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验创作与发展理论建构

时间:2022-08-28 02:39:30

发展经验创作与发展理论建构

摘要:发展社会学是20世纪中期从西方开始兴起的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其思想渊源早已在社会学家的理论中有所体现与发展。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是实践的形成先于社会理论的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并且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本文将探讨如何将经验转换为理论,进行方法上的总结。希望以此对发展社会学的发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发展社会学;中国化;发展经验;发展理论

一. 空间与时间的转化

马克思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论述社会历史的发展形态。在他的观点中,社会劳动时间成了衡量一切社会价值的标准。并且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空间将时间的媒介进一步拓宽,时间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发展。①此外,涂尔干也讨论了社会时间的概念,他在1912年出版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认为,只有人类拥有时间概念,人类社会的时间是抽象而不具人格的,而不仅仅是个体的,时间是社会制度,时间的范畴不是自然,它是具有社会性的。布迪厄在现代与传统的对照中,揭示了时间系统的分疏。②发展经验(空间)在时间的催化下转化为发展理论。空间也是具有社会性的,是一种社会资本。由此推断,发展经验也是一种社会资本。现代化偏向于在空间上进行建构与规划,由时间发展出来的大量经验,在空间现代化的推进下形成具有逻辑体系,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

空间与时间的转化对经验理论的影响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①时间和空间是社会基本结构的表现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形式,而社会发展是一定要在社会结构上进行的。因此发展经验的建构就是空间变化延伸的积累和沉淀,而发展理论在时间的结构作用下也逐渐形成。②时间和空间是一种社会力量资源。在马克思看来,时间本身已经是商品化,成为工作的量度。在我看来,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做是社会关系力量资源的延伸。空间创造的能力发展经验的形成,就成为了扩大社会力量理论形成的一种重要手段。理论的构建也将更加的全面。

二. 继承和重建的结合

关于继承和重建的想法,在启蒙运动时已经有了体现。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来源是启蒙思潮,启蒙运动的思想奠定了发展社会学理性主义、进化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理念基础。继承和重建的关系其实和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和转化形式有一定的相似程度。对于发展经验的形成,除了有社会分子创新的因素,大部分是受前者的启发和引导,并且通过空间和时间的流动,重新在现代化和时代化的背景下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论建构,并且指导接下来的经验发展,有次循环,来回往复。对于继承和重建的发展社会学的意义主要有两点:①一定的继承过程为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我们在形成发展经验时,要借鉴前者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形成过程中逐渐拜托学习的模型,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很好的成功例子。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进行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并行的体制,为世界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形成增添了自己的力量。并且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建立带去了经验,在经验形成,我们有升华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用来指导接下来的实践,一方面又是对继承结果和形成经验的理论重建。②继承和重建的内容关系及其表现形式为社会发展的内容。社会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创造了新的东西还有对之前的继承和重建。对于将前者的优秀成果继承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形式之一。想要取得真正的发展就要采取超越进化的发展路径。就要在经验形成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建构,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

a) 变迁和解释的因果关系

对于发展经验向发展理论的转化上我认为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变迁和解释。发展经验是社会变迁的表现形式,而发展理论是对其解释性的存在。发展社会学的兴起,本身就是出于对社会变迁的理论性解释总结的需要,而在这里我们就是把社会变迁看做是发展经验的形成。社会革命可以引起社会风俗的变化如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比如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习俗,颁布了剪发辫、易服装和废止缠足的法律。强令男子剪掉发辫,女子停止缠足。这时由于社会革命带来的变化与制度和规范的变化,就需要一种解释性理论来维持社会的稳定。社会革命的过程就是发展经验的形成过程,而制度和规范的变化,就是发展理论的重新建构过程,用来解释社会革命的变化。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一切方面和各种意义上的变化。③社会学在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变迁的同时,着重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化、特定社会结构要素或社会局部变化的研究。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这里可以看出,发展社会学的诞生初期其实也是包含着对于“倒退”性发展的解释的。在我看来,发展经验变迁形成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必然性,而对于这种变迁的解释即发展经验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前进性和非直线性。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属性,是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由社会一般的规范和价值维持和调整,表现了社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一致性、不矛盾性和稳定性。当某一部分因内部或外部力量造成整个社会失调时,社会系统的其他部分就会采取矫正措施,使社会恢复到均衡状态。而发展理论的建构正是为了使发展经验得到均衡的协调发展。社会要保持均衡的变迁,最终取决于社会能否发展建构出一套新的、普遍化的发展理论体系,容纳与整合新的发展经验要素。(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费多益.《浅论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时空理论》.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

[2]景天魁.《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社会学研究.1999.

[3]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李强、孙立平、沈原.《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和隐患》.《战略与管理》第五期.1998.

注解:

①费多益.《浅论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时空理论》.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

②斯科拉・拉什、约翰・厄里.《符号经济与空间经济》.王之光、商正译.商务印刷馆.2006.

③百度百科

上一篇:浅谈集团品牌战略的优化 下一篇:包子哥冶微信售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