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幼儿师资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30 02:34:09

我国高职院校幼儿师资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论文的研究立足于某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查找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Abstract: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form of a vocational school's pre-school teacher's cultivation model. The main task is to find out the main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to find some solutions.

关键词:高职院校;幼儿师资培养;学前教育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s; nursery teacher's cultiv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30-01

1我国高职院校幼儿师资培养亟待变革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提高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基本保障,然而是否拥有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决定了学前教育的质量。

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是当今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提出更高需求的产物,所以我们必然要加强对这一产物的探讨。因此,本文就从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期待有利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发展。

2高职院校幼儿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师资的显著特征是拥有“双师型”教师。但是,据笔者了解许多高职院校并未形成专业的教师团队,大多都是单一的按照课程需要来配备教师,“双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高职院校中的大多数教师几乎都是从“学校到学校”,非常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根本不可能胜任高职学前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2.2 生源质量差笔者发现在高职院校具体的办学中,由于达不到招生计划,很多高职院校都在降分录取新生,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在数量下降的同时,质量也在下降。很明显,一些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大多都不在同一起点线上,这给正常教学就增加了新的难度。

2.3 培养目标的不确定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很多的办学者还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说明了介于现有的各种条件,我们的办学者仍然力图固守传统的师资培养方向;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办学者对高职学前教育属性认识不清。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忽视了学前教育的职业定位。

2.4 课程设置的学前教育特点不突出高职学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必须具备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并掌握幼儿实践活动的具体特点。但是往往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自身高职特色不明,其培养目标缺乏对其课程体系中的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和学前心理学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2.5 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的培养人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时,缺少对幼教职业岗位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分析。分析工作过于简单,或者分析根本没有与目前市场的需求相对应,专业调研往往留于形式。

2.6 实训基地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不尽合理部分高职院校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学生的琴房、舞蹈房以及技能技巧练习活动室非常少,根本就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见、实习基地少,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得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实施过程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缺乏创新和特色。

3完善高职院校幼儿师资培养的策略

新的学前教育发展形势需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采取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

3.1 完善师资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竞争力根据学前教育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专业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改革考核方式。这是当前我国制定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目标。

3.2 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素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优秀毕业生,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有一套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才能够提高幼儿师资素质,所以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提高幼儿师资素质的基本因素。

①科学设置幼儿师资课程。学前教育模块的课程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讲座+教育实践”的课程结构形式来展现。我们可以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对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突出实践教学来适应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②妥善处理课程设置中的各种关系。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当今社会对幼儿师资的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来设计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来决定。

3.3 扩大教育规模,提高生源质量面对生源危机,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这样应对:①优化生源结构,拓展生源空间。其实,除了普高生、三校生外,一些已有一定工作经验但没有文凭的幼儿园教师、想换工作的职业人士、想自办幼儿园的农民和下岗工人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生源渠道。②实行委托培养,服务农村社会发展。从当前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态度以及教育部出台关于农村教育的一系列的举措看,农村学前教育总的形势是好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农村或县级地区进行委托培养学幼教师资,为农村发展服务。

3.4 完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高职院校发展和幼儿师资培养的角度来看,当前我们应努力建立高职院校培养和幼儿教师资格之间的直接联系。学校应该将学生培养与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紧密联系起来,作为重要的教学和实践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和实习,就能够达到合格幼儿教师的水平,顺利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认证。

3.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样,只有建设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优秀人才。为此我们要优化结构、挖掘潜力,建设一支能够推动我院学前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齐峰.对高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1.

[2]黄明东.论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的改革和构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

[3]李辉.幼教改革对幼儿教师现有素质结构的冲击及有关对策[J].师资培养,2004(5).

[4]李克勤,周智湘.试论职业教育职业学院的定位与办学模式[J].师资培养,2004(1).

[5]吕苹.关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师资培养,2004(5).

[6]秦旭芳.新时期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和原则[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11).

上一篇:艺术类高职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 下一篇:浅谈不同气候下的施工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