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路探索

时间:2022-08-31 08:18:37

我国高校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路探索

摘要:我国高校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既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本文从高校和高校辅导员两个方面对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自主管理;大学本位;公民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学生自主管理是在学生处指导下,以辅导员为调节、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角色转换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形成高等院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 高校要科学发展文化内涵

(一)高校要提升“大学本位”的理念

我国儒家经典《大学》首章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道出了大学所要实现明德、立己、立人的最高境界。大学教育旨在为大学生展示人类精神的广阔空间,号召他们挑战自我,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和最高远的理想。因此,高校要提升“大学本位”的理念,其真谛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符合自身境遇的智慧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即通识教育。“大学本位”的文化内涵下,高校要为学生开拓自主管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主动自我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目标。唯有如此,高校才能致力于体现大学的功能,以创造型人才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以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要培育“和谐包容”的文化

高校要营造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和谐文化,在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里,高校辅导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权益来探索和实践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学生也能充分参与和执行管理决策,自我挑战、自我创新、自我超越,满足马斯洛理论中自我实现的最高心理需求层次。同时我们注意到,由于传统的管理思维定势,以及大学生还处于成长期等因素,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包容文化给学生适当程度理性的宽容与期待,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

二 高校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

(一)高校辅导员要明确“服务设计”的定位

现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教育是服务”的观念,要求高校辅导员坚持“以学生为本”,明确自身“服务设计”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生的“服务员”,协助学生自主管理。其次是学生的“设计师”,设计自主管理的全局。引导学生设计团队文化理念、目标激励机制、评价标准体系、学生各类组织等等。

(二)高校辅导员要树立“大象无形”的威信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威信让辅导员能够得到学生的真心尊重,能够做到“不令而行”,能够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容易及时有效地解决。高校辅导员要努力树立自身“大象无形”的威信,即“以德立威,以才树威,以公显威,以情取威,以绩固威”。为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有危机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人格素养,不断学习先进文化知识,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学生生活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的标准来鞭策自己,用自己的魅力和实力立足于学生团队。

(三)高校辅导员要实施“优秀品质”的教育

1 内省教育。“内省”是从内心提高道德修养,实施内省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个人的完美品格,从内在要求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约束的能力,有利于在自主管理中构建和谐的学生团队。高校辅导员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的情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审美情趣和人格素养。

2 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使学生认识到自主管理是权利与责任的统一,而且更强调的是履行责任,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参与自主管理。辅导员要把公民教育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要重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成为“知”、“行”统一的21世纪合格公民;要通过激发大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公共生活的热情,增强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等等。

3 情商教育。情商是自我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高校辅导员要实施情商教育,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认识他人、人际关系五大情商能力。可利用校报、宣传栏、主题班会、讲座等渠道宣传学习情商的重要性;开设文学、艺术、哲学、法律、心理学等人文科学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等。

(四)高校辅导员要落实“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指通过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是目前公认的管理至高境界。学生可以自主管理并且能够管好,实际上就是与“无为而治”的方式和目标一致。当然,高校辅导员落实“无为而洽”要做到“望、闻、问、切”。“望”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悉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感情波动等;“闻”就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学生自主管理的进展情况,注意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问”就是要定期指导学生评价自主管理的效果,从而及时有针对性地探索规律和改进方法;“切”就是要做到在学生询问和需要协助的时候能够“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心理疏导、沟通协调、分析问题、提供经验,保证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质量。

上一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探析 下一篇: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职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