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时间:2022-08-28 12:06:09

也谈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摘要:伴随着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会计发展经历了从结绳记事到复式记账,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应用一系列过程。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会计发展形态,环境差异导致了成本与财务会计发展的差异。

关键词:环境 成本 会计

一、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以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产品生产前后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按所测定的自然资源消耗标准,对产品投人进行计量和控制,并列计必须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治理补偿性费用,使其成为必要消耗与必要补偿组合而成的产品价值的载体”。相对于传统成本而言,环境成本内容更为广泛和复杂。具体可分为:环境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保护维持成本、环境保护发展成本等。环境污染成本指企业由于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应予补偿所缴纳的款项;环境损失成本指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或破坏而造成的损失以及由于环境保护需要而勒令某些企业停产或减产而造成的损失;环境治理成本指企业为治理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而发生的各项支出;环境保护维持成本指为预防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而支出的日常维持费用;环境保护发展成本指为进一步发展环境保护产业而投人的各项开支。

二、环境成本的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辨认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确定这些数据应加以记录的会计对象的要素,笔者认为,根据环境成本的定义,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标准:

1.可靠性。是指所确认的项目应是合理的、中立的和真实的,即应公允的反映实际情况,不带有任何偏见。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第一特性,失去可靠性的信息则失去了其作为会计信息的灵魂。因此,环境成本的确认也应符合可靠性原则。

2.相关性。有关信息在用户决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环境成本的确认要与有关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决策有关。

3.谨慎性原则。确认和计量都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只有其发生具有相当确定性或带来的效用具有相当可能性时才予以确认,这也是所有会计信息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应遵循的原则。

4.权责发生制。是指以权利的形成和责任(或义务)的发生作为会计项目确认的依据,而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即对环境支出的确认应以权利已经形成或责任(义务)的实际履行为基础将其确认为费用或是资本化

三、影响环境成本确认、计量的因素

1.对环境成本性质的认识。通过若干我国会计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可知环境成本的共性:环境成本是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该支出显性的部分能以货币计量,例如环境治理费、罚款等货币性支出。而对生产中消耗掉的资源或者污染后不能恢复原貌的资源(例如空气污染)在现行会计核算水平下却不能以货币计量。从可行性角度而言同时参照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 2003)的意见,将环境成本做如下分类:狭义的环境成本能用货币计量,而广义的环境成本不能用货币计量,目前,会计核算水平下的环境成本核算的是狭义的环境成本。

2.资本化与费用化。原则上讲环境支出的受益期有长有短,因而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将其资本化,计入核算对象成本;受益期不足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将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从实务操作而言,企业发生了环境保护支出应按如下程序将其费用化或资本化。对发生的环境支出:(1)首先判断是否是会计估计变更,若是则按未来适用法进行账务处理。例如:用于环境保护的设备,其累计折旧计提年限由8年缩短至5年。那么折旧费只在会计估计变化的当期和以后各期确认,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2)若不是会计估计变更,在判断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时要看该支出的受益期间。①若受益期间为以前年度。实务操作时应首先排除会计政策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的可能,因为会计政策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视同新政策从开始一直在使用。②若受益期间为费用发生当期,即该支出只在支出当期受益,则将其费用化。③若受益期间为将来的某个时期,则将其资本化。

四、对环境成本管理的建议

1.加快环境政策的推行和创新,改善环境成本效益关系。环境政策会对企业的经济业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促使企业将环境问题纳入战略层次考虑,将环境成本管理融入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环境激励政策、环境管制政策、保险、信息公开等经济和非经济政策。我国已经推行了排污收费制、补贴、管制政策、清洁生产战略等政策,试行了排污权交易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尚需研究和创新其他的环境政策。另外,国家应该建立环境受益和补偿机制,遵循“谁保护谁受益,谁破坏谁恢复,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原则,建立环境补偿机制,以利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公平竞争。

2.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制定恰当的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环境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实现这些环境改善的基础保证。我国目前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企业主要采用事后处理,即所谓的末端治理,这种做法的主要缺陷在于无法预先了解和控制环境成本。

由上所述,环境成本会计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当然,环境成本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会计处理的难度,而环境成本能否正确处理将直接影响环境会计的质量,最终影响环境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因此,环境成本会计具体的实施,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予以保证。例如:要规范环境支出的核算,加强有关环境核算的会计研究;完善环境法规,充分发挥环境法规的效力;运用经济手段加强企业环保意识;普及环保教育,做好宣传工作等等配套措施,才能使环境成本会计走向现实,才能使其在我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环境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孙兴华、王兆蕊.《绿色会计的计量与报告研究》.《环境会计专题》.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汪小英.《关于环境会计计量问题的思考》.《环境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时思考 下一篇: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缺陷与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