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翻译教学中任务设计原则及应用探索

时间:2022-08-28 10:50:56

任务型翻译教学中任务设计原则及应用探索

摘 要: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强调“从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既可以避免教师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尝试探讨在翻译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是否能收到比传统教学法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任务;任务型教学法;翻译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

作者简介:张 明(1974―),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及实践;

李有华(1963―),男,广西贵港人,硕士,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自从《中国翻译》2001年第5期刊登了《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一文,翻译界对翻译的教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师如何教”,各位同仁给出自己的教学经验,使翻译教学具有更清晰的概念。本文主要阐述任务型语言学教学对我们传统翻译观的改造,突出翻译教学中任务的重要性。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特点及要点

“任务教学法”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是基于在任务或者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这种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概括地说,就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这样,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运用了一系列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学习和实践。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带来如下变化: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④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⑤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⑥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⑦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型翻译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

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借助完成各种任务的中介作用,学生需要发挥自身的各种学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理解、表达应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完成意义和语言的结合,形成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和翻译问题的解决能力。

任务型教学模式比较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Willis的三阶段模式: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其中任务中是核心部分,设计任务是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所谓任务是指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经过思考等过程,得出结论或结果的活动。完成任务时后,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笔者认为在设计任务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自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使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得到充实、丰富和改进。任务型翻译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水平,创设类似于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可以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输入、输出,合作学习、自觉主动完成任务,以顺利实现意义建构,提高翻译能力。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可以自由选择话题、控制话题的进展,教师只担当辅助者。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大部分课堂时间应是他们参与各种活动,来表达思想和进行交流。翻译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包括产生兴趣、接受信息、质疑、自由表达、逻辑思维、比较判断、合作学习、反馈、归纳总结等相关行为。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和培养,也是我们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性和主导性地位形成的基础。

2.坚持以任务为主线

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强调以各种各样的任务为主线,给学习者提供一系列交际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使用语言,增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就翻译课程而言,任务的内容主要有对比体会语言文化差异,理解翻译理论和掌握基本的技巧,积累各种文体的翻译实践经验等。教师要以任务的完成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设计出真实的、开放式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甚至辩论完成具体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翻译知识和技巧,提高翻译能力。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不是简单地掌握某种语言形式;所谋求的目标不再是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

3.创设真实性原则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运用语言模拟现实生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造类似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就应当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和完成一定的真实任务。我们的翻译知识甚至是翻译相关的理论只能在真实或类似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才能获得,对翻译技巧的掌握也必须在真实或类似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才能实现。因此,在任务型翻译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换言之,教师应在设计任务时将课堂内的翻译学习与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通过完成任务,学生深刻感受到翻译学习与自己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激发自主、协作学习翻译的兴趣和学好翻译的信心,促使自己提高翻译能力。

4.突出互动性

知识不仅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意义协商过程,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语言,然后输出语言,而是在不间断地输入―反馈―调整―再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完成意义的表达。而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甚至相互辩论和讨论,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对语言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体会与理解。同时,学习者也可以与教师等展开充分的沟通。语言的互动就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语言输出的机会,即在互动过程中,既关注了语言的输入,又关注了语言的输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意义是两个或更多人共同努力形成的,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学习者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者对意义的建构,即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因而学习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建构活动,也是学习共同体合作建构的过程。

5.注意梯度性

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以适应不同能力学生在前进各阶段中的不同需要。由易到难,重视个体差异。任务的设计应反映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前后相连,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使教学呈阶梯式递进。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在任务型翻译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先要对翻译课程的内容有宏观把握,在任务的布置上,要充分考虑到任务的难易程度,把握翻译分析的层次,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的任务难度增加,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逐渐从感想式、经验式的体验过渡升华到本质性的翻译理论,加深对翻译的本质认识,更加明确处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各种语言文化障碍。

三、任务型教学在翻译课程中的应用实例探究

任务型教学法的模式繁多,比较有典型意义的是Willis的三阶段模式,即前任务阶段、任务环阶段、语言聚焦阶段,或者说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个阶段。教师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各个环节间的联系和衔接。

1.前任务阶段(Pre-task)

根据学生的知识差异、兴趣爱好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数在4~5人,不宜超过6人,既能避免人数过少而造成个人任务负担过重,又不至于人数过多而分工散乱、难以统一。另外,教师还可对学生的小组分工进行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切实有效地开展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该让学生明确任务的性质、目的和具体要求,介绍足够的背景知识或者给出相关的信息,指导学生利用学校资源及网络查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知识保障、打好基础。

2.任务环阶段(Task-cycle)

包括任务(task)、计划(planning)以及汇报(reporting)。学生小组根据承担的任务情况,分工协作,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共同商讨出最佳的方案。学生执行翻译任务过程中,教师应密切监督,适当指导,但不应过分主导,鼓励以学生自主探索、协作,以保证各小组学生自主完成翻译任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初步完成任务后小组进行交流探讨并修改,最终得出最终翻译版本,并以幻灯片或打印稿等形式在班上进行汇报展示。

3.语言聚焦阶段(Language focus)

教师点评各组成员翻译中的优点和不足,从具体的词句到篇章的总体把握上对各组翻译进行点评,并总结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点评时应该结合翻译理论,使学生在前阶段获得的翻译知识和技巧上升到理论层次,巩固强化学生的翻译思维。

总之,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创设不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通过协作、主动完成任务学习翻译知识和技巧。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任务型教学法将为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这种以过程为取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发挥自身的优势,解决传统翻译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曹曦颖.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97―100.

[2] 穆 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岳守国.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9):364―367.

[4] 刘传珠.关于翻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8):95―99.

[5] 王 宁.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再思考――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的一次尝试[J].外语界,2003(1):17―25.

上一篇:从“三味”到“三维” 下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