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的应用

时间:2022-08-31 07:09:01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槌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CFNB)组和老年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VAS评分,使用PCA次数及帕瑞昔布钠的总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6、12、24及48h的VAS评分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股神经阻滞;超声;膝关节置换;镇痛

膝关节及远端手术是临床中常见的外科手术,手术过程时间较长,操作较为复杂,临床中易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且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中老年患者比例也在日益增多。此类患者身体机能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消退,并且常合并多种脏器的受损,使得临床麻醉难度显著增加。而本研究主旨为探讨股神经阻滞辅助全麻对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为此类患者临床麻醉方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后,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CFNB)组和老年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每组各35例。PCIA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0±11.0)岁;VFNB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50.0±13.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排标准

(1)所有患者均为在我院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2)患者无麻醉禁忌证;(3)术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本研究享有知情权。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合并神经疾病或者穿刺部位存在感染的患者;(3)存在恶性肿瘤、或身体状况太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1.3麻醉方法

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完成单侧TKA手术。CFNB在术后未清醒时采用在超声引导下选用20G静脉留置针使其到达股神经处退出针心,并置入无菌硬膜外导管3cm。退出套管针,固定导管并连接镇痛泵。镇痛配方:0.2%罗哌卡因250mL,负荷量8mL,背景剂量5mL,h,PCA剂量3mL,锁定时间30min,持续输注48h。PCIA组在清醒拔管前连接静脉镇痛泵。静脉配方为:舒芬太尼0.1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lOOmL。负荷量5mL。背景剂量3mL&,PCA剂量lmL,锁定时间30min,持续输注48h。两组镇痛若不满意则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

1.4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6、12、24、48h静息和持续被动运动时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 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算F值,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比较

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6、12、24及48h的VAS评分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帕瑞昔布钠总量及PCA次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帕瑞昔布钠使用总量和PCA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上,膝关节及远端手术是临床中常见的外科手术,手术过程时间较长,操作较为复杂,临床中易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进行膝关节及远端手术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物辅助治疗,常规的治疗为下肢外周神经的麻醉,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而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的治疗临床效果一般,且大部分患者由于术后的疼痛无法进行康复训练,需要对其进行完善的镇痛处理。因此对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的镇痛措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合计显著少于对照组,与倪剑武等报道一致。提示帕瑞昔布钠与下肢神经阻滞联合在膝关节及远端手术术后镇痛护理中的效果显著。究其原因,本研究考虑可能有以下几点:(1)物的药效会随着时间的减少而逐渐的减弱,在患者术后的24h内力消失后,患者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敏感者会在术后的6小时左右感受到剧烈的疼痛,从而导致两组患者在术后的VAS评分为最高,而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VAS评分确显著降低。观察组使用派瑞昔布钠等药物的治疗,增强了对患者疼痛感的控制,而随着的药效的深入,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常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药物为吗啡类的镇痛药物,尽管镇痛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易引起众多的不良反应,纵而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又因帕瑞昔布钠是一种水溶性的药物,是伐地昔布非活性的前体物质,可快速将水溶解呈丙酸及伐地昔布,从而缓解患者疼,同时在注射后的10min内可观察到临床在镇痛效果。(3)连续神经阻滞的过程中,神经阻滞的效果取决于放置导管时导管头部与神经的位置。不同于传统CFD置管法,本研究进行的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在腹股沟下外侧自外向内平行腹股沟韧带进针,完成神经定位和导管的放置。这样有利于阻滞股神经的所有分值,且导管的相对移动较小,不会影响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具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改善患者的麻木倾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上一篇: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孕期高危型HPV感染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