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时间:2022-08-28 05:51:45

【前言】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土地利用现状简述 根据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到2009年黎平县土地总面积为442190.62公顷,其中农用地400820.3公顷;建设用地7811.71公顷;其他土地33558.61公顷[1]。 黎平县土地利用表现出以下特点:1、土地利用程度较高。2005年黎平县土地利用率为98.35%,高于贵...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254-02

摘要:近年来,黎平县人地关系逐渐紧张,为了分析其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通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特尔菲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借助综合指数模型对2003-2012年间全县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纵向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2年黎平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值从0.2157增加到0.7652,说明黎平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关键词:黎平县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综合评价模型

一、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数量固定而人口在不断增长,对土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协调好人地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在严峻的形势下,解决土地集约经营和合理开发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从根本上实现土地资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二、土地利用现状简述

根据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到2009年黎平县土地总面积为442190.62公顷,其中农用地400820.3公顷;建设用地7811.71公顷;其他土地33558.61公顷[1]。

黎平县土地利用表现出以下特点:1、土地利用程度较高。2005年黎平县土地利用率为98.35%,高于贵州省的平均水平。2、土地垦殖率较低。2005年全县土地垦殖率为7.05%。同时,全县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耕地开发潜力不大。3、森林覆盖率高。2005年全县林地面积为344602.0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0.22%,200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为23.69%,黎平县森林覆盖率远远高于贵州省的平均水平。4、建设用地比例低。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048.47公顷,仅为土地总面积的1.36%,而当年全省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04%,黎平县建设用地比例远远低于贵州省的平均水平。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建设用地比例不足。2、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挖潜不足。黎平县与先进地区及省内部分县市相比,黎平县在增加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3、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不健全。4、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结构尚需不断的完善。

三、黎平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过程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鉴于土地利用效益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根据黎平县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的可获得性,建立黎平县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目标层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准则层主要反映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指标层反映因子层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对全县2003—2012年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纵向评价时共选取16个指标(见表1)。

2、 指标标准化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是在不同指标之间进行综合比较,评价指标因性质不同,取值的范围可能相差很大,单位和量纲也不同,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因此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所有的指标都转换成可以统一比较的数值。本研究采用极差标准化法进行标准化处理[2]。

3、权重确定

评价指标体系中,因为每个指标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对各个指标赋以相应的权重,来反映它们对总目标的实现的影响程度。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原始数据的来源和确定权重途径的不同,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本文采用AHP 法与变异系数法综合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4]。AHP法和变异系数法的计算过程本文不再详述[5]。

4、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模型

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多种,但比较成熟的方法主要是协调度函数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模型两种,本研究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对黎平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进行测算。处理结果见表2。

5、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由表4 和图1可知,2003 -2012年黎平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增长趋势, 综合效益指数由2003年的0.2157单位增加到0.7652单位,增加了0.5495单位,平均每年增长0.05495,这表明黎平县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在逐渐优化。同时, 黎平县土地利用各分效益也都呈增长趋势。经济效益增加幅度最大, 经济效益指数由0.0126单位增加到0.2287单位, 增加了0.2161单位, 平均每年增长0.02161。社会效益增幅居中, 由0.0571单位增加到0.2242单位, 增加了0.1671单位,以每年约0.01671的幅度增长。生态效益增幅最小, 由0.1460单位增加到0.3123单位,增加了0.1663单位,以每年约0.01663的幅度增长。

四、结论与建议

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黎平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稳步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黎平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必须在保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加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力度,注重对各类生态用地的保护;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力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优化施肥结构;三是减少工业“ 三废” 排放,并提高其污水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得出的结论,对黎平县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要指出的是,受到数据可获取性的限制,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评价时序过短,也未对黎平县土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作更深入分析,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黎平县人民政府.黎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1.

[2]顾朝林,甄峰,黄朝永等.江苏省地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3).281~287.

[3]王希夷.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4]黄裕新,吕波,施品贵.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的权重确定方法[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7(3):72-75.

[5]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上一篇:浅谈群众文化创新的思考 下一篇: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