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建设交流会讲话

时间:2022-08-30 10:36:20

中医建设交流会讲话

同志们:

*省建设中医药强省中医专科建设经验交流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总结交流了我省开展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工作以来,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中医药强省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我省中医专科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中医专科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新时期中医专科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路、具体措施,为建设中医药强省,促进中医药事业稳步、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刚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查德忠副司长就专科建设工作作了很好的报告,为我省中医专科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15个单位作了大会发言,大家分别从医疗、科研、教育和管理等方面,交流了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的思路、做法和取得的成绩以及经验体会,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建设中医“名科”,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讲了很好的建议。这次会议,安排紧凑,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气氛热烈,高效务实。通过会议交流,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交流了经验,对进一步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典型示范作用。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主要的成效与经验

我省自*年开展首批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工作以来,各地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以中医专科(专病)和特色专科建设为突破口,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为根本,我省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整体提高。专科(专病)建设成效显著。一是“院有专科、人有专长、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成一批省、市、县、区级重点中医专科。我省有国家和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单位103个,其中部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2个、特色专科建设单位13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78个。已通过验收的省级重点专科专病有22个。在此基础上各市、县也建设了一大批中医专科。二是带动了医院的快速发展。据对我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建设情况的初步统计,建设以来,项目建设单位平均床位规模增长31.24%;设备总值增长47.82%;专科人员增加43.87%,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增加46.43%;专科经费投入增长38.33%,专科业务收入增长235.40%。建设单位平均年门诊量增长了29.68%,病床周转次数提高15.78%,平均住院日缩短2天,急危重症患者比例增长22.79%,疑难病症患者比例增长24.14%,区域外患者比例增长15.44%,中医治疗率提高10.80%,平均每单位开展特色疗法4.3项,开发新药0.8种,自制中药制剂14.7种。三是促进了中医药科技和学术发展。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完成和在研课题156项,其中部级25项,省、部级52项。建设以来通过鉴定科研成果33项,获奖32项;出版专著数57本;数503篇;技术和成果推广应用19项;引进新技术、新项目87项。三是带动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培养博士研究生77名,硕士研究生179名;举办全国性专业培训班23次,培训人数2133人次;赴外院进修57人次,其中出国19人次;举办省级以上培训班30次,培训人数902人次;接收进修人员341人次。

总结各地中医专科建设工作,主要有几方面的经验:

(一)提高认识,构建良好发展环境是关键。开展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是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是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载体;是中医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内涵建设,满足社会需求,主动适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医院建设发展中的品牌;是建设名院的基础。培育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专科,也是医院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但中医专科建设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只有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所在医院的领导高度重视,在组织上予以保证,在投入上予以倾斜,特别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扶优扶强,为专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才能取得成效。

(二)科学选择,符合本地健康需求是前提。各地人群的发病各有不同,另外,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健康观念的更新,人们对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讲了更高的要求,中医的许多专科在治疗常见病、疑难病及调理“亚健康”状态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中医专科在治疗老年病以及养生、康复、创伤等方面特色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医疗服务市场。中医重点专科的选择必须在认真分析所在区域医疗资源状况和自身的基础条件、深入研究本地疾病谱的变化和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抓住疗效、特色及服务、信息四个要素,制定建设规划,加强培育,在重点病种或病种的重点环节上明确学术与技术的主攻方向,这样的专科在本地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才会健康发展。

(三)保持特色,发挥中医疗效优势是方向。中医专科建设必须与中医办院方向相结合。各类专科在人员配备上以中医人员为主体,学科带头人必须是中医人员或中西医结合人员;在诊疗手段上必须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对传统的诊疗技术和经验进行挖掘与继承,引进利用现代技术及设备必须为中医专科专病的发展服务,使中医药学术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优先和重点培养中医专科专病人才。这样才能既保持特色,又发挥优势,才能做到坚持中医主体不动摇。

(四)培养人才,配备合理人才结构是根本。中医专科发展的生命力是知识与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创新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展中医专科所需要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有坚实的中医基本功,又要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理论与知识,特别是要具有深厚的专科知识与技术。人才不能只靠一个、两个,而要形成一个梯队、一个包括相关学科人才在内的综合群体。在人才培养中,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科带头人的学术与技术水平,代表了一个专科的水平,各地中医专科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五)注重效益,加强科学管理规划是基础。科学管理出成果、出效益,搞好中医专科建设同样离不开科学管理。省中医药局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建设了一批中医专科(专病),以点带面,推动了专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有些中医医院对专科建设采取倾斜政策,使其产生规模效应和规模效益,从而促进了医院的发展。有的中医医院以技术为纽带,走出医院,开展了跨医院、跨地区的合作,不仅加快了本院的专科建设,而且使局部的有效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此外,许多医院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根据专科建设的特点,积极推进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的改革,采取不同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分析当前的形势,专科建设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最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讲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地讲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伟大战略,召开了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出台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名科建设工程是建设中医药强省“名院、名科、名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与此同时,中医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不断更新,提高中医药学术与技术水平愈显紧迫。二是面对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加紧对中医药研究与开发的现实,我国中医药学术与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三是随着医疗保险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中医医疗机构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医院要加强内涵建设,增强自身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和群众的需要。加强中医专科建设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和最基础的工作,是继承发扬中医特色优势的突破口,是中医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基础与重要内容之一,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保健的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和加速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站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这项工作切实抓好。

然而,还一些单位在中医专科建设工作中存在着缺少整体规范,档次不高;有的专科不专,创新能力不强,中医特色不够突出,疗效不明显,实用性较差,示范性不强;还有就是学术与技术网络建设力度不够,国家、省级中医专科临床诊疗技术和经验、科研成果辐射面还不广。此外,还存在着专科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的专科虽然中医药具有优势,但却没有发展起来;一些专科建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萎缩的现象;确有疗效的中医专科诊疗技术与方法的系统挖掘、整理、规范与推广工作做得还很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我省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总体要求,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进一步优化配置中医药资源,强化基础,培养人才,不断提高重点中医专科的技术和学术水平,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批专业与地域覆盖面广、中医特色明显、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社会影响较大,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中医“名科”。建成更加完善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重点中医专科服务网络,使我省重点中医专科发展整体水平跻身全国领先行列。

各地中医专科建设要着力落实“五做五抓”:

(一)做细计划,抓好项目管理。按照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要求,我省计划在“*”期间建设200个中医“名科”。各市、各单位,要抓住这有利时机,把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为下一步重点专科建设作好政策保障。各单位也要做好自己的专科发展计划,分步实施,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合理的安排重点专科发展,计划的制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建设计划要具体,实施方案要到位,集中力量建好1—2个专科。

对重点专科要加强管理,把好入门关,强化过程管理,做到优胜劣汰。重点专科的设立要有严格的标准条件,不符合条件的不能作为建设单位。已列为建设单位的专科,要按建设标准严格管理,坚决克服重申请、重立项,轻管理、轻建设的现象。要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只立项不建设或不按要求建设的专科,要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淘汰;对那些基础比较好,达到标准要求的要及时吸纳到各级重点专科建设之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期已满,我省即将迎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各项目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准备,将建设情况充分展示出来,争取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制定省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标准,关系到我省重点专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的方向,也是对我省未来几年中医专科建设水平的划定,因此,前段时间,组织专家起草形成的《*省建设中医药强省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材料已发给大家,昨天会上也作了起草说明,请大家回去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充分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讲意见和建议,并将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好《标准》,使其更加符合工作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希望各地、各单位根据目前的《标准》,做好省级重点专科的实施及特色专科的启动准备工作。

(二)做精技术,抓好特色创新。各级中医院在专科专病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在技术和学术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和提高。重点在诊疗技术研究、开发、引进和疗效提高方面下功夫,一是整理临床诊疗规范。重点专科专病必须不断总结、挖掘传统的诊疗技术和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引进、转化新的技术和成果,使其逐步成熟,不断增加新的特色疗法,并形成诊疗规范,通过三年的努力,整理出一批疗效确切,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水平居于国内先进以上的建设中医药强省诊疗规范技术;二是要加强适宜技术的引进和整理。认真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工作,重点专科专病应成为我省中医适宜技术的孵化基地和应用基地,不但要充分引进适应本地区的中医临床适宜技术,还要通过研究,认真整理安全、有效、具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适合于农村和社区应用的适宜技术。三是要积极研制专科制剂。筛选出一批疗效高、质量好、毒副作用小、价格相对便宜的专方专药,逐步形成系列,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不少中医医院在院内专科制剂的基础上,开发、研制成新药,促进了专科技术的进步与推广,拓宽了医院发展的路子。要走出一条中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新路子。今天我们特邀了一批省内知名的中药企业参加会议,目的就是要加强医、教、研、产的联系,让企业了解医疗单位的制剂信息,让医疗单位寻找合作伙伴,对临床疗效好的中药制剂加强研究开发,并转化成新药。“*”期间,希望能筛选一批优良的中药制剂进中药新药开发,为我省开发“名药”添砖加瓦。

(三)做强品牌,抓好优势发挥。加快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必须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重点要放在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疑难病等中医医疗优势领域,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打造中医院医疗服务品牌。一是在硬件设施上要强。各级财政要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医疗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中医院的服务功能,提高诊疗水平和质量,二是要有名医支撑和稳定的发展方向。人才和专科发展方向,是目前专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保持稳定的专科技术队伍和发展方向,是专科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要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根据确定的重点专科及其建设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精心选择培养对象,坚持长期培养。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激励机制,选好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善待人才,管好人才,特别要注意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和使用。在专科人才培养中,首先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及其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完善人才梯队建设,给中青年人才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各级中医院都要采取措施,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尽快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中医药重点专科队伍。重点中医专科的发展方向必须保持稳定,这是保证专科健康发展的前提。专科诊疗的病种要保持稳定,做到“专科、专人、专病、专药”,只有接诊治疗的疾病专了,相对稳定了,才能把疾病研究透彻,才容易出成绩,出效益,专科才能不断上规模、上水平。

通过几年的努力,要在全省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互补、创新能力较强、运行机制良好的专科群,每个专科成为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水平高,人才结构合理,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社会知名度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对医院的发展能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名科”。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成知名度较高的中医药服务的“品牌”,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四)做大推广,抓好示范带动。我省重点中医专科更要发挥龙头带动指导作用,特别是部级、省级、地市级中医院的重点中医专科要有所作为,在拥有人才和技术优势的同时,整体带动医院综合服务实力的发展;实施专科建设“火炬”计划,以上单位必须对口扶持基层中医机构的专科建设,起到点燃一把火炬,照亮一大片的示范作用。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省逐步形成专科群和医疗网络,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探讨运作的机制。

(五)做到协调,抓好可持续发展。专科建设要能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精华是发展重点中医专科的基础和前提。继承是创新的活水源泉,只有做好继承工作,创新才有根基,只有中医专科发展了,才能更好地继承中医药。我们要努力挖掘和整理中医药这个宝库,抢救散在民间、面临失传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加于研究整理用于专科专病的临床诊治中。与此同时,要积极吸收人类共同的科学技术成果,促进中医专科技术水平的提高。二是处理好常见病和疑难病的治疗关系。作为一个专科,既要面向广泛的患者人群提供服务,提升服务量,又要在对疑难病、重大疾病的诊疗方面有所突破,在开展疑难病诊治和研究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常见病的治疗。所以中医专科首先要对所在专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更高的诊疗水平,然后是对疑难病、重大疾病加强攻关,并争取在临床上不断提高疗效。三是处理好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关系。中医专科不是只能利用传统的中医传统方法开展医疗工作,既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又要广泛吸纳现代医学先进的和优秀的诊疗技术,同时,还要随时根据临床需要,中医和西医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丰富专科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同志们,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涉及到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涉及到中医药事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大局,任重道远,前景光明。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与“*”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精神,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中医药强省,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政府农村合作医疗意见 下一篇:社区卫生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