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报如何围绕“三农”延伸服务功能

时间:2022-08-31 11:00:57

地方科技报如何围绕“三农”延伸服务功能

提要:大多数科技报面向农村发行,在新形势下,科技报从巅峰滑落,不得不直面生死存亡的考验和抉择,科技报能否找到新的出路?本文作者认为,科技报应多元发展,延伸报纸服务功能。

关键词:河南科技报 三农 服务功能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科技报积极探索谋求新的发展道路。一方面,提高办报质量,扎根农村市场,发挥科普宣传主力军的作用。另一方面,各地科技报还在多种经营上取得一定成绩,使报纸质量和经营状况显著改善。

但笔者认为,各地科技报还需要更深入地开展多元发展,延伸报纸服务功能,使报纸进一步扎根“三农”赢得更广泛的读者和市场。事实上,目前国内众多地方科技报中,不乏将延伸服务做大做强的项目,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河南科技报》的独特探索

1999年,《河南科技报》谋求变革,“二次创业”,提出“为农民说话,带农民致富”的办报理念,发行量稳定在30多万份,成为河南省面向农村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此外,报纸质量也显著提高,多次被评为省一级报和省十佳报纸,并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探索“中国农业科技110”协作网建设。自2001年起,河南科技报社在全国率先开始科技110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最初主要采取热线接听解答、报纸开辟专栏和组织专家现场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实现对读者的延伸服务。

为建立农业科技110的良性运作机制,2007年1月26日,报社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技110协作网河南区成立大会,开展了中国农技110协作网的建设工作,在全省各县(乡)建设中国农业科技110协作网服务中心(站),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就近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目前,中国农业科技110协作网已在河南省建设县级标准化服务中心82个,乡村级服务站近1000个,发展村级协作员近万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省的技术服务与农资销售网络。

农业科技110协作网是基于互联网、通信网和农资物流配送网络之上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流通平台。该系统融信息流、技术流、农资流于一体,集网站、语音专家系统、语音视频远程诊断系统、信息数据库等方面的功能于一身,系统建成后农民可通过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等形式,获取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并能通过遍及全省各县(乡)的科技110服务中心(站)获得技术支持,购买到放心的农资产品。与此同时,中国农技110协作网借助电子商务技术和日益发达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遍及全省各乡(镇)的统一标识和服务流程的农资销售网络,通过有效降低农资企业的经营成本,来解决农资产品流通不畅的难题。

这个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报的专家资源优势和报纸的宣传阵地优势,建立起一个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开创了一套科技服务“三农”的全新模式。经过多年培育,中国农业科技110协作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叫响全国的“三农”服务品牌。

2.依托新媒体,拓宽服务范围。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读者的质量与层次,从2006年起,报社建设开通了“中国科技110网”“中国农业科技110网”,依托科技报的科技专家力量,将网络平台、信息资源、科普宣传、服务功能有机整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国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站,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及全方位的科技综合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在广大群众和科技专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网站建设的基础上,报社制作出版了电子报,实现了《河南科技报》的网上阅读。

在网站建设的同时,报社开通了“河南农业手机报”,手机报在报社顾问团专家基础上,联手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农大等资深专家,甚至聘请专家,共同参与编辑手机报。这为广大农民朋友能接收到更权威、更专业、更实用的农业技术信息内容提供了可靠保障。目前订户已近10万人,预计到2014年将发展到30万人。

3.组建“九六一公司”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为推动农技110协作网的市场化运作,并且为农民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报社注册成立了“河南省九六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集生产、科研、销售为一体,结合社会资金力量,生产基地占地120多亩,拥有12000平方米的厂房和仓库,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已基本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办公现代化,公司现还开通了全省免费科普咨询服务直播电话9611110。公司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和经营,积极寻找能推动协作网建设与发展的项目。

4.探索读者团购服务。2011年,河南科技报社针对读者启动了团购服务。活动整合《河南农业手机报》、中国科技110网、报社企业QQ群等平台的资源,结合读者资源组织团购活动,形成新的服务渠道。同时,通过团购这一新形式,拓展企业商品流通渠道,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尤其是帮助家电、汽车、农机、农资等类企业批量销售产品,以此实现与企业的新合作,进一步拉动广告,实现广告的新突破。

5.开通12316报纸专版。12316“三农”热线是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河南省12316“三农”热线是省农业厅和河南联通共同打造的多媒体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2011年,报社与省农业厅、河南联通牵手合作,并在版面上开通12316报纸专版。凭借报社自身特点,借助专家力量,较好地解决了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6.启动“三农”科技服务站。《河南科技报》在全省各乡、村组建“三农”科技服务站,以《河南科技报》为依托,充分发挥了报社干余名专家顾问的优势,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业技术和法律咨询服务;通过权威新闻媒体对安全、高效的农资产品的层层把关,让农民放心使用;各乡、村服务站点的联盟,实现了企业与终端经销商的直接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使农资产品的价值回归本质,最终实现企业、经销商、农民三者共赢。

各地科技报的有益尝试

1.《南方科技报》广西农业科技大集掀起科普热潮。2002年6月,由《南方科技报》主办的第一届广西农业科技大集在南宁农科市场举办,短短两天时间,参观的农民群众达到3万多人次。此后,广西农业科技大集一发不可收,结合生产季节以及当地的传统节庆和地方特色产品,每年都要举办一至两届。科技大集的组织越来越成熟,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为农民群众现场提供的,除了传统的农业新技术、种子种苗、农药化肥、法律咨询外,还新增加了医药卫生、供求信息、培训招生等方面的内容;除了传统的农业专家现场咨询外,还组织医学专家赴现场为农民群众义诊。

2.山西科技报刊总社17种手机报构建服务科普新平台。山西科技报刊总社下设《科学导报》《山西科技报》《科学之友》杂志、《科幻大王》杂志等多种纸质媒体,具备报刊、影视、户外、流动、网络等多种传媒手段。从2008年起,山西科技报刊总社整合科技传媒资源,运用高新技术,创新传播手段,积极研究探讨数字媒体发展。目前,旗下的山西科普网群日点击率超过2万人次,科普网络电视已全面开通,总社所有纸质媒体已全部实现网上原版在线。尤其在发展手机报刊方面,他们针对不同人群市场细分,开通了17种科技手机报刊,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农业科技报》探索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科技报社依托陕西杨凌农科城的强大资源,聘请了60多位农业科技专家,组成“《农业科技报》专家顾问团”,作为报社为农民服务的“外脑”与“智慧库”,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新模式。他们与陕西合阳华瑞植物营养肥厂等企业合作,采取“媒体组织、协会支持、企业参与、政府推动”的模式,广泛建立“《农业科技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由当地政府和涉农协会支持推动,报社为基地农产品销售进行宣传推广,农资产品由企业实行直销。专家顾问团成员负责技术指导。“科技示范基地”从省内建到省外,目前已发展到16个,面积达到S万多亩,在为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农业科技报》赢得了可观的声誉,基地群众成了《农业科技报》的“铁杆”读者群体。

4.《山东科技报》打造读者服务站体系。《山东科技报》与农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等开展战略合作,建立“山东科技报读者服务站”。通过读者服务站,由点及面,建立起报纸有效联系读者的网络,搜集读者的需求信息。增强编读互动,为读者开展技术指导、优质农资提供等实质;同时,充分利用报纸优势,及时、有效地将农业科技和农资信息及相关合作单位的个性化信息等传递给广大读者,以实现服务读者、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目标。(作者是河南科技报社编务中心主任)

上一篇:从采写实践看新闻伦理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 下一篇:转型顺应变革 携手应对变革 合作引领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