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27 03:29:29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信息技术相对于其它传统学科,它属于新兴学科,在对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贯彻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构建高效课堂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应当加强对高效课堂建设的研究,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要求等及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为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提升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1.充分认识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的意义

立足素质教育要求以及教育发展态势,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阶段虽然不属于应试学科,但是其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发展迅速的社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电脑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全人类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现在的初中生就是将来的社会中坚力量,信息素质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现代教育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阶段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是为学生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职能,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要对学生的技能操作进行强化巩固,引导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体现时展要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积极投身其中,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综合着力,整合资源,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2.1 立足学生学习基础,实施分层分类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因为来自于不同的小学,在信息技术学习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城市生源要好于农村生源,信息技术教学好的学校生源优于其他学校,也有的学生家庭具备了电脑与网络等硬件设施,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基础就较为扎实,也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打字都不熟悉,这就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状况,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分层分类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进行教学要求以及进度的适当调整,尤其是在操作题的训练上区别对待。例如在windows 操作 “剪切、复制、粘贴”内容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与讨论也就可以基本掌握操作要点,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操作不熟悉。笔者设置了一组简单的操作题:将E盘中“东东文件夹”里面的材料移至F盘中“丽丽文件夹”,这样的操作题非常简单,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能够自己独立操作,运用直接拖动或者剪切后粘贴的方式完成,但是也有个别学生操作不正确,只是将文件夹里面的内容进行了复制和粘贴,E盘里的材料继续存在,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对“移至”概念掌握不正确。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分层要求,能够独立完成正确操作的学生不再作为学习任务,针对尚未搞清楚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首先搞清楚移至概念的含义,其次指导学生运用键盘快捷键、鼠标分别进行剪切、粘贴的操作,以分层要求的进度安排顺利完成了教学指导,让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2 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激情。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才能取得成效。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针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以模式的改革提升教学吸引力,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的趣味性,教学目标任务完成也就可以更为顺利。首先,笔者以生活化的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载体信息,提高学生生活感知体验,这对于增强信息技术课堂的生动效果帮助较大。在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航空航天以及国防科技等方面运用的案例,同时也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信息技术在生活中运用的案例,拉近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知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营造了浓厚氛围,让学生学习过程更为投入。再比如Excel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计算个人各项成绩的游戏表格进行训练,游戏化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活动,不仅驱除了学生单调计算的乏味感,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Excel表格的兴趣。除此之外,笔者还注重了竞赛模式的运用,无论是输入速度与准确率还是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方面,都可以运用竞赛方式,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竞赛,小组之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在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氛围,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2.3 注重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有别于普通学科,突出实践操作是最为主要的特点,相当比例的教学课时安排在微机房进行,教师要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不仅要熟练掌握知识点,还要能够在操作中得到巩固和提高。笔者在实践课教学中,讲授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开展巡视,学生可以相互探究,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点拨,以提高学生实际掌握能力。例如在word输入以及排版设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工具栏的操作要点,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或者自己的作文,输入之后按照要求进行排版设计,设置行间距、字间距、字体字号以及美观地设置页面等,这样的操作立足于学生自己输入的内容,他们学习与掌握的效果更为明显。我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如进行电脑绘画比赛、网页设计竞赛等等,运用教学软件展示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让学生能够享受成就感,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操作训练中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技能技巧掌握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更注重于对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教师应当把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我们不仅要指导强化操作技巧要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信息技术课程中学到的一些知识与技能,用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如从网上下载日常生活的小常识,设计家庭日常开支统计表,以及运用网络进行交流和传送资料信息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

2.4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自主能动作用。因为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角,同样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可以借助于学案引导、任务驱动等方式赋予学生更为自主的学习空间,充满激情地学习,提高综合素养。笔者在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任务中的难点或要点,将其设计为学习目标任务,以此为抓手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研究活动,每一个小组都推荐代表进行演示和介绍。这样的教学模式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自己去研究操作的要点,创新思维设计作品,并且要在全班进行演示和检验。每一位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要对其他学生的演示操作进行分析与点评,点评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让课堂学习的成果掌握更为牢固。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立足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深入研究青春期学生的思维特点,抓住其参与欲望强烈的特征,设置更多参与机会与平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得到自主和全面的发展。

3. 小结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涉及到诸多方面,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兼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信息技术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欲望,为学生搭建更为恰当的学习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激发创新的火花,有效锻炼和提高自己。我们作为教师也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熟练掌握专业业务技能,汲取他人的一些成功经验,与时俱进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最终为高效课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国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0).

[2]刘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6) .

[3]汤小姗.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6).

上一篇:多年生宿根水生花卉香水莲 下一篇:西南地区早熟玉米套种冬瓜高效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