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8-28 06:41:40

高职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摘 要: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是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举措,目前全国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开展此项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的有关问题,只有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的中高职教育的紧密衔接。

关键词:高职药学 中高职 衔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65-0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意味着,我国不仅要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体系,而且该体系还需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因此,有效实施中高职衔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新时期社会全面、快速前进的需要[1]。我校高职药学专业五年前开始招收中职学生,2013年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取得单独招收中职生资格。经过多年的实践,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

1 认真落实招生考试制度,完善了单独招生改革方案

按照教育部2011年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精神,本专业2012年申报中高职衔接教育工作试点,当年获得省教育厅批准,我们结合湖北省教育厅的具体要求及中高职系统培养的实际现状,从指导思想、改革举措、组织保证、招生专业、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报考条件、网报方式、时间及缴费、命题、考试、考试组织、评卷、录取、新生报到、新生复查及联系方式及11个方面提出单独招生改革方案,为本专业完成中高职衔接单独招生任务打下了基础。

2 组织好单独招生考试,建立科学选拔人才机制

2013年3月,全省药学专业对口中职单独招生考试在本专业举行,由本专业牵头,组织全省中职药学及相关专业300多名考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由本专业编制的《2013年鄂州职业大学单独招生药学专业技能操作考试办法》受到了省教育厅肯定,供本省同类院校学习参考;考试方案体现了公平、公正,设计科学合理,考核过程受到了湖北省招生办公室领导及校领导高度赞扬。顺利完成了药学专业单招任务,录取中职新生121名,由于成绩突出,2014年继续获得单独招生考试资格。

3 依据职业能力标准,研制并实施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标准

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就是要把本专业招收的中职生转变为高职生,衔接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形成中职与高职的一体化培养,重点是要抓好衔接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通过对中职学校、行业企业的广泛调研,成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组织的中高职研究小组,进行了药学专业面向中职生的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对接。

在职业能力上,确定了二个工作领域,即:药品营销和药学服务;七个小工作领域:药品调剂、药学服务、药品零售与营销、药品管理、药品招商、采购、药品零售与营销;29个职业能力,并分别就中职和高职的学习水平确定了递进的等级要求。在中高职衔接专业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领域、职业技能、教学安排、师资队伍要求、实习实训条件、素质培养等进行了整体设计、衔接并提出了实施建议,按高职标准培养标准。

4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实施了“校企融合、课证融合、培养就业一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教育部“双环境、双师资、双证书”的“三双”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实施了“校企融合、课证融合、工学交替、培养就业一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企融合”:药学专业与“葛店・中国药谷”、武汉生物医药产业园等所聚集的医药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

“课证融合”: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与“执业药师”及“职业资格技能证”考试标准对接,要求学生毕业具备毕业证、技能证。

“培养就业一体”:通过“校内教学与岗前培训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相结合,顶岗实训与就业相结合”,达到顶岗实习与就业同步实现。

“工学交替”:大一识岗,学生到“葛店・中国药谷”等企业岗位认知实习,提前了解企业;大二临岗、练岗,寒暑假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葛店・中国药谷”、武汉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企业如九州通医药集团顶岗,运用理论知识,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大三顶岗,学生的准就业顶岗实习,并被录用为正式员工。“识、练、顶”三态交替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赢。

5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在师资条件上,明确了中高职专任教师的技术领域、学历、企业工作经历、教师资格、教学能力、职业资格、实践能力要求和兼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学历和技术职务要求,特别强调了专业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结构要求和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在实训、实习条件上,明确了药房、药学服务实训、GSP仿真实训室的实训开出功能和中高职配置要求。

6 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遵循“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注重素质”的原则,既满足学生就业要求,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2]。根据2013提4月湖北省教育厅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开发指导手册》要求,开发中高职衔接的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研制了5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即:《药学概论》《人体解剖生理》《中医基础》《医药化学》《医药工作应用文写作》。其中,《药学概论》《人体解剖生理》是中高职衔接课程,要课程标准中已经就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讲授的内容、课时、实践技能进行衔接要求说明。

7 转变了人才培养方式,深化了教学改革

7.1 通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了老汉的针对性和效果

积极探索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项目、任务、案例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实现了“教、学、做、创”于一体。如《药物制剂》课程,设计了片剂、洗剂、粉剂等项目,学生分小组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展示实训作品。评价课程成绩时,50%的成绩来自于平时完成项目时操作全过程的视频分析、过程、结果。本专业,还有《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医药市场营销》《药学服务技术》等课程都是采用上述的教学改革方法和考核改革方法。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是使学生摆脱了上课死记教材、考试死背教材、考完什么不知不会、工作时什么都不懂的被动局面,二是使学生在完成工作项目任务的同时,自主掌握课程、专业所必需的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7.2 通过信息化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探索了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工作过程等通过仿真、视频等方式应用于校内教学。校企合作将医药制剂、检测、医药物流、GSP操作等制作成录像、视频、动画等形式用于校内课程教学,使教学过程与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对接;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

7.3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检验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本专业每学期组织二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针对大一、大二学生选择合适的比赛项目。技能竞赛项目选取、内容确定由药学指导委员会讨论,要求与专业社会服务、省级及以上技能比赛相一致,确定校内专业技能活动项目内容,指派专任教师对竞赛活动进行全程策划指导,制定详细活动计划,前期宣传与动员,学生报名。根据计划安排,布置行动任务,完成现场比赛或明确学生提交作品时间。开展活动全程指导,活动评比以集中展示、教师评比、高年级学生评比、校企共同评定、学生投票等形式进行。两年来,共组织了10次大型技能比赛活动。

8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突出中高职衔接与普通高职在培养过程中的差异性,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先后出台了针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管理制度》《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评价办法》。在学生技能评价指标体系上,明确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职业能力对应的考核评价方案,即:达到《药理(含拉丁)》课程“考试+实训”的考核环节要求才能合格;达到《药学服务技术》课程“考试+实训”的考核环节要求才能合格;达到《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考试+实训+考证”的考核环节要求才能合格;达到《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考试+实训”的考核环节要求才能合格;达到《药房经营与管理》课程“考试+实训”的考核环节要求才能合格。

在职业技能证书上,开发了与高职衔接的职业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见表1)。

在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上,明确了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由薪酬福利、个人发展和劳动关系三部分组成;提出了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方式和方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通过麦可思公司对毕业生质量予以衡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 冉隆平.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1(21):2109-2110.

上一篇:护理学专业本科《健康评估》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下一篇:刍议高校教材供应工作在教材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