便秘与老年痴呆的关系,预防便秘,为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7年8月1日至2007年10月1日在钦州、南宁、桂林、天津等地对各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2 284例。

1.2 便秘的诊断 根据国际RomeⅡ协作委员会制订的RomeⅡ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标准〔2〕判断是否具有便秘。

1.3 老年痴呆的诊断 采用经我国学者修正的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I),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痴呆评分量表。满分为32.5,≥30 分为智能正常,29.5~20 分为轻度智能低下,19.5~10分为中度智能低下,<10 痴呆。

1.4 调查方法及内容

1.4.1 设计调查问卷 根据调查时主要的便秘临床表现和老年人的文化水平,结合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制定便秘与老年痴呆关系的调查表,并经预试验和修改后最终定稿。

1.4.2 调查方法 与被调查者当面进行交谈或与被调查对象一级亲属访谈的形式进行。所有调查均由五名调查小组成员完成。

1.4.3 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的便秘与老年痴呆关系的调查表、HDSI。其中便秘与老年痴呆关系的调查表包括社会人口学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学历、身高、体重)、住址、 既往病史、 便秘史、 是否使用药物、大便次数、性状、时间及习惯、记忆、老年痴呆家族史、老年痴呆发病时间。

1.4.4 智力测定 用HDSI测定老年人的智力,确定是否存在痴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总共回收2 284份调查问卷,736人进行HDSI评分。其中有便秘史363例,包括男154例,女209例;无便秘史373例,包括男175例,女198例,不同性别便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220,P>0.05)。年龄分段与便秘与否情况分布,见表1。50岁以上人群中便秘发生率与年龄分布有关,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便秘与HDSI评分状况 人群中便秘平均发生率为49.3%。在便秘人群中,智能正常55例(15.2%)、轻度智能低下231例(63.6%)、中度智能低下58例(16.0%)、痴呆19例(5.2%);在无便秘人群中,智能正常71例(19.0%)、轻度智能低下275例(73.7%)、中度智能低下22例(5.9%)、痴呆5例(1.3%)。便秘发生率越高,评分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

表1 年龄分段与便秘与否情况分布表(略)

2.3 HDSI评分与便秘人群的年龄分布 见表2。痴呆病情最严重的集中在≥70岁的人群。在痴呆患者中,有便秘史的人群占79.2%,超过了一半。χ2检验表明,HDSI评分与便秘人群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表2 HDSI评分与便秘人群年龄分布的关系(略)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显著性升高(P<0.05),与蔡云清的调查结果相同〔3〕。有便秘史的人群HDSI评分普遍低于没有便秘史的人群。在便秘的人群中,HDSI评分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即痴呆的发病率高且病情严重。当年龄≥70岁时,不仅便秘的发生率急剧上升,而且老年痴呆的病情也显著加剧。便秘对老年痴呆的影响随增龄逐渐显现出来。老年人牙齿多不健全,低渣精细饮食,因而缺少纤维素对肠壁的刺激,使结肠运转粪便的时间延长;加之老年人运动少,肠肌收缩力普遍下降,均易促成结肠便秘。老年人提肛肌和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造成粪便嵌塞在直肠窝内而成直肠便秘。慢性的便秘通常有多年的隐伏攻击,常追溯到孩童时期,年长者可能错误地相信便秘是人体老化的一部分〔4〕。年轻时的便秘对痴呆的影响没有明显表现,但随着年龄增长,机体整体功能的下降,酶的活力降低,便秘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逐渐表现出来。

肠道细菌能将未消化或消化后未吸收的蛋白质进一步分解为氨、胺类、硫化氢、组织胺和吲哚等有毒物质。正常情况下,这些有毒物质可随大便及时排出体外。但长期便秘的患者不仅无法及时清除这些有毒物质.而且会不同程度地吸收。当这些有毒物质超过肝脏的解毒力时,便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可逐步损害脑细胞和神经中枢。例如,酪氨酸和由苯乙胺酸脱羧基生成的苯乙胺,若不能在肝内分解而进入脑组织,则可分别经β羟化作用形成β羟酪氨和苯乙醇胺,其化学结构与儿茶酚胺类似,称为假神经递质。假神经递质增多,可取代正常神经递质儿茶酚胺,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影响大脑的正常生理功能。研究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后会增强γ2分泌酶的活性,进而能够增加导致老年痴呆症或阿尔茨海默病(AD)的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5〕。神经细胞异常产生的大量β淀粉样蛋白,会引起大脑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细胞死亡等病理变化,从而导致AD发生。

另外,便秘导致有害物质过量地被吸收,其中可能还包括一些氧化性物质,使得体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消耗过多。在GSH大量减少的情况下,AD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等酶活性增强,导致氧化应激增加,自由基累积,造成膜损伤导致细胞内环境紊乱,细胞老化、死亡;产生过氧化,使核糖核酸失活,造成DNA 和RNA交联,触发DNA突变。过氧化脂质分解时可产生丙烯醛等醛类,醛类与磷酸及蛋白结合形成脂褐素,沉积于脑组织导致智力障碍〔6〕。

本调查研究从便秘的角度探讨HDSI评分与年龄分布的关系,推测便秘使胃肠道堆积的有毒物质对大脑造成了实质性损害,表现在便秘人群较不便秘人群患老年痴呆的几率大大增加。这也许是为什么有的进入老年不患老年性痴呆,而有的人却患了老年性痴呆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曾 秘,顾克敏,蒋英兰,等.阿尔茨海默病及治疗药物研究概况〔J〕.中国药业,2006;15 (6):5961.

2 Thompson WG,Longstreth GF,Drossman DA,et al.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and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J〕.Gut,1999;45 (Suppl 2):11437.

3 蔡云清,王惠娟,张 旭,等.南京市区老年人便秘患病率及其与亚健康症状关系的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 23(4):2679.

4 McCrea GL,Miaskowski C,Stotts NA,et al.Pathophysiology of constipation in the older adult〔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17):26318.

5 Ni Y,Zhao X,Pei G,et al.Activation of β2adrenergic receptor stimulates γsecretase activity and accelerates amyloid plaque formation〔J〕.Nat Med,2006;12(12):13906.

神秘生物篇7

张雷的爸爸从非洲出差回来,张雷高兴地打开爸爸的礼物,却大失所望。小盒子里躺着几粒小小的橄榄一样的浆果,颜色倒是挺鲜艳,通红的,可还是不起眼,也不知道为什么爸爸要将它千里迢迢带回来。爸爸拿起一粒让张雷放在嘴里咀嚼,微微有些甜,也没什么特别嘛。接着爸爸笑眯眯地拿起一片柠檬塞到张雷嘴里。哇,张雷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这片柠檬竟然甜极了。张雷不相信地拿起柠檬又咬了一口,还是甜蜜蜜的。真奇怪,柠檬怎么会变甜了呢?这时爸爸又舀起一勺辣椒酱喂到张雷嘴里,哇,也是甜的,一点儿都不辣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看着张雷目瞪口呆的样子,爸爸拿起最初张雷吃的小浆果说:“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秘果。”酸柠檬和辣椒酱会变甜都是因为这几颗小小的浆果。

原来在非洲西部的热带森林里长着一种非常奇怪的树,说它奇怪是因为它的果实。如果将这种果实的肉在口中咀嚼几下,就会改变人的味觉,无论再吃酸的、辣的、苦的、涩的等任何东西,嘴里只会感觉到甜甜的。这种果实被人们誉为“神秘果”。这是因为“神秘果”中含有一种变味蛋白酶,也称“神秘果素”,它不能改变食物本身的味道,但却可以使人的味觉发生改变,所以人们吃过神秘果后再吃任何酸的食物都觉得是甜的。当食用神秘果后,其中的神秘果素会分布在舌头的味蕾细胞膜上,在中性的环境下时,在神秘果素中的甜味蛋白不会与味蕾上的甜味接受部位结合,因此神秘果素不具甜味。在食用酸性食物后,因为有酸的存在,舌头上的味蕾细胞膜结构会改变,此时甜味接受蛋白会结合在甜味接受部位上,所以就感觉到甜味,神秘果素会紧紧地结合在舌头表面,持续2小时以上,在食用神秘果后的1~2小时之内,所吃的酸性食物皆会感觉甜美无比。因此,神秘果改变味觉的功能,是一种天然、物理性而安全的变化,适合作为日常食品食用。神秘果可鲜食,也可制成酸性食品的助食剂,制成糖尿病人需要的甜味的变味剂。神秘果还是有趣的观赏植物,可以在我国高温、高湿的亚热带、热带地区种植。

张雷小心地放好剩下的神秘果,他要带到学校去让同学们也试一试这有趣的神秘果。

神秘生物篇8

【关键词】 便秘;护理;健康宣教

现社会竞争愈演愈烈,人们压力也随之加大,便秘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重视便秘对自身造成的危害,直到出现自觉症状才引起重视。护士可以通过健康宣教的形式帮助人群增加对便秘的知识,使其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就诊,减少因长期便秘而引起的疾病。

1 便秘的原因

1.1 精神因素 排便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强迫观念等精神因素可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引起便秘。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原有的排便习惯被打破。

1.2 饮食因素 饮食中粗纤维和水份含量不足,对肠道刺激不足,肠蠕动缓慢,不能及时将食物残渣推向直肠,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份过多吸收而使粪便干燥。进入直肠后的粪便残渣因为量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

1.3 药物因素 麻醉剂、止痛药物可使患者胃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

2 便秘对机体的危害

2.1 形成痔疮 便秘时排便用力,直肠颈压力增高,阻断静脉回流,使正常肛垫充血性肥大并反复向远侧移位,其中的纤维间隔逐渐松弛,直至断裂并伴有静脉丛淤血、扩张、融合,甚至夹杂细小的动、静脉瘘,最后形成痔疮。

2.2 导致结肠癌 由于便秘使排泄物在结肠内停留的时间长,结肠过多地吸收排泄物中的致癌物质。有资料表明,严重便秘者约有10%患结肠癌[1]。

2.3 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因便秘时排便用力,造成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反射,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停搏。

2.4 形成腹疝 用力排便使腹压急剧增高,腹内脏器如小肠等经腹壁薄弱处向身体表面突出,可形成腹疝。

2.5 影响美容 长期便秘,毒素无法排出,吸收入血,使面部色斑沉着、皮肤颜色灰暗、形成痤疮。有些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口臭等。

2.6 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 排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便秘所出现的不适症状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3 预防护理措施

3.1 饮食护理 合理安排膳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高纤维素饮食可使大便维持一定的体积并成形,维持成人正常排便的食物纤维摄取量为每日20 g。脂肪食物可使大便柔滑,其所含的脂肪酸可刺激肠道平滑肌而使肠蠕动加快。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3 L,睡前喝一杯蜂蜜水或清晨空腹饮一杯淡盐开水均有助于大便通畅[2]。

3.2 运动 适当地运动可维持肌肉的张力,刺激肠蠕动,维持正常的排便功能。协助患者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做体操等。在排便时,可在腹部按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顺序做环行按摩,以刺激肠蠕动,增加腹压使降结肠的内容向下移动,促进排便。

3.3 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早好将排便时间定在早餐后,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此时训练排便,易建立条件反射。即使无便意亦应坚持每日定时去厕所蹲10~20 min,日久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3]。不要在排便时阅读报刊或吸烟,尽量集中精神。

3.4 锻炼肠功能 采用膝胸卧位可锻炼直肠和结肠的功能及复位,使下垂的乙状结肠或横结肠上移,调整乙状结肠、直肠交角及脾区,使之角度变钝,同时还可以锻炼肠系膜动力,以利排便。

3.5 保障充足的休息与睡眠,适当使用缓泻剂 减轻压力,放松心情,保持正常的消化功能。轻微便秘时可适当使用番泻叶或简易通便剂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3.6 灌肠 在使用以上方法无效时可行灌肠缓解便秘。

4 小结

排便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护士应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给予周围人群正确的健康指导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使便秘患者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帮助其解决自身的健康疾患,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怡.便秘的治疗与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4,18(7):1148-1149.

2 李建荣.便秘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5,19(7):1227.

上一篇:鸳鸯蝴蝶派范文 下一篇:不容置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