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式电视批评”的可行性

时间:2022-08-30 02:29:34

“新闻式电视批评”的可行性

【摘要】我国报纸的专刊版面涵盖房地产、汽车、通信、旅游、医疗、美容等众多领域,惟独没有电视领域的专刊。电视评论的主要阵地是学术期刊、网络和电视上的极少部分栏目,报纸上鲜见电视评论。事实上,在中国报刊上开展“新闻式电视批评”既有学术研究的必要,也有市场运作的大有可为空间,于读者、批评家、报纸的发行量、电视节目……等各方都有利而无害。因此,我国媒体有必要鉴美国报纸的“新闻式电视批评”,开辟电视批评专栏或专版。

【关键词】新闻式电视批评 报纸专栏 电视批评

“新闻式电视批评”的名词来源于河海大学易前良的《美国“新闻式电视批评”在媒介体系中的权力角色》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将“新闻式电视批评”界定为“由感觉敏锐而又见多识广的记者撰写,通过报纸或杂志发表的关于电视的报道或评论,涵盖了在大众纸媒上与电视相关的各类新闻、信息和评论。”①作者将这种“新闻式电视批评”归结为电视批评的一种,并表示这种类型的电视批评在美国报刊上十分盛行。易前良在另一篇文章《美国的“新闻式电视批评”》里详细介绍了“新闻式电视批评”的具体类型以及它与学术批评的区别。笔者认为,在中国报刊上开展“新闻式电视批评”既有学术研究的必要,也有市场运作的大有可为空间。

电视评论在报刊上的生存空间

我国电视批评的主要阵地是学术期刊、网络、电视上的极少部分电视栏目,很少有批评家将电视批评的观点发表在报纸上,当然更没有哪家报纸设立电视批评的个人专栏了。根据电视批评家李幸的分析,这主要缘于“媒体之间不得相互批评”②的潜规则。然而,这种潜规则却对电视批评的发展极为不利。因为,报纸的最大优势便是其内容的思想深度和公信力,如果电视批评家能够在报纸上开辟专栏进行电视批评,于读者、批评家、电视节目等各方都有利而无害。

在美国,报纸上的电视批评专栏文章叫“新闻式电视批评”,它是指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学理性不强,具有一定新闻性、娱乐性和产业性、关于电视的新闻与批评。③也就是说,与电视相关的各类新闻、信息和评论都属于“新闻式电视批评”。它只出现在大众报刊上,与学术期刊上的学院式批评有严格区别。“新闻式电视批评”面对大众,注重可读性,而学术批评面对小众,强调学术价值和学理性分析。在我国,目前仅有《南方周末・文化版》《光明日报》《北京晚报》偶尔刊登关于电视批评的大众化文章,也只有《文艺报》《中国电视周报》《中国电影周报》等专业性报刊刊登影视批评。因此,我国媒体有必要借鉴美国报纸的“新闻式电视批评”,开辟电视批评专栏或专版。

1、有利于提升报纸发行量、电视收视率。面对各种新媒体的发展,报纸是最受冲击的一种媒介,因为报纸作为信息载体的功能逐步被新媒体取代④。随着3G手机的发展,这种趋势将会日益加剧。报业要生存,必须改变旧模式,从以动态新闻为主转向以深度解读的解释性报道、揭示事件真相的调查性报道和深度评论为主。这种深度评论也应包括对电视节目、电视现象等进行阐释,给读者提供电视消费方面的引导,满足人们欣赏电视节目的需求。

对电视而言,电视批评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揭示电视作品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电视专栏作家通过对电视节目进行评析、电视现象进行解读,可以对观众起到分析、引导作用。这对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提升,观众媒介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电视批评专栏还可以在观众与电视创作者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推动电视创作整合与发展。

对电视批评的发展而言,报纸上开设电视批评专栏可以为电视批评开辟新的阵地,提升学术研究的深度,增加批评的厚度。电视批评中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需要广大的读者来检验,他们是电视批评走向大众的最好评审官。

电视批评要发展壮大,必须走向公共领域,这是电视批评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来,电视批评进入公共领域有多种渠道,但网络言论的随意性致使电视批评在网上难以建构起真正的平台,而平面媒体的精英化阅读趣味和电视批评的深层理性思考展示容易找到结合点。因此,电视批评要走入公共领域,平面媒体是首选。平面媒体自然包括学术期刊、书籍和报纸。目前学术期刊和专著上的电视批评十分活跃,然而学术期刊和专著属于小众传播,难以引起电视观众的广泛关注。电视批评与一般的学术研究不同,它既离不开自己的学术受众,也离不开电视本身的受众。大众报刊能将两类受众群统一起来,因此,它应当成为电视批评的最好呈现载体。

总之,在报纸上辟专版或专栏进行电视批评,既能够提高报纸的发行量,又能够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同时,电视批评文章通过平面媒体传播出来,还能实现“督导匡正、艺术审美、文化建构”⑤的功能,有百益而无一害。

2、电视节目营销为报纸带来较好的产业预期。报纸上的“新闻式电视批评”专版,对读者来说,它是一种信息,可以满足知晓信息和娱乐身心的需求,而对于电视行业来说,“新闻式电视批评”则是一种电视内容的营销和推广,可以推介电视节目,增加电视制作者、播出者同电视观众的互动,扩大节目的影响。正是这种双重作用,使“新闻式电视批评”专版在报纸上具有市场前景和商业预期。

当下,我国多数电视台正在进行“制播分离”的探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已率先实施制播分离。在全国电视台普遍实行制播分离的态势下,电视节目势必需要进行节目市场推广和营销,报纸上的“新闻式电视批评”专版为电视节目提供了一个直接的市场推广平台。电视节目交易之前,制作销售公司需要各类媒体为其电视产品进行营销宣传推广以寻求卖点和吸引买主;电视节目交易成功之后,已完成购买行为的电视播出机构仍然需要为其已购的电视节目进行宣传造势,让包括报纸在内的各类媒体向观众推介自己已经购买、即将播出的节目,以获取高出预期的收视效果;在节目播出前后,电视批评的评介内容和收视效果是电视台向广告主索要广告的重要砝码。

我们知道,报纸的版面由新闻版、专刊版、广告版等组成。专刊版面涵盖房地产、汽车、通信、旅游、医疗、美容等各个领域,而唯独没有电视领域的专刊。事实上,在报纸上再增设一个电视专刊完全可行。首先,在制播分离政策的普及下,电视节目将成为报纸专版的一个重要内容,需求量不会比汽车、通信等专版少。仅以刚刚完成制播分离改革的上海文广集团为例, 2004年,文广集团旗下的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上海五岸传播公司,从事影视节目发行和业务。在成立上海五岸传播公司之前,文广集团一年所有广播电视加起来销售额在500万元人民币左右。实行制播分离政策之后,2008年文广集团海内外版权销售收入达到了3.7亿元。⑥其次,电视评论需要大众的参与和关注,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载体―报刊关注电视评论是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我国大众传媒报刊还没有意识到这一领域的重要性。谁先抢占这一蓝海,先开辟电视批评专版,谁就会抢得先机。

“新闻式电视批评”的专业诉求

报纸开设的“新闻式电视批评”版面,虽然形式和功能上可以把它类比为一个电视专刊版面,但由于内容属于电视批评的一种,是纯粹的文化产品。它与其它商业消费专刊不一样,它需要专栏编辑保持一种专业主义精神。在定位上,以普通的电视观众为读者,不能以广告客户为受众;在内容上,突出电视批评的文学性、艺术性或娱乐性。

1、用专业眼光评价电视。编辑“新闻式电视批评”专版要能经受专业主义、时效性和批评立场三重考验。

第一,作为在大众报刊上发表的电视批评文章,专业性是立足之本。“新闻式电视批评”应以电视批评的专业要求来规划和设计版面内容。作者必须对传播科技了如指掌,同时又熟悉广电政策,是美学和艺术的专家,还应懂得广告和市场的规律;懂得欣赏各种艺术。在美国,从事电视专栏批评的人,“大多是资深记者,或文化界知名人士,学养深厚,了解新闻和电视行业,熟谙传播政策,在纸媒和电视、新闻和娱乐、学术和商业、媒体和公众之间左右逢源,长袖善舞。 ”

第二,时效性至关重要。“新闻式电视批评”必须与电视台播出的内容保持同步甚至更超前,这要求批评家在有限的时间内思考和观察电视节目或电视现象,并进行深度阐释,才能与读者和观众产生互动和共鸣。因此,电视批评者本身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严肃的写作态度。

第三,固守批评立场,避免“为钱说话”。“新闻式电视批评”专栏一旦开办,专栏主编每天都会面对来自经营方面“为钱说话”的压力和来自内容方面为读者办刊的内在专业要求。在这种双重夹击下,报社的办刊立场最关键,报社在决定办电视专栏时就应定好位,严格做到采编与经营分离。电视批评家只做内容,站在读者的立场,为读者服务。广告让经营人员去做,他们不掺和版面内容。否则,电视批评家面对电视节目出版商的要求、读者的反馈、电视媒体的“公关”, 每天都要经受批评立场的考验,很难保持理性客观的立场,容易沦落到“为钱说话”的境地。

2、以观众为中心编排栏目。在考量读者需求和市场空间两个因素后,“新闻式电视批评”版面可以考虑设立电视内容报道、热点点击、明星故事、行业信息、新片介绍等多个固定栏目,内容做到与收视同步,并建立一套科学的批评标准。

电视批评的内容可以涵盖演员表演批评、情节批评、电视剧的经济要素,如资金运作、市场效果等各种批评角度。

报纸还可以在版面上建立电视批评论坛,收集和了解读者和观众的电视口味及信息,为电视台在购买节目时提供参考。

总之,我国传媒界可以将“新闻式电视批评”当作媒介生产体系中的一部分,对其进行营销和策划,在平面媒体领域拓展电视批评的阵地,使电视批评获得更充分广泛的发展。正如学者易前良所言:“电视是大众艺术和产业,对它的言说和讨论,应该在更为公共化的领域内进行。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对‘电视批评’颇为关注,但把讨论对象局限于学术领域,这不符合‘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属性。”⑦

参考文献

①⑦易前良,《美国“新闻式电视批评”在媒介体系中的权力角色》,《国际新闻界》,2009(1)

②李幸,《说说电视批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2)

③易前良、金昌庆,《美国的“新闻式电视批评”》,《国际新闻界》,2009(11)

④李良荣、沈小根,《手机3G技术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业发展前瞻》,《新闻记者》,2009(9)

⑤欧阳宏生:《电视批评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3

⑥郭全中,《论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上海”模式》,人民网-传媒频道,jcr.ruc.省略/xueshu_yj/co-

ntents/2010-04/23/content_11643.htm,2010-8-20

(作者: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博士生)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试论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艺术 下一篇:浅谈媒体品牌的策划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