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时间:2022-08-29 12:18:46

推进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教育理念、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基本任务、课程目标、实施方法都做了具体描述,它是具有法定性质的国家课程文件,也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我们必须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推进教学改革。新时代英语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审视我国的英语教程,研究新课程,推进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达成共识。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未来教育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的关系

这是有关师生在教学中关系的最简单的表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英语教学活动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洽的,并在共同合作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向前发展。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不同的素质要求。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儿童、青少年将成长为怎样一个人。与家长、学校的教师以及其他教育成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对思想的、人格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精神上的、社会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可以,因为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教师是智慧的使者,是文明的桥梁,是心灵的火炬,是人格力量的重要来源。一个真正热爱和体验教育真谛的教师,是为能从事这样一种职业感到幸福的人。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和能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包括一般认识能力和特殊能力。重视教学的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具体地说,外语学科除了要求学生具有其他学科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外,还要求学生具有使用外语的能力。学生应在掌握外语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知识,所以在发展这些实践能力的同时,又不能忽视知识的学习。因为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知识为能力又提供了广阔的领域。所以说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了学生。而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因为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目前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协调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例如,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爱和恨的体验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人的学习应当是一种自发的和有目的的塑造自我的愉快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和自尊;要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重要。学校里的学习活动,是教师之间的心灵接触,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语言学习与培养文化意识相统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长期的文化底蕴。所以,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的文化功底。在一定程度上把英语教学等同于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提高语言文化素质。英语课堂教学可运用英文歌曲、英文故事、英语活动等贯穿始终,这样,整个课堂可以浸透在跨文化交际的互动氛围中。

五、把握好依循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发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等等。义务教育课标说“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比以前更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总之,只有以教材和课堂为圆心或轴心,逐层次扩大教学资源,才能将教材变成开放性教材,将课堂变成开放性课堂。

(作者单位 山西省长治郊区石圪节中学)

上一篇:潜心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