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时间:2022-08-30 10:08:32

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

主题词结肠炎溃疡性/针灸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从直肠开始可见连续性的弥漫性病变,有糜烂、溃疡,以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属于中医学的"久泄"、"久痢"范畴。近年来,众多文献显示针灸治疗UC疗效较为理想,现将近年来有关其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1临床治疗

1.1针、灸并用

梁氏[1]等泻上巨虚、天枢,补足三里、关元,并于神阙穴施温和灸,隔日1次,每次30分钟,疗效显著。马氏[2]等针刺①天枢、中脘、关元、阿是穴、足三里、太冲;②大肠俞、肾俞、上、次,交替使用,并于关元、上、次施以雀啄灸,余穴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结果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黄氏[3]选命门、关元、气海、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穴,腹部穴进针后行补法,关元穴要求针感放射至下腹部,得气后留针20分钟,出针后直刺命门0.8寸,行补法,得气后出针,最后关元、气海、天枢、命门及温灸盒2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治疗UC患者32例,治愈26例,好转5例,无效1例。

樊氏[4]取主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分型配穴,随症加减,均用补法加灸。隔日1次,疗效甚佳。李氏[5]治疗UC患者30例,主穴均取上巨虚、天枢(补法加灸);止泻穴(脐下2.5寸,平补平泻)。脾胃虚弱加脾俞(补);肾阳虚衰者加关元(补法加灸)、三阴交(补);肝气乘脾加太冲(泻)。结果痊愈25例,好转3例,无效2例。陈氏[6]等以天枢、大肠俞为主穴,脾肾阳虚加肾俞、脾俞、关元,补法加灸;胃肠湿热加阴陵泉、足三里、水分,用泻法加电针;肝脾不和加肝俞(泻)、脾俞(补)、太冲(泻)。每日治疗1次。共治50例,痊愈22例,显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

1.2针刺疗法

李氏[9]等选取足三里、中脘、天枢、关元,针用补法,5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并用神灯照射腹部。每日1次,7天1个疗程。二个疗程后58例治愈39例,好转17例,无效2例。

1.3艾灸疗法

吴氏[10]取主穴①中脘、气海、足三里;②大肠俞、天枢、上巨虚,交替使用,对UC患者进行隔药灸治疗,并据证型与症状配合不用药物。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隔药饼灸Ⅰ组近期痊愈率53.8%,总有效率92.3%;隔药饼灸Ⅱ组近期痊愈率50.0%,总有效率89.3%,两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SASP口服对照组(P

方氏等[11]艾灸足三里、关元、肾俞治疗UC 30例,结果痊愈16例,好转

13例,无效1例,其疗效明显优于28例西药对照组(P

1.4针灸结合中药口服

张氏[12]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为主穴,脾虚型加脾俞、关元俞;肝郁型加肝俞、行间;肾虚型加肾俞、命门;湿热型加曲池、内庭。隔日1次,并以中药仙桔汤加减,每日1剂,结果显效46例,有效32例,无效2例。葛氏[13]针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中药治疗分为湿热内蕴、肝脾不和、脾胃虚弱、脾肾两虚四型,分别予以秦艽苍术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四神丸加减,共治30例,治愈18例,好转12例,与单纯针灸组和单纯中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1.5针灸结合灌肠疗法

张氏[17]针刺①左内关、右足三里、阑尾、三阴交、公孙;②右内关、左足三里、阑尾、三阴交、公孙,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药物灌肠:甲硝唑0.915 g、地塞米松2 mg、云南白药1 g,保留1小时。结果近期治愈10例,好转23例,无效3例。战氏[18]在针刺的基础上,以白头翁、黄柏、葛根、五倍子、诃子、地榆、槐花、芍药、甘草各15 g煎汤,保留灌肠,早晚各30分钟,共治46例,总有效率95.7%。李氏[19]酌情使用针刺、温针灸、隔药灸或电刺激,并以中药地榆30 g、石菖蒲15 g、白及粉10 g、锡类散(后下)0.9 g煎汤保留灌肠,结果86例近期治愈36例,总有效率95%。钟氏[20]的灌肠液为白头翁、地榆、蒲公英、白及、丹参、白芍、白花蛇舌草各30 g,细辛5 g,每日睡前保留灌肠,总有效率93.94%。孙氏[21]则以白头翁18 g、石榴皮9 g、苦参、白及、黄柏各12 g,并冲入锡类散2支。结果治愈2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李氏[22]应用隔姜灸配合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UC 40例,隔姜灸关元、中脘、足三里,每穴5壮,每日1次。灌肠:黄芩20 g、黄柏20 g、白头翁30 g、马齿苋20 g、秦皮10 g、五倍子30 g。西药磺胺嘧啶钠2 g、地塞米松10 mg、利多卡因100 mg,溶于中药煎剂灌肠,每晚1次。结果痊愈30例,好转8例,无效2例,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口服对照组(P

1.6穴位埋线疗法

王氏[23]于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处施穴位埋线,纳差加脾俞;胃痛加中脘。每次埋线间隔20~30天。埋线时间最长疗程6个月,最短者40天,共治10例,治愈6例,好转2例,无效2例。李氏[24]选第4胸椎棘突下透第5胸椎棘突下,脾俞透胃俞(双),半月埋线1次,连续3次,总有效率93.4%。崔氏[25]采用穴位埋线法分型治疗。均用结肠1(第6胸椎棘突下缘)、结肠2(第12胸椎棘突下缘)为主穴。10天1次,4次为1疗程。另配中药黄连、地榆各20 g煎汤灌肠。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经1疗程埋线和2疗程灌肠治疗后,治愈49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李氏[26]取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关元俞、足三里穴羊肠线穴位埋线,30天1次,1~3次后统计疗效。共治疗UC 28例,结果治愈17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

1.7穴位贴敷法

陈氏[27]取中药艾叶5 g,荜澄茄1.5 g,吴茱萸1 g,川椒、干姜、香附各15 g,细辛、公丁香各10 g,研末,与少许蒜泥混合成膏状,取少量敷于神阙穴上,并用麝香壮骨膏固定,2天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结果28例中痊愈21例,好转7例。

1.8穴位注射疗法

杨氏[28]取①天枢(右)、足三里(左)、关元,②天枢(左)、足三里(右)、关元两组穴位,用当归注射液4 ml和VitB12100 μg每穴注射2 ml,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并辅以中药保留灌肠和TDP照射腹部,治疗30例,仅1例无效。

1.9其它疗法

蒋氏[29]于双侧天枢使用TC-612型热电药透仪,药液以黄芪30 g、厚朴15 g、枳实10 g、川楝子10 g、黄柏10 g、地榆15 g煎制。每次30分钟,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结果治愈17例,好转9例,无效2例。

胡氏[30]耳压取大肠、小肠、十二指肠、肝、脾、胃为主穴,幽门、交感、神门为辅穴。每穴每日轻压2次,4星期为一疗程。激光治疗以多功能He-Ne激光治疗仪直接照射神阙穴,再以特制空心针刺双侧天枢、大肠俞进行深部照射,每穴1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两法联合治疗20例,有效率95%,明显优于单纯耳压组及单纯激光组。

2实验研究

2.1形态学研究

吴氏[31,32]对13例活动期UC患者结肠粘膜HE染色及HID-AB、AB-PAS粘蛋白染色观察表明,隔药灸能有效纠正结肠粘膜病变,调整酸性粘蛋白与硫酸粘蛋白、中性粘蛋白比例。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大鼠UC实验模型,经隔药灸治疗后,大鼠结肠粘膜组织基本正常,肠腺几乎由杯状细胞组成,胞浆内富含粘液滴,提示隔药灸气海、大肠俞具有止泻补虚、促进溃疡修复作用。施氏[33]运用AB-PAS及HID-AB染色研究隔药饼灸治疗大鼠UC实验模型结肠粘膜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隔药灸能有效纠正UC大鼠结肠的异常粘膜结构,大部分腺体恢复到正常水平,硫酸粘蛋白也显著增加。陆氏[34]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观察不同针灸疗法对UC的治疗效果,发现各种不同针灸疗法均能有效的改善大鼠结肠粘膜病理变化,促进损伤肠粘膜的再生与修复。

2.2神经免疫学研究

吴氏[11,35~37]探讨了隔药灸治疗UC的疗效及免疫学机理,对UC患者治疗前后观察结果显示,隔药灸能调节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和/或消除肠上皮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增加T8+细胞数,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异常比例关系,以纠正患者自身免疫异常状态,从而使结肠粘膜病变得以有效地纠正。施氏[38]对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前后UC大鼠白细胞介素-Ⅱ(IL-2)含量观察表明,各种针灸疗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UC大鼠血清中IL-2含量。吴氏[39]发现隔药灸大肠俞、气海穴不仅能显著降低实验性UC大鼠下丘脑、垂体、血浆中β-EP含量,而且能调节其紊乱的免疫功能。陈氏[40]研究表明隔药灸、电针天枢和气海穴对UC大鼠结肠粘膜β-EP、VIP含量有明显降低作用。

吴氏[41]观察电针、隔药灸对UC大鼠促炎症细胞因子IL-1 β mRNA和IL-6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脾脏、结肠粘膜中未见表达,模型组中有大量表达,电针、隔药灸组IL-1 β mRNA和IL-6 mRNA含量明显下降,且电针与隔药灸组间表达无显著差异。表明针灸对UC大鼠的IL-1 β mRNA和IL-6 mRNA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3结语

综观近年针灸治疗UC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情况,可以看出:(1)针灸治疗UC具有较佳疗效,且治疗方法多样,但多采用几种不同疗法的综合运用或针灸与药物结合,这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有效途径;(2)有关针灸治疗UC的实验与作用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隔药饼灸疗法的形态学与神经免疫学研究,虽已深入到基因水平,但尚不能完全解释针灸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针灸信息调整UC免疫功能紊乱时的传入途径、传入信息对中枢阿片肽、神经递质、细胞因子、激素及其基因调控的影响规律,与外周免疫效应的相关性,揭示针灸调整UC免疫功能的本质特征。

4参考文献

1梁珑,李鹤.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江苏中医,1997;(6):31

2马胜,张桂兰.针灸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7;(5):275

3黄东挺.针刺及灸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中国民间疗法,1999;(2):10

4樊树英.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心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7):22

5李霞.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陕西中医,1996;(1):34

6陈学农,冷钰玲.针灸治疗慢性腹泻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6;(11):35

7张晓霞.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3例.中医杂志,1997;(1):23

8耿桂荣.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32例疗效观察.天津中医,1997;(3):130

9李淑芝,邵捷,董建平,等.针刺加神灯照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中国针灸,1996;(10):25

10吴焕淦,谭卫林,陈汉平,等.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肠上皮细胞HLA-DR抗原的影响.针刺研究,1999;24(1):12

11方向明,刘维洲,肖永俭,等.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疗效观察.针刺研究,1999;24(1):66

12张金深,东.针药并施治疗慢性结肠炎32例.内蒙古中医药,1998;(1):34

13葛宝和,梅笑玲,杜春彬,等.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山东中医学报,1997;(1):42

14杨日和,沈国茹,赵雪,等.针药并施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6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6;(1):25

15张炉高,王惠仙.化脓灸配合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中国针灸,1997;(5):293

16何卯.针药灸并用治疗结肠炎80例.吉林中医药,2000;(2):43

17张韵.针刺灌肠配合按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中国针灸,1996;(10):25

18战惠娟,崔雅飞,宋春华,等.针刺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6;(11):11

19李灼华.针灸、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5例.上海针灸杂志,1998;(3):24

20钟百灵,邹跃红,等.针药并用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国针灸,1998;(5):312

21孙云廷,王淑玲,等.温针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中国针灸,1998;(9):562

22李志君,陈淑婷,何小平,等.隔姜灸配合药物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山西中医,2000;16(1):34

23王有芝.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结肠炎10例.中医外治法,1997;(3):15

24李玉琴,高晓朋,张智利.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结肠炎1190例.针灸临床杂志,1997;(2):29

25崔克田,芦连涛.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74例.针灸临床杂志,1997;(4、5):79

26李国强,沈玉杰.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湖北中医杂志,2000;22(1):50

27陈增利.神阙穴贴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8例.中国针灸,1997;(7):444

28杨晋红.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针刺研究,1998;(3):221

29蒋晓红.热电药透治疗慢性结肠炎20例.中医外治杂志,1997;(1):23

30胡虹.耳压和He-Ne激光针治疗慢性结肠炎40例.中医研究,1997;(3):45

31吴焕淦,陈汉平,王楠,等.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与隔药灸治疗作用的形态学研究.中国针灸,1994;(3):35

32吴焕淦,陈汉平,华雪桂,等.艾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中国针灸,1994(增刊):154

33施征,陆雄,华雪桂,等.隔药灸治疗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的组织化学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8;(增刊):107

34陆雄,吴焕淦,施征,等.针灸治疗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增刊):198

35吴焕淦,陈汉平,华雪桂,等.隔药灸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机理探讨.中医杂志,1995;(1):25

36吴焕淦,陈汉平,施征,等.艾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国际针灸临床杂志,1999;(1):26

37吴焕淦,王景辉,陈汉平,等.艾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结肠粘膜免疫学研究.针灸临床杂志,1995;(8):20

38施征,吴焕淦,陈汉平,等.不同针灸疗法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针灸临床杂志,1996;(12):23

39吴焕淦,陈汉平,廖柏松,等.隔药灸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功能β-EP的影响.中国针灸,1997;(3):163

40陈文华,潘英英.针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机理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99;26(7):318

41吴焕淦,周丽斌,潘英英,等.针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表达的探讨.世界胃肠病学,1999;(6):515

(收稿日期:2000-02-01,刘炜宏发稿)

上一篇:近10年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概况 下一篇:日本针灸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