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初探

时间:2022-08-29 06:47:55

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初探

【摘 要】励志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大学生不思进取的现状,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对当代大学生从学校教育层面进行励志教育的一些途径,对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刻苦执着的求知精神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励志教育;不思进取;途径;学校教育

【Abstract】Aspiration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at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re lack in ambition, we proposed some methods of aspiration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rom the school education, i.e., university and teachers. These will be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build the lofty ideal of life and stable spirit of seeking knowledge.

【Keywords】aspiration education; lack in ambition; methods; school education

一、励志教育的内涵

所谓励志教育,是指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笔者认为,志,是指志向,理想;励,一层含义是“立”,另一层含义是“砺”;因此,“励志”是指立下远大志向,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的含义。”“励志教育”是指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奋斗以达到成功的教育。

二、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1、当前大学生的现状

大学是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的知识殿堂,是挖掘潜力、掌舵自我的人生舞台,是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精神家园。大学课程知识量大,难度也很大,只有刻苦努力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学习技能,才能为将来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外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因此,像哈佛这样的国际知名大学,才会有在凌晨4点多的时候,图书馆里仍然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的令人震撼的景象。然而,在我国的大学里,即便是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都很难感受到像哈佛大学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相反很多学生却认为,大学是他们长跑之后的休憩站,可以不用那么刻苦读书了,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因此,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不是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他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却断档了。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丧志,荒废学业;一些学生恣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如寄生虫般吸食父母的血汗,还有的女学生傍大款靠出卖自己的肉体获取物质上的享受;当代大学生普遍学术精神没落,学术意识淡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现状是: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差,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也不愿为之努力奋斗;只为混到一个文凭,以便能找到一份出力不多但待遇丰厚的工作。

2、励志教育的重要意义

没有理想是可怕的,生活也就没有了目标;有了理想,不为之奋斗,那也是空想,最后也会一事无成。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和中流砥柱,大学生成才事关我国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大业。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励志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人生理想、激发大学生刻苦执着的求知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有所建树。

三、励志教育的途径

对于大学生的励志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如何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本文从学校教育层面出发,分别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学校方面

(1)举办励志讲坛,发挥榜样作用。学校应邀请一些典型的成功人士,请

他们介绍他们的奋斗历程。如校友中的成功人士,在校学生中的优秀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精英等等。通过他们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树立立大志,做大事,成大业的远大理想和目标。

(2)播放励志电影,激发学生励志。当今时代,影视业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义深远的影片,它们可以作为我们进行励志教育的良好素材,看电影又是大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因此,我们的大学可以定期播放一些经典的电影,特别是一些励志性的影片或视频,如我国的《青年》,伊朗电影《小鞋子》、美国电影《风雨哈佛路》、《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等等。并聘请专家对电影进行点评和赏析。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因为我校每周学生处都会组织一次经典电影赏析,并有专家进行当场点评。

(3)营造良好氛围,培养求学意识。

首先,在校园里如教学楼、图书馆甚至学生宿舍等公共场合张贴一些励志训言,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从而激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刻苦努力学习。在这方面,哈佛大学就是一个典范,如在哈佛图书馆墙上就有这样一些训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都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1] 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当他在混日子的时候,也许会深思这样的名言警句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数量。

其次,改善图书馆条件,营造学习气氛。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又一途径,衡量一个大学的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图书馆的资源是否丰富齐全,图书馆是否给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因此,一个大学的图书馆应该是这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全校师生最喜欢去的地方。而对于好的大学,图书馆的数量众多而闻名。如哈佛大学,其不仅以从中走出了33位诺贝尔奖得主和7位美国总统而享誉全世界,而且还以有100多个图书馆而著称。大学的图书馆,不仅可以让学生很方便地查阅资料,同时那里强烈的学习气氛也会让身处其中的学生受到感染。当你在图书馆里看到的都是用心读书的身影,你还会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因此,我们的大学应尽力改善图书馆的条件和数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在图书馆里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能在图书馆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4)设立奖励基金,激励学生进取。为了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学校可设立专项基金,奖励那些在不同方面做出成绩的优秀学生,以求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了让接受奖励的学生体会到自己付出辛苦和汗水获取成功是一件无上自豪的事情,同时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校可以考虑开展全校性的授奖典礼,同时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如每学期期末,组织一次全校性的颁奖仪式。这样既可以让受奖学生感受荣誉,同时也可以使没有受奖的学生受到鼓舞,从而萌发他们的求知热情。

2、教师方面

(1)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励志教育。教师就是要教书育人,高等院校的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以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励志教育等等,这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特别对那些不求上进,经常逃课,或上课睡大觉、玩手机的现象应加以批评和制止。任课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班导师或辅导员可通过班会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师为人师表,树立学生榜样。首先,教师的言行举止将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作为学生效仿的典范。如果教师本身都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课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生活,那么将如何教育学生呢?其次,大学教师应该是一个学者,他所处的阵地是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大学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把握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最前沿信息,并能在自己所研究领域有所建树,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开展定期班会,激励学生励志。当代的大学生虽已成年,但他们的思

想还不够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有待教师指引。因此,班导师应切实起到导师作用,定期开展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班上学生的一些不良风气和习惯,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随时关注他们的成长。特别针对目前学生无大志,无目标的被动生活状态,班导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如读好书活动、主题班会、大学生毕业就业情况介绍以及毕业学生就业中所遇到的困难等等,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学有所成,才有可能在将来的竞争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只有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

(4)借助励志电视或视频,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组织学生收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栏目或视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CCTV-2就是一个很好的栏目,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励志演讲和视频等,特别地,俞敏洪关于人的生活方式的精辟论述就很值得今天的大学生们学习和深思:“人有两种方式活着。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阳光雨露,但是你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在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之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会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者都有用,这就是我们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2] 倘若学生能长期接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慢慢受到感化。

四、结束语

本文所指的励志教育,并非是精英教育。而是因为当代的大学生自由散漫,不思进取、甚至连大学开设的课程都不能很好掌握的现状让我们这些大学教师深感担忧。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改变目前大学生的现状,学校和老师应在励志教育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让我们的大学生能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锐意进取的求知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佚名。哈佛凌晨四点半。《羊城晚报》,2010.10.30.

[2] 俞敏洪。《树与草》演讲视频,2008.9.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重庆理工大学高教项目(yjg2012208,2011001)和统计学特色专业项目资助

上一篇:多一些童诗,多一点品味 下一篇: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