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型农民信息素质培育途径探析

时间:2022-08-29 02:25:39

现代新型农民信息素质培育途径探析

[提要] 在当今信息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信息素质的新型农民是信息社会对“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农民信息素质内涵和现状入手,探讨农民信息素质培育的途径和思路,希望对农民信息素质培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型农民;信息素质;培育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现代新型农民信息素质培育途径分析”(201104079)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10日

一、引言

现代化的中国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农民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所在,因此提高农民各种素质,紧跟时展步伐成为目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农民的信息素质由于传统思想和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尤其薄弱,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是社会活动的枢纽,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可以说,谁掌握的信息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快谁就能胜出。因此,建设新农村,除了需要我们农民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外,还要培养和造就具有较强信息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农民信息素质的内涵和现状

信息素质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动态性。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指出:信息素质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因此广义上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等多方面的修养与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到20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则将信息素质进一步具体而狭义地定义为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信息,以便对信息的性质、技术基础,信息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做出批判性反应的一种能力。

目前总体而言,农民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上,还缺乏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接收新信息及自己信息的意识。农民不能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低,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农民整体信息素质偏低。

三、现代新型农民信息素质培育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为本,先行其道。发达国家在推进农民信息素质教育时领先于我国,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终身教育连成一体,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学习”和“网络教育”新格局,制定农民信息素质培育的科学规划。

1、信息普及教育。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对提高农民信息素质教育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当务之急要为农民提供必要的信息普及教育,激发农民的信息意识,培养农民使用基础信息技术与信息设备的能力,并引导农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时做出正确决策。各地政府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结合“典型案例”宣传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效益。信息普及教育也可由农科院等农业科研单位牵头,通过宣传、讲课、短期培训、现场指导和课后回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旨在激发农民的兴趣,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2、基础教育。农民没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就会缺乏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的接纳、消化、吸收能力。我国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应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个人、企业等社会力量捐助义务教育;更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从法律法规方面提升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大学生教师投入农村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总之,要狠抓农村义务教育,确保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时,把信息素质教育编入义务教育课程,与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一样,从基础教育做起,从启蒙教育做起。

3、网上远程教育。针对农民用户居住分散难以集中的特点,积极开展网上远程教育。目前,农村基本实现了乡乡通网络,尽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信息传播瓶颈。把关于网络利用的知识、技能以及安全、法制等内容放在网上,让用户在家庭、单位或任何一个计算机站点都可以进入,得到在线教育。农业院校等有关部门更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廉价高效平台,发挥信息优势,将自己收集的各种信息做成通俗易学的网络课堂,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

4、“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思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路子,积极推进“农科教的结合”,直接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民信息素质教育中,缩短科研成果的推广路径,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加快科技信息的集成和传播速度,以适应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能使农民掌握到最新的农业技术,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型农业的要求。

(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

1、农村图书馆升级为文化信息“超市”。农村图书馆就是建立在农村地理范围内的,与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和学习等活动息息相关的所有图书馆。建设农村图书馆,应该向国外社区图书馆一样,随时随地可见,而且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农民随时都可以进入。不仅把留守儿童等吸引到图书馆里来,推荐他们阅读健康的文化知识,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而且像超市一样通过举办各种有奖读书活动、讲座等,把闲暇的农民大众从麻将桌上或闲聊中吸引过来,营造读书氛围,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充分利用农村图书馆这一平台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信息素质的新型农民。

2、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图书馆尤其是农业院校图书馆可向广大进城农民工免费开放,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可利用现代高效的网络检索工具为农民提供信息检索和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可以制作农民信息素质教育资源库、网络课堂等,对农民进行长期的教育培训。图书馆还可针对农民用户开展网络咨询,在图书馆主页建立FAQ,同时也可在网上设置读者信箱,开设咨询窗口等形式,解答农民朋友的各类提问。农业高校图书馆更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类信息,经常性,及时更新,并将一些质量较高、更新较快、内容比较安全可靠的网站向农民推荐,以此作为信息源,使广大农民不断提高信息素质。

(三)信息员、农业服务组织形成信息传播链

1、发挥农业信息员“以点带面”的影响力。农业信息员引导农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普及提高农民计算机水平等。农业信息员还随时上网关注市场行情,打印出有价值的信息张贴到村务公开栏里,使农民增收致富。农民通过农民信息员得到近距离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质。原则上每个乡(镇)信息站培训两位信息员,每个村级信息点培训1~2位信息员,凭借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活跃在农村,像一根根链条,把市场、农户、企业的信息串联起来,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影响力。

2、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这种新型组织极其有效地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信息传播链的形成,因而他们对农业信息的传播更具有积极的、直接的、高效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让农民学习者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建构自身的信息素质体系。

四、结语

农民信息素质培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始终贯穿于义务教育等所有教育途径中,让农民渐渐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更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待农民信息素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供一切文化信息“超市”,并建立信息传播链,逐步培育农民的信息素质,使新型农民在当代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中利用信息技能进行交流、检索,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小雄,郑瑜.面向农村的信息素质教育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2]王翠玲,田清华.新型农民信息素质培育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4.

[3]卢秀茹,王健,高贺梅.提高我国农民信息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

[4]辛洪芹,吴青林,曹冰凌.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J].科技广场,2007.10.

[5]续元申.试论高校图书馆在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及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

[6]刘春静.新农村图书馆建设现状和策略[J].农业考古,2010.6.

[7]杨兰伟.农业图书馆为提高农民信息服务的途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习模式探讨 下一篇:桂林市在读硕士研究生休闲观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