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

时间:2022-08-28 03:31:03

浅谈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

[摘 要] 大学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是社会和家庭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基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本文旨在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提出一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生涯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同时激发自信和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字] 意义 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设计 教师队伍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旨在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的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大学学习和专业训练,以掌握自己的现实和未来,主要解决:使大学生接受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这一全新概念;使大学生准确察觉自己所偏好的生活形态和工作价值观,并认识自己的个人特质,个人期望和抱负,建立完善适切的价值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生涯抉择技巧,使大学生根据规划和选择,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与自己生涯目标匹配的生涯路径。

本文着重探讨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课程开设的现状

(一)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内容多为理论性的知识,在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上的指导机会很少,致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在职业素质和环境认知方面,如果仅通过授课教师的阐述来得到对职业素质和环境认知的初步了解,那么对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具体职业所处的行业背景、职业发展前景等涉及面就会很少。对于毕业之后的中长期目标及其实施方案得不到明确的确定以及完善和改进,从而反馈和调整就会做得相对较差。

(二)课程教学团队专业化程度不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由于发展时间短,没有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各高校一般都采取经验教学的方式,即从事大学生就业等相关工作的人员来承担教学任务,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思想政治辅导员。这部分授课老师虽然有着丰富的就业相关工作的经历,但职业生涯规划不等同于就业指导,两者存在着本质区别,如果不进行专业培训或不组建专业的教研室,就会造成教学团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现象。

三、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事物与环境保持着较强烈的新鲜感。如果一开始就对着书本、讲稿照本宣科地念理论知识,不仅学生的接受程度受到限制,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不能意识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甚至对于其他理论课程也会感到反感。因此,在课堂上,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好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现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几种课程设计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各大高校均有实践。一方面,由于案例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故较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讨论,不仅使得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教师在包括本质或基本因素的典型案例的选择方面,要注意尽量收集比较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大学生就业的典型案例。因为案例的不同角度或者不同方面的案例讲授之后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身边大学生求职过程的心得体会、创业的艰辛、取得成就的回顾、学生的师兄师姐亲身体会、名人名师的励志故事和网络流行语与流行故事等,还可以约请相关专业人士或成功人士客串讲座。

(二)形势分析法

首先,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就业形势显然是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关注点。可以通过正确合理的讲述形势分析,让学生明白形势的严峻性。

其次,在对待冷热专业问题上,应正确分析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不要被热门的假象所迷惑,导致就业定位发生偏差;在“热门”专业的就业竞争中,个性与特色十分重要,

最后,我们可以将对社会热点问题报道作为导入观念的契机,对相关的毕业生数据,社会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国家不断出台的应对政策,乃至社会上关于就业的热点问题,均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针对不同的理论知识内容来灵活设计契机,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三)多媒体课件教学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很多,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阶段不同,强调的侧重点亦有所区别。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进入角色,我们需要积极地以生动的形式去丰富理论知识。

第一,课件的演示是直观的体现,在编排过程中,尽量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与难点。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方式,播放一些与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视频节目、新闻、名人名企访谈等。例如:《俞敏洪谈大学生就业》《今天我面试》《金正昆讲职场礼仪》等。第三,登录一些招聘网站,实际根据所找专业投递简历,让学生提前感受竞争的激烈性与自身的差距。第四,在自我认知方面,可以通过现场测试或登录相关网站如北森测评网等方式,让学生当场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等方面做一深入了解。

(四)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充当的是引导、组织者的角色。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提问、头脑风暴、做游戏等互动环节,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样有利于促成课堂的教学互动,而学生之间的思想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流。

(五)实践教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贯穿学生大学的全过程,仅仅靠理论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才能更加明确目标设立的可行性。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调查研究、心理测试、模拟面试、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职业生涯规划演讲等,鼓励学生在制定个人规划之后,勇于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或者是利用假期,去寻求机会实践或专业实习,在执行过程中,看自己的规划是否符合实际需要,个人能力是否胜任工作等,从而及时地调整自身的职业目标规划。

(六)考核方式改进

考核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的大课题,我们更需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故将该课程考核分为4个部分。

(1)考勤成绩占20%。

(2)课堂表现力占10%,主要以课堂活动参与度表现为依据。

(2)教学实践活动(提交作业)占30%,主要以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提交的作业质量为考核依据。

(3)职业生涯方案设计占30%,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综合应用,设计和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并在课堂上现场演讲点评。

(4)期末考试成绩占10%。

(七)推荐书目,注重课下自学意识

无论是作为公共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贯穿大学四年的教学安排,所授知识,毕竟会受时间、空间等的影响。作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它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即使是大学生已毕业了,人生的职业规划还会继续。其次,随着职业生涯规划趋势的发展,我们课上的教学受课时和学时的限制,讲授的方法、知识等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通过推荐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列丛书、名人传记等书目和相关视频,以及定期检查规划执行情况、留意反馈信息,使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仍然可学以致用,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支撑力。

(八)借助网络平台,实现长期沟通

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习、对话、软件等栏目板块,对参与者加权积分,作为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还可以设置课程博客,这样既能达到师生交流的目的,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是一个促进,还可以促使学生们之间相互沟通,或上传相关资料达到大家共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斌,关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5(1).

[3]赵慧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6,(4).

[4]张桥,张敏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9(4).

[5]李剑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雏议[J].传承,2009,(9).

[6]雷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论丛,2009,(5).

[7]尹玉斌,董利.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0).

上一篇:健美操与校园文化 下一篇:探析英语语音课程之语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