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8-30 04:10:57

资本充足率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作为巴塞尔系列协议以及各国监管当局的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管被认为能够约束商业银行的风险行为,增强其稳定水平。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承担的风险越低。本文使用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作为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的度量指标,通过分析影响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不同因素,建立理论模型,对资本充足率和银行资产风险的关系做实证检验,并以实证结果为依据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选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2004年至2010年的面板数据。使用的数据来自商业银行的年报以及中国金融年鉴。

二、变量选取

1、风险度量

Shrieves和Dahl(1992)认为银行的资产风险主要由银行资产的质量和各种资产的组合所决定,提出采用风险加权资产比,即风险加权资产总额除以总资产来衡量银行的资产风险。本文同样使用这一比值作为资产风险的度量值,数值越大表明银行承担的资产风险越高。

2、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监管强调了资本在商业银行资产组合配置中的作用,限制了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的过度扩张,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从资本的定义和用途上可以认为资本充足率与风险水平负相关。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承担的资产风险水平越低。但是从各种文献中不难发现,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是否降低了银行的风险至今仍然没有定论。

3、其他变量

研究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承担的资产风险的关系时,需要对影响银行承担的风险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有比较客观和清晰的认识。其他变量包括:银行规模SIZE:本文引入银行资产的对数,考察规模因素对银行承担的风险的影响;规模越大的银行一般拥有较多的营业网点,能面向更广泛的客户群,享有更多的顾客、更低的成本,更容易取得规模效应。财务杠杆率LEV:本文使用资产负债率作为商业银行的财务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余额与资产余额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举债水平。资产收益率ROA:ROA为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该指标反映了银行的获利能力。贷款占比LAR:LAR就是用贷款及垫款余额与总资产的比值,反映了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贷款占比越高,银行的信用风险就越高,资产风险就越高。GDP增长率GDP:GDP增速反映了一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本文使用滞后一期的GDP增速作为影响风险的因素。

三、实证检验

本文建立以下实证模型:

RISK(it)=a0+a1CAP(it)+a2size(it)+a3lev(it)+a4ROA(it)+a5LAR(it)+a6GDP(it-1)+E(it)

根据本文研究的对象的特性,选择面板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为:资本充足率(CAP,系数:-0.673985,Prob值:);银行规模(SIZE,系数:0.002279,Prob值:0.9106);财务杠杆率(LEV,系数:-2.323963,Prob值:);资产收益率(ROA,系数:0.377146,Prob值:0.8850);GDP增速(GDP,系数:-0.510586,Prob值:);贷款占比(LAR,系数:0.437288,Prob值:)。

从实证结果分析可得到:

1、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的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承担的风险呈较稳健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能降低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这与吴俊、张宗益和徐磊(2008)以及陈冠华和杨晓奇(2010)的结论相近:提高资本充足率对降低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有正面作用。

2、其他变量和资产风险的关系

财务杠杆率与风险呈稳健的负相关关系,与本文的假设相反。这与本文对财务杠杆率的定义有关,本文的财务杠杆率的定义为:总负债除以总资产。银行业与普通企业的很大不同正在于其高负债。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融资能力。负债吸收的越多能够利用的资金越多,以此创造更多的利润。就能有越多的资本来抵抗风险,银行的承担的资产风险就越低。贷款占资产比与银行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贷款作为银行较高风险的资产,贷款占总资产比例越高,资产组合的风险就越大,银行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滞后一期的GDP增速与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当GDP增速回落时,由于滞后效应,各部门的需求在来年可能会减少。相应的,银行的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会随之减少,同时经济不景气会影响企业的效益或生存,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会提高。这些影响都会使第二年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水平上升。

银行规模和资产收益率与风险正相关,但不显著。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为确保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营,针对我国资本充足率现状,结合当前形势,本文认为银行需提高盈利能力,降低风险水平。加强资本管理,建立多渠道的资本补充机制。监管层应完善资本监管,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信息披露,推动市场约束机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朱元倩.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85.

[2]陈冠华,杨晓奇.资本充足监管与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5:69-73

[3]吴俊,张宗益,徐磊.资本充足率监管下的银行资本与风险行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后的实证分析[J].2008,2:36-42

[4]R.Shrieves,D.Dah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and capital in commercial bank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2,16:439-457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珠三角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资本结构理论在商业银行中有效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