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资源与促进环保的税收对策

时间:2022-08-30 10:06:33

有效利用资源与促进环保的税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将经济发展与有效利用资源促进环境保护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可以通过对资源开采、环境污染设置一系列税收政策来规范资源使用者的经济行为,减少资源耗用对外部环境的破坏。

1 资源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未来战争的爆发以及国家、地区之间的冲突将会转为对资源的控制而引起,资源不仅对经济也会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定介入人类的劳动,而人类劳动的介入程度又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资源划分为以下三种:①自然资源。如土地、水、大气等;②物质资源,如能源、原材料等;③废弃物质和可再生资源。现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是物质资源,尤其是能源的利用。能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在我国,能源利用保障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拉动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在1990年到2002年之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55,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消费迅速增加。2002年以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能源消费增速高于GDP增速,从而引发全国能源供应紧张。同时,各种资源在开采、使用过程中也对生态环境形成大量破坏。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

2 对资源使用和环境保护课税的理论依据

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中最早开始系统研究了环境与税收的理论。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自然环境提供的服务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市场机制无法对经济运行主体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作用。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挤主体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靠市场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只能由政府通过征税或补税来校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使其外部性内部化。

自然资本理论认为,天然形成的环境和资源均是有价值的资产、它们能服务于人类。公共政策以及个人厂商的行为可以改变这些服务,从而创造效益或产生费用。由于这些服务中总有一些能够产生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因此也就不能通过市场力量来揭示其反映真实社会价值的价格。一般而言,同使用其他生产要素一样,享受环境资源的服务也必须支付代价。不承担费用代价,就容易发生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导致环境恶化。另外,从公共产品理论来看,生态环境从性质上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这些特性决定了环境这种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政府作为资源所有者可以收取费用,同时作为开放资源所必需的公共品的管理者、提供者也要收取一定的税收,以保证公共品的提供和维护,因此,对资源开采利用和环境污染征税,以税收作为环境提供的服务的价格。其理由是充足的。

3 我国在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税费政策现状

3.1 相关税收政策。

3.1.1 资源税:征收资源税,调节因开采条件、储存状况、地理位置以及资源本身优劣等客观存在的差异形成的级差收入,对于加强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积极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税只是针对部分不可再生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征收,一直都被作为一种调节级差收入的手段,没有充分体现政府保护资源和引导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意图。过低的资源价格驱使企业不重视资源开采使用的效率。

3.1.2 流转税:增值税规定,一般纳税人利用废旧物资,如废旧沥青、城市生活垃圾、炉底渣等生产加工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设置目的之一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如对汽油、柴油、汽车、摩托车、鞭炮焰火等污染产品在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征一道消费税。但是消费税在设计之初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应税消费品消费产生的环境外部成本。

3.1.3 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减计收入,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3.2 政府性收费。

除了上述税收政策,目前国内还以排污费形式专门进行制约和调控企业污染行为。但是,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收费标准低于污染防治费用,另外,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局部试点开征生态环境补偿费等。

4 完善我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税收建议

税收不仅具有使经济外部性成本和效益内在化的功能,而且可以在资源的开采、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进行综合性协调,因此,从有效利用资源、治理我国环境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看,我国应该完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的税收政策。

4.1 资源税的完善。首先是扩大征税范围,对一些可再生资源也要征收资源税。将目前居民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的收费改为征税,开征森林资源税。土地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应将土地使用税并入资源税中。其次是改革税率,一方面将定额税率改为比例税率,即将资源税由从量税改革为从价税;另一方面将资源税税率和环境成本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相结合,合理确定资源税税率,同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高污染资源的使用适用高税率,使税率既体现国家对资源使用权的让渡,又能进行级差调节,使资源税和资源价格直接挂钩,通过价格机制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促使企业主动节能降耗,并且有利于鼓励企业对节能降耗新技术的研发。

4.2 流转税的完善。增值税方面:要向消费型转变。以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提高环境和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完善税额抵扣政策与措施,特别是对企业所购置的环保设备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严格减免税管理,对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不能给予减免税优惠。

消费税方面,主要是调整税种和税率结构,将难以降解和无法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在使用中会造成重污染的包装物品、一次性电池及氟里昂等产品列入课税范围,并采用高税率;对于既危害个人健康又污染环境的香烟、鞭炮、焰火等消费品可以重税。

4.3 关税的完善。为了防止发达国家向我国输入污染,应在关税中增加与生态保护有关的附加条款,如对有严重污染又难以治理的原材料、产品及大量消耗资源的进口工艺和生产设备,实行高税率;对消耗大量原材料的初级产品或产成品的出口商品,可以重税,以限制国内资源的大量外流。

4.4 所得税的完善。企业所得税方面:针对购置并用于污染治理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的优惠措施。

个人所得税方面:对于有偿转让环保成果及提供相关技术、技术培训而取得收入的个人,则可减征或免征个人所得税。

4.5 开征环境保护税。由于目前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因此,可以将主要污染物设置为税目征收环境保护税,并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该税税基,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有排放污染物行为或使用危害环境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该税。

上一篇:浅论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 下一篇:南汇区“农民一点通”推广使用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