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8-31 09:05:29

市场经济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2010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路径研究―以安徽为例”(批准号为AHSKF09-10D5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推进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以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核心价值体系 构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要求树立新的价值观

计划经济体制价值观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观念支撑,对保证高度集中的大一统社会的正常运行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计划经济体制价值观已经不能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构建新的价值观。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体制价值观已难以发挥其功效性。计划经济的基本特点是高度的集中统一性,宏观经济活动和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决策权都集中在国家手中。而市场经济承认社会主体是多元的,每个社会主体都有其特殊的个性特征和各异的利益需求,并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面对这种市场主体,计划经济体制价值观显然不仅已失去其统摄力,而且成为市场经济发展前进的观念障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价值观也就必然会失去其引导力。

其次,市场经济的良性发育,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的指导。市场交换和货币关系的发展,不仅要求肯定其自身的合理性和意义,而且要求自身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完善,以保证健康的运行规则和秩序。由此,也就决定了市场经济价值观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价值观而体现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重自由;重平等;重效率;重创新;重开放;重科学。

因此,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逐步确立,一个全新的商品经济价值观开始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价值观而统摄社会生活。它打破了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亲缘纽带,解放了人的创造力,用效率代替了停滞,用科学代替了愚昧,用创新代替了守旧,没有人能否认市场价值关系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应该看到的是,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关系,同样包含着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和新的冲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道德准则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发展史的一大奇观。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许多基本道德精神仍然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以儒家道德思想为基础的传统道德文化,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自然演进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与封建专制政治体系和自然经济形态结成了紧密的适应性及服务性关系,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从总体上是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不相适应的。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形态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包括道德建设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精神贯穿于基本道德准则、规范体系之中。为人民服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革命实践中的改造和升华,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先进性要求。每个人只有把自身的发展同国家的需求、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通过诚实劳动,为社会、为他人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够满足自身的需要,才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以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为基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坚决反对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引导人们在积极竞争中不忘相互合作,在维护个人利益时不得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发扬先富带后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助人为乐精神。这是现代社会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要引导人们树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个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个人贡献与索取相统一的道德准则。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它倡导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体现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个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原则。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提倡集体主义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反映的是人对自身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重建社会价值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不但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更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价值观念的转变,在这样的转型期中,当传统价值体系面临解体时,我们必须重构新的价值体系来规范和指导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

第一,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型价值体系的理论前提。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当代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它是指导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人生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科学指南。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就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二,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总体价值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型价值体系的价值目标。价值目标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所希求达到的结果,理想是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现阶段这个总体价值目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三,衡量社会主义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的标准”,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新型价值体系的评价标准。人民是价值主体也是价值评价的主体。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就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以人民的利益为一切价值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四,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型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它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利益格局的重构,必然引起利益关系的变动和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只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健康社会心理和现代市场经济精神的市场经济主体。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导向和价值体系的关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

(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指明了科学的价值导向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的惟一正确的指导思想,须臾不可偏离。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具有与时俱进品格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我们既“不丢老祖宗”、又要讲符合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新话”,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指明了科学的价值导向。

(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建立了合理的价值目标

第一,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世界,对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尤为重要。第二,扎扎实实把共同理想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为树立共同理想提供有力的支撑。人们的理想信念是在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逐步树立和增强的。共同理想越能转化为共同利益,就越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并为之奋斗。第三,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键。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如何,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越是体现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就越能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确立了先进的价值理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纽带,深深熔铸于整个民族的意识、气质和品格之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标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确立了新的价值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在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激荡的复杂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充分吸纳、聚合和提升各种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文化因子和价值理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努力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保障和动力。

第一,坚持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的统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同志指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要求广大干部群众既要正视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历史较短的事实,同时还要看到世界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么多,真正发达的也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更要看到社会主义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反复探索比较后的必然选择,从而不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第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该民族性格的展现。这就要求每个民族只有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不断对其民族精神进行发展和创新,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说创新将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经济建设体制需要创新,科学技术要创新,道德建设也要创新。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激励和动力,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相互依存。民族精神只有反映时代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代精神只有与民族精神相结合,才能生根,转化为催生民族向上的不竭动力。同志十分重视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他指出,对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要看到,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同样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和问题。对于这些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驳斥,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加强正面引导。

(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明确了全新的价值标准

第一,“八荣八耻”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道德基础。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要求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和谋取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努力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在为国为民谋福利之中体现个人价值,获取个人正当利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荣辱观体现了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原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内在要求,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关系,激发人们的爱国奉献精神,克服利己主义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第二,“八荣八耻”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指南。公正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为实现这一价值目标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一方面,市场经济中竞争与合作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另一方面,人们之间相互团结、互帮互助互爱,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应有之义和我党一贯的道德观念。“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提醒人们竞争勿忘团结,利己勿忘互助,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第三,“八荣八耻”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市场秩序的道德标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为实现这一前提条件确立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由于诚信意识不强,遵纪守法观念淡薄,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如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商业贿赂、坑蒙拐骗等,违反了诚实守信的市场道德,践踏了市场的法律法规,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维护市场秩序的客观要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倡导人们树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市场道德观,消除为利忘信、谋利违法的不良观念,为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的诚信、法制意识,匡正因诚信缺失、法纪意识淡薄导致的道德失范和不良社会风气,和构建和谐的市场秩序提供了道德标尺。

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而提出的迫切任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决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总体思路。

第一,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这里讲的国民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又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要从各类教育和不同学校的实际出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编写相关教材,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家长、教师、学生和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人员,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坚持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智力保障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精神文明内涵中思想道德部分最主要的内容。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者紧密联系,互相包含,互相促进,互为目的。

第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之服务的。这就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和服务作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四,提高引导水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当今,国内外形势迅速发展、社会变革日益深化,这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带来种种矛盾、问题和困难,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则表现为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在这种情况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显得更为紧迫、更为必要。当然,这并不是要取消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而是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在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交流、沟通、分析、比较,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分清是非、明荣知耻,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激发各方面的社会活力,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高文金,武秀波.和谐社会背景下探析传统道德对市场经济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9)

2.张利华.对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2)

3.张利华.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

4.夏学平.论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5)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6.王小锡.经济与伦理关系的不同视角[J].经济经纬,2002(3)

7..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6

8..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上一篇:后危机时代安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挑战及... 下一篇:试论虚拟经济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