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时间:2022-08-27 07:40:39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学校办学方针,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高职院校要培养一流的、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 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 问题对策

当前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人才培养需要高职教育配备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应不断改革和创新。

1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十几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这些措施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06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身份,强调职业院校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最近几年,教育部又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从事教育工作和实际职业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还应具备胜任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2]。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等文件中,把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这些文件的出台,从不同角度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要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我国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对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蓬勃发展,不仅优化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而且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总体看来,由于发展时间短、投入不足、自身基础薄弱等多方面原因,高职院校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各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领导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未能突出教师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另外,领导和教师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使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面临多种困难。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2008年我国高职院校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教师的比例为3:25:34:28:10,除去初级和无职称教师,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具有正高、副高、中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为4.8:40.3:54.8[3]。在高职院校中,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优秀教师缺乏,“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此外,教师年龄、职称、专业、学历等结构分布不合理,尤其是来自行业和企业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或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明显不足,这些都影响了优秀教师队伍负责人的遴选。

(3)经费支持不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经费不足导致师资队伍出现了不稳定、凝聚力差的现象,阻碍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而一些高职院校在指派教师到企业实践时,由于经费上的严格控制,使得教师到企业实践只注重形式,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实践的精髓,更无法将实践与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相互衔接,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4)缺乏一流的实践技术型能工巧匠。高职教育要培养具备企业一线生产、制造、管理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必须具备一流的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缺乏一流的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型教师和能工巧匠。

(5)没有健全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教师管理、评价、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存在不合理处。对教师的培养,停留在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发展上,没有考虑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更没有形成校企合作师资共享的长效机制,导致教师团队整体发展缓慢。

3 对策与措施

针对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以下对策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1)改变观念,为教师队伍建设确立目标。学校领导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观念,把创新和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用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凝聚人心,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全体教职工树立一个共同的愿景目标,用目标指引前进的方向,提供创新发展的动力,使整个团队成员都愿意为实现这个共同目标而贡献力量。

(2)健全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乔恩・卡曾巴赫把团队理论运用于教师工作领域,提出了“同伴互助”概念,提倡教师共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通过共同研学、示范教学以及有系统的教学练习和回馈等方式,彼此学习和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4]。学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一方面,各院校应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审核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规划,要从人员招聘、引进、录用、培训、考核、培养等环节入手,切实把教师队伍规划好和建设好。另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既要注重团队规模与核心成员数量,又要优化团队中的年龄层次、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双师型”教师比例,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深化。

(3)增加培训进修经费。近年来,各院校虽然加大对教师培训和进修学习的经费支持,但还不能满足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所以,各高职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保证教师培训和学习的经费投入。为他们在学历层次、专业机构、职称晋升、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和进修创造条件,使教师通过培训可以掌握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教师树立信心。

(4)增加“双师型”兼职教师比例。高职院校应增加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的比例,并制定兼职教师资格标准和职业准入制度,规范兼职教师聘任行为。这不仅能提高兼职教师队伍质量,还能使“双师型”兼职教师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专职教师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

(5)完善教师队伍的管理和保障制度。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必须制订符合各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教师考评机制。从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充分发挥各种制度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创新性。

(6)建立长效机制,与企业共享资源。企业和学校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师资培养。一是共同合作培养方式,将师资队伍建设与各学科、各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共建共享,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专业建设、科研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团队领导作用。二是共同研发方式。借助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双方的技术力量,组建研发中心共同从事产品研发。三是引企入校。主要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借助企业技术力量充实职教师资队伍[6]。学校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平台,加强专业技术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长效机制建设,使校企合作方式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长久性。这将有利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实现高职专业特色建设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最后实现双赢[7]。

4 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加强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与企业开展深层次、多方位的校企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以及国内示范高职院校的优秀做法,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职教育稳定和长久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教高[2006]16号.

[2] 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2-73.

[3] 林宇.围绕提高质量强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0(8):46-48.

[4] 李淑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104-106.

[5] 罗小秋.优化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与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2):53-54.

[6] 李德方,基国林.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对策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74.

[7] 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上一篇:Fluent软件在液压传动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加班必付加班费强迫加班更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