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课外时间使用研究

时间:2022-08-31 01:45:02

高职院校学生课外时间使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

课外时间(Extracurricular Time)是指在校学生按相应的教学大纲规定执行以外的时间,通俗地讲就是学生在课堂以外所拥有的自由时间,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时间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间随意、掌控主动等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1]。“高教性”和“职教性”二者的有机统一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性[2]。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不足,他们好不容易步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与高中相比,高职学生有了更充裕的课外时间,如何有效使用课外时间成为当前一个迫切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数据来自2011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库”之“高职院校数据库”,共有14所高职院校、17435名学生参与调查[3]。量表主要包括个人情况和一道排序题,测量不同类别的学生课外时间的使用情况。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学生干部、是否恋爱、专业、成绩等信息。排序题包括7个选项,按所花时间多少从1-7排序,分别记7-1分。

二、研究分析

(一)高职学生的课外时间使用总体情况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高职学生课外时间主要用在跟同学或朋友聊天、上网等方面,体育运动时间最少,对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高职学生来说,身体健康及体质问题需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二)从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学生干部、是否恋爱及专业角度考察

对这五个类别学生的课外时间使用情况进行平均数差异的T检验。男女学生在上网、准备各种考试、跟同学或朋友聊天、逛街、睡觉、体育运动等方面存在极其显著(P

(三)从年级、成绩角度考察

对这两个类别学生的课外时间使用进行平均数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上网、睡觉、准备各种考试、跟同学或朋友聊天、逛街在年级这个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高职学生在课外未将学习放于首位。随着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高职学生的课外时间花在跟同学或朋友的交流、上网、逛街、睡觉等较多。而对本身发展有益的事情,如准备各种考试、体育运动则相对较少,表明很多学生尚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课外时间。

第二,不同群体高职生在课外时间的使用上存在差异。前面关于量表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群体学生对课外时间的使用差异显著,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

(二)研究建议

1.实施“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外实施的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校内、校外相结合,将校外的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作为实施教学的实景场所,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二是学期内、学期外相结合,利用近3个月的寒暑假,可以让学生将学期内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职场、工厂,提高实践与动手能力。三是课堂内、课堂外相结合,课堂教学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一定的学习自由度,创设积极的课堂内外教学环境,进行项目式、情景式的体验教学[4]。

2.高职院校要为学生的课外时间使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一,加强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可通过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形成自己的文化,吸引更多学生在课外走进图书馆。第二,加强体育场馆和锻炼器材建设。高职院校应加大对体育场馆和锻炼器材的投入。同时,学校体艺中心或体育部,应多组织球赛、体育赛事、健身俱乐部等,将学生的课外吸引到体育活动上来。第三,加强社团软硬件建设。社团具有类型多样性、内容丰富性、活动形式灵活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5]。高职院校应制定学校社团的建设规划,为社团提供必须的硬件,如活动场地的保证、活动资金的保障、指导教师的配备等,使社团成为校园中第二课堂的引领者。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有重要的作用。以学生自己为主体所营造或参与,如讲座、知识竞赛、讨论会、文娱活动及科学文化活动等,以院(系)、班级或寝室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自主性强,从而使得高职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促进友谊的发展。

3.高职学生应主动地合理安排课外时间

研究显示,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参与程度与其成长的速度成正比,即愈是踊跃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愈有更多全面成长的机会[6]。因此,第一,要合理地安排课外时间,提高课外时间利用率。对自己进行理智的分析,确定自己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分清主次,结合自己的实际,优先做那些对提升自己有帮助、有意义的事。第二,要合理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适度接触社会。高职生须走出象牙塔,“零距离”接触社会,如可选择兼职及“志愿服务”、“学雷锋”、“义工”等爱心活动,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参加如唱歌、跳舞、健身、下棋等有益的文娱活动,丰富课外生活。第三,要确立主体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课外参与专业、技术、竞赛等活动,提升职业素养,顺利实现与“准职业人”的接轨。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认清自我,了解职业[7]。第四,要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大学生,一方面需要作为弄潮人,熟悉数字化社会,另一方面应注重自己的学业,合理调整上网与学习时间比例,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开拓眼界,更要培养自控能力,学习与娱乐兼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 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73.

[3] 史秋衡,郭建鹏.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2(2):119.

[4] 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大学生课堂体验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3(2):111-119.

[5] 于昆.高校闲暇教育的缺失及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09(3):105.

[6] 叶芃,束荣新.闲暇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100.

[7] 孙玉平,刘春德.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闲暇教育[J].河南教育,2009(6):78.

上一篇:中国文脉之先秦诸子 下一篇: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