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

时间:2022-08-27 09:32:39

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

摘要: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数音结合和相关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 游戏活动 数学情境 数音结合 相关竞赛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才能达到这目标呢?关键是让学生爱上数学课。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近几年任教低年级数学,现在任教一年级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感慨颇多。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1、 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全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小孩子区别于成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好动,好玩。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不但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实践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受益匪浅。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数字6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了一个“抢椅子”的游戏:7个学生围着6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唱儿歌,歌声停下的时候,学生们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映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6比7少1,7比6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6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两得。在执教《8的分与合》这节课时,教完新课后,我设计了这个游戏:我和小朋友们都准备了0-8的数字卡片,我要给我的卡片上的数字找朋友,我出1,小朋友们得出7,小朋友当然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啦,所以大家玩的很高兴,这节课的效果也非常的好。这样,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的数学概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2、 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并得到真正的收获。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根据小学低年级小朋友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数学题:小猴子聪聪要过生日了,他的好朋友们来给他过生日了,小熊带来了2桶最好的蜂蜜,大老远,他就喊了:“聪聪,聪聪,看我给你带什么好吃的来了?”聪聪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他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进屋吧。”不一会,小狗也来了,送给小猴5个苹果,小兔也赶来了,带给小猴最爱吃的桃子,带了5个。小鸡也来了,可她什么都没送,还偷吃了3个桃子,小猴可生气了,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小猴一共收了几个水果?最后还有几个呢?学生们听完这个故事,兴致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5=10

10―3=7,教后,我又鼓励小朋友们用编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数学,学生们学的兴高采烈,主动积极,乐坏我了。还有记得在教学《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时,我创设了“小小养殖场”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比较问题?学生能提出:“鸡比鹅多几只?”、“鹅比鸡少几只?”、“鸡比鸭多几只?”“鸭比鸡少几只?”、“鸭比鹅多几只?”、“鹅比鸭少几只?”这几个问题。然后,我接着问:“鸡比鹅多多少呢?”哪个同学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很快就有学生说出:“鸡比鹅多很多”,也就是“鸡比鹅多得多”。于是,我马上追问:“为什么用多得多这个词语,你是怎样想的?”“因为鸡85只,鹅34只,它们相差几十只,所以我用多得多。”这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这样具体的描述中,学生体会了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逐步建立了数感。还有,对于抽象的知识学生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果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图文并茂的优势,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又如:在二年级教学时间的认识时,学生很难理解1时=60分这一关系,如用课件演示,学生就能很快理解。另外教师还应努力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本学期教学《认识图形》时,课后就布置了小朋友们去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正方形和圆。学生很是乐意。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对数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数音结合,多动口演唱

老师把所学的内容,用儿歌熟悉的旋律编成儿歌,引导学生对儿歌进行改写,从而理解识记数学内容。这种教学具有浓郁的艺术色彩,特别适合低年级心理的特征,他可以强化思维过程,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清除学生学习疲劳,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如在教学两位数相加时,编写了儿歌:“相同位数要对齐,先把个位加起来,如果个位满一十,就向十位进上1”,优美的旋律,好记的歌词,学生两遍就会唱了,会唱的同时也把这些法则记住了。到后面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学生就自己把加法儿歌改成:“笔算减法要记住,相同位数要对齐,先从个位去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十位退1去帮忙。”儿童简明地概括了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记得在指教我们学校一年级珠心算的时候,我也经常采用编儿歌的方法让她们记住我要讲的内容,比如在刚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的时候,我将其编成:“一把算盘四边框,中间长长就是梁,楼上1珠表示5,楼下1珠表示1,串串算珠档上藏。”学生利用这个儿歌很快就记住了算盘的结构,现在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提到这首儿歌,小朋友们依然记忆犹新。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让孩子的学习轻松了许多。

4、 在竞赛中,积极活跃的学习

大量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希望自己能收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比一比”、“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中学,既有的玩,又增长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如检查学生的口算能力时,我会出几道算式在黑板上,前提不让上台的学生看到题目,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准备就绪后,同时答题,比赛很是紧张,获胜的欢呼雀跃,失败的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并暗下决心,下次一定不会输,看到学生的那副模样,我“得意”的笑了,学生们以为我利用上课的时间给他们玩呢,殊不知,“狡猾”的我怎么了可能放过任何一个让他们做练习的机会呢!

总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数学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荷兰有个教育家曾提醒我们,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精彩,更加快乐!

上一篇:“小”题“大”做 拓展学生思维 下一篇:互动式教学的“灵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