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的运用

时间:2022-08-31 12:09:34

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的运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着力点,合作学习要注意小组间水平的均衡,加强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合作技巧、小组成员的角色与分工、教师的引导作用等。在工作中我不断尝试,取得了较好成绩。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团队意识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小组学习,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资料员一人。小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资料员应选跑校生且家有电脑的同学担任。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创造性。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才会提升我们的教学。

上一篇: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课标下作文评改的突破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