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书声润物无声 横竖撇捺智慧人生

时间:2022-05-23 05:47:37

朗朗书声润物无声 横竖撇捺智慧人生

摘要:读经典诗文,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高尚的气质,教师也能正身、修身、养德;通过写字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并通过写字来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传承民族文化,并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经典诵读;综合素质;写字;育人

昌邑潍水学校是一所市直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2013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现有学生4500多名,教职工400余人。学校以“争创齐鲁优质学校”为目标,坚持创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起航教育,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幸福潍水。学校将经典诵读和写字教育作为实施文化强校的重要举措之一,并将诵读、写字与育人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漫步南北校区,淡淡翰墨洒满校园,浓浓书香洋溢经典,让人感受到一种典雅和谐之美。

一、朗朗书声,润物无声

晨曦微露,朗朗书声便传遍潍水南北校区,有节奏的清脆悦耳的声音与旭日和成一首别有韵味的晨曲……读经典诗文,小学部我们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初中部不仅能诵,还要能讲、能用。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此,国学经典美文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等等。通过这些经典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

课堂的发言引经据典,增强说服力。平日的习作借用经典,体现深度。校园浓郁的经典文化,形成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风和“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的学风,马路交汇处的照碑墙上,孔子的形像和简介激发着孩子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形成了良性循环。

经过经典文化的滋养,教师正心、修身、养德,为以德立教提供了可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找到了动力源,诵读经典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经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教师对经典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在教学中注意了学科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整合,更加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更好地指导学生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我校除了大众化的课前一诵,课下一报(手抄报),每晚一读(对国学的解读),每周一评(每班每生做评价)外,还实践了与其他课程、活动的结合。

语文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课外阅读;思品课上引入国学经典明理践行;音乐课上学唱由音乐教师谱写的国学经典乐曲;体育课上学习由体育教师编排的国学经典操。融经典学习、道德教育、锻炼身体为一体,一举多得,提升综合素质。 二、横竖撇捺,智慧人生

俗语说: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写好字,做好人”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重拾。从2012年起,潍坊市教研室就注重了写字课教学,所辖中小学校都统一开设了书法课,但开设书法课的意义是希望通过练字来提高自身修养,让学生感知和热爱传统文化,这也是教育孩子们要做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练习书法可以对孩子进行毅力与恒心的磨练,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轻易放弃或者想寻找捷径都是行不通的。潍水学校从2013年招生伊始,就以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宗旨,教育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持之以恒地抓写字教育,充分发挥写字教育的显性与隐,通过写字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并通过写字来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传承民族文化,并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写字同育人的有机结合方面,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名师指导,提升品位

范曰旭老师是昌邑市进修学校书法名师,我们聘请他作为学校的书法教师,于每周三下午定时来校指导书法,语文教师也参与其中。通过欣赏各类优秀书法作品,师生们提升了书法鉴赏水平;通过范老师亲自指导,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执笔、运笔,充分感受到了软笔书法的奥妙和乐趣,现每个级部都成立了书法班,由范老师培训的教师具体指导。

(二)和谐课堂,快乐写字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课堂上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老师们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当堂学习的知识当堂消化理解,学校规定每节语文课练字时间不能少于十分钟。为落实十分钟写字,教师们一遍遍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赏――析――摩――评――改。“赏”为欣赏汉字的美,“析”是分析汉字的关键笔如何让汉字变美,“摩”是临摩汉字的美,“评”是评价习写的汉字美不美,“改”是把汉字通过反复练习写出神韵。因为学生从全市招来,水平参差不齐,为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小学部老师们编排了朗朗上口的写字儿歌,好听又好记,还有课间写字操,轻松愉悦,和谐身心,营造了良好写字氛围。

如:一寸一拳一尺远,

头正肩平足也安,

每天练字十分钟,

传统文化记心间。

这些儿歌学生背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用在预备可以调整姿态,用在课前可以调动学生情绪。久而久之,学生会在老师引领下初步养成良好的双姿(坐姿和写字姿势)。

(三)午间练字,注重规范

每天中午二十分钟时间是孩子们的练字时间。随着学校广播电台传出的悦耳的童音:“练字时间到了,请大家端正坐姿、正确执笔、保持安静、认真书写”,舒缓优美的古典音乐响起,各班学生渐渐入静,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练字,这已经成为我校特色。路过每一间教室,你都会看见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或仔细观察老师的范例,或在一笔一划认真书写,老师则轻轻走到孩子身边,或低头指导,或在写的好的字旁画一朵小花,奖一个红圈……

(四)学期评比,立足长远

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举行一次硬笔书法比赛,和毛笔书法展览。比赛形式多样,中年级可以是经典诗文摘抄评比;高年级和初中部则与写作相结合,评选出若干“写字之星”,和作品一起张榜公示。各班教室、教学楼内走廊以及校园宣传栏内都开辟书法特色专栏,张贴学生优秀作品。学校还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为那些特别爱好书法的孩子准备一份“营养特餐”。

为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学校规定教师练习规范字,扎实打好基本功。每天一张钢笔字,每周一张黑板字,经常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旨在以教师的专业水平引领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提升。

在进行写字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书写技能外,还传递着它特有的育人功能。它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恒心和毅力,促进着孩子专注精神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字教育时,除了正确的“双姿”要求外,还十分重视学生书写时笔墨纸砚的处理,做到纸面整洁,保持环境的干净,不在桌面、墙壁、地板和衣服上留下痕迹,不乱丢纸屑等;为净化校园文字环境,我们强调“四无”:即校园内无不规范汉字,写字无不规范双姿,学生作业无涂擦痕迹,教师批改无潦草痕迹。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管理模式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黄冈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