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传统壁画中的服饰色彩审美分析

时间:2022-08-28 12:44:57

对我国传统壁画中的服饰色彩审美分析

【摘 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在我国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在细细研究中发现我国传统壁画中服饰的色彩甚是鲜明。通过服饰色彩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对现代服饰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传统壁画中的人物服饰,阐述了其中所蕴含的服饰色彩审美观点。

【关键词】传统壁画;服饰色彩;审美分析

在我国,服饰是我们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物质需要,与此同时也代表了此时期的人类文化的发展情况。从服饰外在的设计款式、所用面料、颜色搭配等等方面,均反映着此时期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状况,映衬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思想、审美观念等,而我国服饰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起源于我国传统壁画中的服饰色彩。

一、中国传统壁画中的色彩分析

在我国,传统壁画的种类很是丰富,包括石窟壁画、殿赏壁画、墓室壁画和寺观壁画,这几大类的壁画构成了中国壁画独特的色彩,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壁画的色彩美。而这种独特的色彩的成因又是什么呢?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的影响

通过历史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人民一直都对那些色彩艳丽、鲜明、热烈而又温暖的颜色有所偏好,而对于那些相对的暗色调的颜色则不屑一顾。所以,在我国历史上,黄、红、紫、绿、青、黑和白等颜色成历史上壁画装饰中所应用的主要色调。受此影响,中国古代人的服饰也是遵循此类色彩进而来进行搭配的。伴随着色彩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绘画技术的深入发展,社会上又出现了另外一种绘画色彩使用的倾向。此类色彩,既不强调一画多色、又也反对一画纯色。简单的,就是绘画时所用的颜色不能够太过于花哨,但与此同时又不能够过于单纯,颜色多则显得画面杂乱,而颜色少则有使得整幅画面给人生硬的感觉。因为,壁画的主体色彩就是强调用色要注重色彩之间的和谐搭配。

(二)外来文化的影响

东汉时期,佛教已经从西域传到我国境内,佛教宣扬的理论被世人广泛接受,因此,为了能够广泛的宣扬佛教,我国开始大肆兴建石窟和寺院,宣扬佛教理论的雕塑和绘画也火速发展开来,成为了我国后世丰富的艺术宝藏。自从佛教的传入使得我国壁画在色彩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以红黑为主色调变成了以蓝绿为壁画的主色调,尤其是在魏晋、隋唐的时期,此时期关于佛教的壁画甚是盛行,其色彩方面较为浓郁并且鲜明,审美的品味也极高。例如,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从色彩上看,主要以石绿和石青为主色调,搭配西域特有的色彩基底,充分体现了与我国壁画的差异。其次,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壁画的画面色彩较之前的更为丰富,所有颜色的均以绿、白、蓝、灰等为主色调,壁画中散花的装饰,使得绘画显得更为丰富多彩。

二、传统壁画中服饰色彩的审美分析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知道了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色彩中,以红、黄、白、黑和青作为基础色调,这构成了我国传统壁画中服饰色彩的主基调,也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基底。

(一)传统壁画有的鲜明对比色

了解绘画的人都知道,在作画的过程中,将任意两种色彩搭配在一起,都能够产生色彩关系,而这两种颜色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之间不同的色彩关系,形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或者是色彩之间的和谐。将那些不和谐的色彩因素转变为和谐的色彩基调,这就是我们壁画所要求的色彩美,即对立的色彩审美观。纵观我国传统的壁画,不难发现类似这样的颜色结构比比皆是。例如,在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中,土红色与石绿色可谓是两种鲜明色对比色了,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敦煌的壁画中,这类对比色的使用不仅没有想象中的难看,甚至更衬托出和谐的画面。通过这两种对比色的衬托,使得整幅画面显现出翡翠一般的明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暖色调的补充和对比的作用。利用土红色这种暖色调使得整幅壁画的色彩达到了平衡的效果,展现了和谐的色彩。我们都知道,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是很鲜明的对比色,将其放在一起,就会形成极大的色差,但是由于这两种颜色中都带有一定的调和色,使得色差减小,形成了我们视觉中呈现出来的和谐画面。在服饰中,这种颜色也被大为推广,成为主流的色调。

(二)传统壁画中色彩应用的中间色

在我国传统的笔画中,有很多颜色的运用,壁画中服饰色彩运用的最大特点就是强烈的色彩对比,这样就导致壁画中缺乏层次感,唯有将那些各种亮度层次的中间色调进行搭配,才能够使整幅壁画展现出和谐的色彩美。在我国传统的壁画中,中间色的主要作用在于冲淡墨色或者是复色,这是壁画色彩运用的重要规律之一。在壁画中人物服饰色彩的刻画中,为了能够达到服饰的逼真,具有层次感,这种中间色彩被广为使用。我们所熟悉的黑色、白色、灰色为什么被画家们如此的青睐,主要原因在于这类颜色具有调和作用的中间色,它们可以与任何色彩相搭配,以便于缓解色彩的对比度。

这类色彩的使用,不仅能够衬托出其它颜色的艳丽,而且反过来也能够映衬出自身的独特魅力,达到整幅壁画的完美和谐。这种色彩的使用在我国北魏到隋唐时期较为明显,例如,在我国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有一名叫尸毗王壁画,从壁画的整体外观上不难看出其色彩是如此的鲜明,红与蓝的对比,其中又夹杂着白色的饰物以及人物本身深度的肤色,令整个画面不失色彩又极具层次感,给人的视觉审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相反地,在我国五代的时候,由于画家们以为的强调鲜明色彩,因而忽视了灰、白、黑色的使用,使得壁画中人物服饰色彩方面缺少了调和色,从视觉上就给人一种不健康的色彩,显得极为单调。

(三)传统壁画中服饰色彩的精悍使用

所谓“精悍”是指在壁画中运用色彩的数量而言。在我国并不是所有的壁画都要赋予浓厚、丰富的色彩搭配,相对单一的色彩种类也不是达不到展现的效果。颜色的单一并不代表画面的色彩也单一,色彩之间的搭配手法在于画家们的总结和归纳。在我国传统壁画鼎盛的时期,壁画师们也都是具备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修养,具有很强的审美能力,其对色彩的使用与搭配也具有很深的造诣。他们不再一味的追求人物服饰上的多样颜色,而是强调色调感带来的审美立场。色调感越浓厚的壁画所使用的颜色也是限制性越强的。然而,壁画师们并不是将全部的色彩都应用到一幅壁画中来寻求美感。他们是将同类颜色之间的冷、暖、深、浅颜色进行调配,形成画面的和谐对比,给人们带来美得享受。例如,敦煌壁画中的“药师经变图”,此图中的暖色系的使用就经过冷、暖、深、浅的变化,达到了服饰色彩上的深浅层次。这就充分的证明,少量色彩的搭配使用,在经过一系列的调作用,也能够达到画面和谐的色彩。

(四)我国传统服饰中的色彩审美

在当下,色彩的搭配使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红色的激情、蓝色的情调、黄色的张扬、黑色的高贵以及白色的优雅等等,人们将颜色赋予一定的意义,进而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人们所穿着的服装的设计过程中,颜色的使用给人的视觉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也决定了这件衣服设计的成与败。我国蒙古族、苗族、藏族、瑶族、维吾尔族等名族的服饰都很具特色。服饰是我们物质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产品,各种色彩的搭配使用,充分地展现出每个时期、每个名族的色彩审美观。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壁画中色彩的成因,也阐释传统壁画中人物服饰所要讲述的文化内涵,以及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从上古时期开始对红色与黑色的崇拜转变为艺术文化领域中对青色的偏好,从我国封建社会对代表地位的黄色的痴迷,到那些文人儒士对黑色、白色的喜爱,其中不难发现,这五种颜色即“五色”在我国传统壁画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

[2]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3]封振国,边中宇.鉴得与融合―敦煌艺术的多元化文化建构和色彩装饰性特征[J].艺术百家,2010(1).

上一篇:声乐教学与流行音乐的交合 下一篇:大型起重机超载限制器的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