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高效复习应补充的环节

时间:2022-08-30 04:05:18

高考文言文高效复习应补充的环节

摘 要:几乎每年的高考语文评卷信息都会提到考生文言文解读能力差的状况。因此,在高考文言文复习教学中应完善基础知识、强化基本能力:制作“单词表”,扩大常用实词量;开据历史文化知识目录,归类整理;建构基本句型,切准句子成分;将现代文译成古文,练习倒译;模拟命题、揣摩答题技巧,让高考文言文的复习不再低效。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高效复习;补充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34-03

高考文言文的复习,老师们一般是按照《考试说明》中相关考点的顺序依次进行:先是复习实词,接下来复习虚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句子翻译,最后是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每个点下面又通过考点说明、高考题型示例、练习巩固、质疑讲评等来落实。尽管有介绍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的环节、识记环节、练习环节、评讲环节,但效果不佳,几乎每年的高考评卷信息会都会提到考生文言文解读能力差的情况:选择题满分9分,得6分及以上的考生不多;句子翻译满分10分,得4分及以上的考生不多;19分的文言文题能拿一半分的很少,得高分的就更少了。总之高投入,低产出。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补充了以下几个环节,模拟考试状况大有好转,学生们很开心。

一、制作“单词表”,扩大常用实词量

在实词词义落实环节,我们一般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早读课上重新诵读高中文言课文,另印发《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附的120 个常用文言实词讲义。就记忆效果来说,零碎的课文下注释,不便于储存和提取,因它没有规律性,所以学生真正能记住的较少;印发“120个实词”讲义给学生,每个词的多义现象并列在一起,学生易于记,但这120个在高考文言选段中出现的很少,有人作过统计,正常情况是7个左右。虽然学生已是高三,但他们中多数人脑中库存的实词词汇量不多,相对课外的任一篇文言文来讲,几乎是杯水车薪。有老师说,根据上下文来推敲词义。只是学生推敲的上下文本身就有较多生词,怎么推呢?只有一篇文言文大部分词语懂,少部分才能推得出来。再说考场上时间紧,不可能有很多时间让考生一遇生词就去推敲,一推再推。

如何有效扩大词汇量,我要求学生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选取一些较常用的词,按英文26个字母顺序,编排成一份常用实词“单词表”,总词汇量控制在1000个以内,原有例句尽可能用所学课文替换。这样可把课本中零散的义项集中起来,并补充了课本实词义项未列举完全的情况,记忆时本义和比喻义、引申义放在一起记,易记牢。一个星期完成一个字母的常用实词,学生感到负担不重、操作性又强,就不会敷衍了事,如此便为真正扫清文言文阅读的文字障碍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

二、开据历史文化知识目录,归类整理

高考的文言选段,除了一般实词虚词,还有一些带着“历史文化内涵”的特殊词语需要学生理解,如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11题,要求翻译的句子“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中,“路”,不能译成“道路”,它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2011年江西卷第13题,要求翻译的句子“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中,“公卿”译为“三公、九卿”。此类文言语句,字面意思并不复杂,但是学生却很难理解它的真实含义,究其原因,有时就是因为涉及他们不熟悉的历史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即使不直接考,但几乎每一篇文言文都会出现,若弄不清,对理解局部大意甚而全文大意都有影响。而平时教学中,一种情况是老师们一带而过,拓展少,因为在一篇文言课文中,这些只是偶尔出现,不被认为是重点。另一种情况是,作为难点对待,有适当补充,但老师只能将与本文相关的作纵向延伸一点,不可能将古汉语中牵涉到的“历史文化知识”所有类别一并讲完。到了迎考阶段,脑中不能依然是零星的知识,很有必要作归类整理。而这时所有课文已学完,文言文中牵涉到的“历史文化知识”类别已基本呈现,归类整理条件已具备。

为此,教师须先开据一张历史文化知识目录,否则学生不知从何入手。目录可拟为:历法、地理、姓氏名号、科举、职官、礼仪等。然后在每条目录下面作一点提示或说明,起导引作用,如:在历法目录下,可写古人纪年的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在地理目录下,可写行政区划和以“关”“江”“河”为界产生的地名以及历代都城。接下来学生自己分工协作。如必修教材一组学生查找一册,选修教材《史记》和《唐宋家散文》各分三组完成。一篇文言课文,发现一处“历史文化知识点”就划归到某一类,重复的不计。具体体例自定,不拘一格。这一环节与上述环节一样,做好之后考生心里会踏实得多。

三、建构基本句型,切准句子成分

我们已注意到高考命题中的句子翻译题,复句呈主流,相比而言其中多数有点难度,如①2010年江苏卷“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②2011年重庆卷“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③2013年湖北卷“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对诸如此类的复杂句子,老师们往往指导学生对构成的单句即分句作成分分析,以协助理解句意,因为把握住句子句读停顿理解起来就不会牵强附会,但实践下来看常常是事倍功半。因为成分分析就是按词、短语、句子的功用将句子作正确切分,在句首能回答“谁”“什么”等问题是主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是谓语。这些道理有点抽象,学生遇具体问题尤其是复杂句子还是不知怎么“切”。

学生在适量的文言句成分分析训练后,建议老师帮学生小结其基本句型。医生给患同一种病的病人手术,不管病人是老人还是儿童,男士还是女士,手术的位置是相近的。同一类句子成分,它的内容尽管不同,但位置结构是相近的。学生心中有个基本的句型,再来审视成分,就能大致切准。任何复句都是由单句构成,它复杂是因单句复杂,只要搞清单句就行了,而古汉语单句复杂主要表现在主语、谓语或宾语上,修饰成分一般后置,复杂程度不高。主语复杂的单句,其基本句型是主谓短语或动宾短语作主语+简单谓语+简单宾语;谓语复杂的单句,其基本句型是简单主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构成谓语+简单宾语,几个动词有先后、目的、手段等意义关系;宾语复杂的单句,其基本句型是简单主语+简单谓语+主谓短语作宾语。像上面三例,对照上述句型,①例后一分句由主语复杂的单句构成,倒装了的主谓短语“甚矣吾贫”作主语;②例前两个分句由谓语复杂的单句构成,“斥”“止”“验问”“得”“缚”“送”“斩”“徇”一系列动词构成的连谓短语作谓语;③例第一个分句由宾语复杂的单句构成,“我为不能”作宾语。学生掌握了句型之后,就会有一个高度,由它协助定成分便容易得多。

四、将现代文译成古文,练习倒译

教师习惯于叫学生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其实不妨倒过来,将现代汉语译成古文,想象古人怎么说,相当于演穿越剧,这一环节一是为配合完成上述两个环节而设置,如选两组学生近期摘抄的“实词”和“历史文化知识”,编一个小故事,让他们译成古文,检查他们对自制的“单词表”和“历史文化知识摘记本”记忆情况,能直接译出的学生,会产生成就感;不怎么会译的,在好奇心驱使下能主动再记忆,这样调动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内驱力,要老师检查督促积累的被动状态会有所转变。

这一环节的第二个作用是为加深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高考卷中给考生翻译的句子,常常有特殊情况夹在里面,如2011年安徽卷第7 题翻译句子“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句中的关键词是“道”、“死事”、“退”,分别翻译为“在路上”(名词作状语)、“为公事而死”(为动用法)、“让……退下”(使动用法)。但学生面对这类陌生句子并不能准确快速辨识其中的语法现象,尽管这些知识,已通过高三一轮复习资料自主学习,并向老师质疑。无奈之时,不妨换一角度,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倒回去翻译,因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语)。为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我从他们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段特殊句式、用法较集中的段落,以白话文呈现,要求学生译成古文,然后与原文对照,寻找差距在哪里,学生会发现较突出的差距在句式和用法方面。经过这一环节训练,他们会对词汇记忆更牢,对语法理解更深。

五、模拟命题、揣摩答题技巧

所谓“模拟命题”,就是教师选一篇与高考难度相当的文言文,文后附上题号(大部分地区高考题在文言文部分的题号是5、6、7、8)题型要求,交由班上各小组自主命题。具体怎么出题,要他们参照高考题。组内学生先独自命题,然后相互交流,“毙掉”劣质题,挑选过程中,说明理由。题目命好后,请小组成员共同小结命题规律、答题注意点和平时复习建议。由于5、8两题考实词与句子翻译,考查点易交叉重复,这两小题合并算一个任务,6、7两题各算一个任务,一组一个任务,而不是全部任务,便于相互问答每个任务由两组或三组同学重复承担,让其他学生看到题目角度的变化,也让他们总结命题规律、答题方法等,并相互补充。

课上各小组代表走上讲台投影展示题目,以高考命题人的身份先考查同学,在一问一答中加深双方对文本的理解,接下来介绍命题情况、答题注意点和平时复习建议等。这一活动可交替搞两三次,让每个同学都有参与命制每一道题的机会。

经历这一环节后,学生们在真正高考时会感觉题目似曾相识,像自己所出,从而消除紧张畏惧心理,增强答题信心。原来不会阅读题干,不会揣摩得分点,不会规范答题,现在强多了。为命好题,学生会对《考试说明》作较深钻研,找历年高考题认真比对其特点,这样他们才会明白命题专家的意图:在理解字词句、读懂大意的基础上(考第5、8 题),借鉴古人的精神品质,提升人格素养(考第6题),汲取作者的智慧,提高经世致用的能力(考第7题);为刁难对方,他们必须研究文本,研究历年高考题如何给考生设陷阱,这样培养了他们严谨的治学习惯,也提高了辨识陷阱的能力。为解说命题规律、答题方法等有点专家范儿,他们必须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和课堂笔记,因此学生精心设题的过程就是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并完善的过程,教师平时多方面的强调会容易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认识。

总之,第一、二环节可确保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基本到位,第四环节创新了检查方式,会激发学生记忆基本到位,同时它和第三环节将教学难点化解基本到位,第五环节能使学生对应试技巧的掌握基本到位。

上一篇:电子化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估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理财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