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戏曲对民族歌剧的影响

时间:2022-08-30 07:06:19

国内戏曲对民族歌剧的影响

1中国戏曲与歌剧文化背景、艺术理念有着巨大差异

中国戏曲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它通过“唱、念、坐、打”将戏曲的综合性全面表现在演员身上,展现了中国戏曲的形式之美。中国戏曲还具有程式化的表演特点,它将生活中的动作经过提炼、概括、美化形成了戏剧艺术的独特程式之美,如上马、关门、坐船等都有固定的程式化动作。中国戏曲主要特点是剧目较多,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在很多剧种中男扮女装,越剧中常见女扮男装。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具有夸张的脸谱,一定的寓意,有固定的戏装道具及各种装饰。而这些在歌剧中则没有固定的形象(与脸谱比较),服装,道具。同时中国戏曲还具有虚拟性,用演员虚拟的表演来比拟现实的环境和对象,达到对时间空间的概括。这种虚拟可以达到“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也可以表现骑马、行船、穿针引线、夜晚等场景。但是中西方文化有着巨大差异,如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阴阳调和、辨证施治,西医讲究科学的实验和理论数据。所以,由此看出中国文化是哲学,西方文化讲究的是科学,在文化上则是一种写意和写实。

2民族歌剧的发展与戏曲元素的融合

西洋歌剧(opera)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戏曲的形式,它将文学、舞蹈、表演、戏剧、声乐、器乐融为一体,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世俗化而产生的。西洋歌剧的代表作品有《费加罗婚礼》《弄臣》《塞尔维亚理发师》等经典作品。歌剧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悲剧。10世纪末的宗教剧、神秘剧、奇迹剧都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在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用牧歌的形式谱写诗歌中的具有戏剧性的场景,这些后来被称为牧歌剧。歌剧最早的作品是1597年由意大利作曲家佩里作曲的歌剧《达芙妮》,它在佛罗伦萨上演并引起巨大轰动,后来由他创作的《尤丽迪茜》演出获得成功,也成为保存最完整的第一部歌剧。17世纪罗马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不使用歌剧中的合唱及舞蹈内容,而注重发展高难度美声技术,当这种独唱技术走向极端后,歌剧原有的艺术表现力就丧失殆尽。所以到18世纪20年代,生活化、诙谐、朴素的喜歌剧题材诞生后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法国最先将意大利歌剧进行改造,使歌剧与法国文化相结合,将芭蕾运用到歌剧中,经过法国、英国、德奥,以及海顿、莫扎特等音乐家将歌剧不断推向前进,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歌剧由西方传入,在中国扎根成长,逐渐成为人们喜爱艺术形式之一。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探索阶段,主要受“五四”文化影响,产生了一批反帝反封爱国的作品,如黎锦辉的儿童歌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倡导科学、民主走民族化路线的作品,如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冼星海的《军民生产大合唱》这些都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艺术形式,在歌剧民族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第二是奠基阶段,这一时期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契机,新秧歌运动为起点,产生了一大批秧歌剧,如《白毛女》《夫妻识字》《小二黑结婚》等作品。第三是深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产生了借鉴中国戏剧的《红珊瑚》《红霞》,借鉴民族民间音乐的《阿依古丽》,遵循《白毛女》创作思路的《洪湖赤卫队》等作品。这些作品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也有别于西洋歌剧音乐,而是歌剧与戏曲音乐的融合,所以被称为“新歌剧”。

戏曲元素在很多新歌剧中被广泛采用。例如,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用生动优美的音乐,成功塑造了小芹淳朴可爱的艺术形象。在旋律上曲作者借鉴了山西民歌和山西梆子等戏曲音乐旋律;在速度上使用了戏曲音乐“慢板———快板———花板”的戏曲板式。在歌剧《刘胡兰》选段《数九寒天下大雪》中,成功塑造了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视死如归的少女英雄刘胡兰的形象,该剧音乐优美、热情,糅合了地方戏曲旋律,速度上使用戏曲中的流水板式,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及戏曲元素。同时在红色经典歌剧《党的儿女》题材选取上,大量使用了民族化的语言,采用中国戏曲“坐南朝北”手法,运用民族音乐板腔体的手法和河北梆子的唱腔音调,结合西洋歌剧独唱、合唱、重唱等艺术手法,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作者:刘超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上一篇:原生态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经济环境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