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目中的名师

时间:2022-08-27 02:31:24

教师心目中的名师

新闻链接:2008年11月23日、24日,湖南省教育学会组织了全国中小学部分名师来长沙上课、讲座。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的部分同志在小学数学课堂现场,听了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及讲座,并随机采访了听课的几位老师及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人员。他们认为有的名师确实是名副其实,课上得好,讲座精彩;也有的名师,徒有虚名,老师们认为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课后,我们组织了小型研讨会,大家认为有必要再组织一次范围较大的讨论,以利于老师们树立正确的名师观,促进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与自己的专业成长。下面是2008年12月30日晚在“潇湘数学教育群”(群号码:32121791)上的讨论发言,供老师们参考。

一、你认为名师“名”在哪里?

张新春(68480296):就我自己的观点而言,当前这些名师各有自己的特长,各有自己努力进取的一段经历,各有自己孜孜不倦追求教学艺术的情怀,因而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像他们一样的名师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们不能对他们求全责备,但也未见得一定要顶礼膜拜。正因为如此,今天的讨论才有意义。

株洲一都市放牛(329188802):名师“名”在哪里?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名师的课很有特色,很有数学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在教育艺术上,名师的课很能够吸引人,鼓动人来学习,归结为课有不可比拟的特色,他人无法复制;名师在理念上有自己独到的建树。

张新春:名师要善教,基本上可以作为一条公理,即“不证自明”。

株洲一都市放牛:虽然是不证自明,但他不能仅仅停留在善教上,这是名师不可逾越的第一道关。

奥林匹克(5470771):我认为名师不是造出来的,名师应该是教出来的。所谓“造”主要指什么?具体的“造”的手段有些什么?因为有些“造”的手段可以理解为搭建成长平台,它是名师成长的外部条件之

株洲一都市放牛:我个人认为“造”就是大家一起做出模型,找个适合的人,按照既定的模型,一步一步包装推出。“造”就是讲究包装艺术,虽然包装不可排除,但如果名师靠包装起步,后续力量肯定不足,甚至早衰,那就名不副实了。

汉堡包(1079005153):客观因素是有,但终究要讲究实力的。我认为名师在教学方面要有独立的见解,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有独特的设计。

江苏马到功成(957282846):但也不排除这样做有对年轻教师的促进作用。毕竟扶上马,又送了一程。名家也难啊。要突破,要创新,不容易。

李闯(415897894):现在的现象确实给了我们一些“造”的嫌疑。大家如果稍微关注现在小学数学界的名师就会发现,他们有的课上了四年还是一模一样。就拿黄爱华老师这次在长沙上的“数的大小比较”来说,课一开始,学生已经知道怎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但他还是按照自己的预设上完一节课。课堂是很热闹,实际一点数学含量也没有,就玩了几个游戏。

株洲一都市放牛:名师的课堂教学为什么不出新?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展演会令名师劳命伤神,快节奏的追捧,也会让名师应接不暇。名师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打磨自己的教育教学、积淀教育教学心得、实践检验研究成果,更没有充足的时间修炼教学技艺。其次,查阅名师的成长记录可以发现,部分名师并非数学专业毕业的,数学基本功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名师的后续发展。再次,名气困扰着名师的发展。每次名师课堂教学展示,面对众多的教师,名师输不起,谁都不想砸掉自己来之不易的“名”,心里压力很大,出新就面临挑战,成功与失败是同在的。最稳妥的做法就是不出新,按部就班地老调重弹,总比失败要好。前日,与一位老师闲聊,他说某某名师在南京和海南上同一堂课,南京的效果大大优于海南的效果。明显换个场景,名师的课堂也有许多令大家不满意的地方。第四,很多教师成名后就会脱离课堂教学,走上领导岗位,逐步失去了教育教学试验的场域,失去了检验真理的机会。面对外面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邀请,很多名师只能吃老本了。没有新的学习和研究,在求稳保“名”的状况下,名师自然停滞不前。

张新春:确实,创新不易。更何况我们还不太允许名师失手。

古板爷(912256565):不太允许名师失手是有道理的,因为老师们都是花钱来听你的课与讲座呀,你就必须将课上好,将讲座讲精彩,就跟花钱不能买劣质产品是一样的道理。我认为名师必须要有三个“一”:上得一堂好课,作得一场好报告,写得一篇好文章。

几何人生(156792917):我认为名师应该分阶段,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含义,既有共性,也应该分阶段、有个性。比如小学、初中、高中以至于大学,对名师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应该有不同的含义。

汉堡包:名师应该有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的作用,他的理念和课堂应该能影响一批教师。

笑又如何(315165689):我觉得我们可以静心反思一下,现在名师为什么停滞不前?功利社会,名师在应接不暇的功利演出中匆匆跑场,哪里还有时间,还有精力去求发展?

李闯:虽然我们不能对名师求全责备,因为他们也是人。但是,他们的表现必须让关注他们的人满意。所以,我认为,对名师苛刻一点应该是有必要的。

几何人生:我心目中的数学名师应该具有很强的解题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娴熟的教学理论,能影响学生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生。名师应该是这样的吧?不然怎么称名师呢?

株洲一都市放牛:我们不可否认名师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激励与促进。名师的感召力不可或缺,名师就是公众人物,非同一般-名师的“名”一般首先来自课堂教学比赛。一堂课就能让一位教师成名,这种快餐文化浸润出来的名师很容易昙花一现。课堂教学比赛只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再说,参加教学比赛的课并非该教师一个人的智慧结晶,而是许多教师经过多次打磨后形成的模型。执教者的成名是以淹没许多幕后智者为代价的。要出一堂好课,必定有长久的经验积累,多次的打磨,与自身教育教学技艺增长和当时课堂不可控因素的相得益彰方可呈现。以课快速成名,那些支撑课堂教学的内功往往在他人的帮助下被掩盖了,或是被补充了。教师成名后,如果不注重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不注重更多经验和成果的积淀,就会被赶超,专业发展就会终止,甚至走向自我“消亡”。

李闯:这是实话。不知道大家分析了目前一些成名的老师没有,他们虽然有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学历,但不是数学专业的,而是教育甚至是教育管理专业的。现在赛课容易出名师。没有第8届小学数学深化改革交流会,恐怕群里的老师几乎没人知道王开杰和强振球。

株洲一都市放牛:对!现在有的数学专业毕业的名师在数学知识的本质上也抓不住点。

几何人生:我认为赛课不能出真正的名师。真正

的名师就像武林高手一样,不是显性的,赛课出来的不是真正的名师。

株洲一都市放牛:不是显性的,那隐性的就是数学家了。名师就是要显性,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课能够引领大家,理念能够触动人。

古板爷:大家对名师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括起来就是,名师应当数学基本功底扎实,数学教育理论基础雄厚,数学教育理念先进,数学教学技巧高超,师德高尚。之所以能戴上名师的桂冠,就必须要有出名的地方。也可以说,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否则,就不能称为名师。

二、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什么?

张新春:能不能换一个说法?我们若想从名师身上学些东西,通过什么途径好?是听他们的课(现场还是录像)?还是听他们的讲座(现场还是录像)?或是看他们写的书?

李闯:张老师说的是怎么学的问题,我觉得先要知道自己应该从名师那里学什么。那天“学习着”老师听课的时候说了一句,可能是许多老师的心声:想从名师那里学怎么突破难点。

张新春: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不倦的追求精神等,都是我们应该学的。这与当前有些名师名不副实无关。我之所以提出学习途径的问题,是因为当前有一个悖论,一方面大部分一线教师最喜欢的是听名师现场上课,另一方面又对名师到处“走穴”提出尖锐批评。

龙山蒋经书(443255309):我看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就是名师,他可以使一个倒数第一的学生考上北大,也可以让老师与学生都讨厌的学生在两年中成为代表中国去日本参赛并荻奖的优秀学生。我觉得多听名师的讲座没什么不好的,重要的是老师自己怎么突破自己的难点,比如数学理论等。现在我们小学老师的数学理论太缺乏了,教学的策略也很重要。

张新春:数学理论就不必向名师学了。数学理论一来不见得是名师的强项,二来天各一方的,怎么学这个啊,自己读读书就差不多了。我总觉得向名师学习,还是多学点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无疑是名师的强项,不然名不起来的。至于在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同时,发现名师或许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并不影响我们学习其课堂教学艺术。善于学习的人就是要学会向恰当的人学习恰当的东西。

李闯:数学理论确实只要读这方面的书籍就行了,最明显的体现恰好是数学知识的难点处不知道如何突破,讲来讲去可能就是点不破,怪别扭的。比如上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去岳阳听一位老师上课,她讲了半天,学生硬是没想到要看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课后问她,为什么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原来她自己都不知道。

树鳕(378213801):记得在近期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读到一篇文章,提到某省一位名师(特级教师)的公开课:板书很工整,课堂语言娴熟,时间把握得很好,踩住铃声下课。但除了这些,听者并没有感觉出什么新意,课堂教学的组织是事前大家大都可以做到的。真正沉醉于课堂教学时,有必要花心思去踩住铃声么?

李闯:张奠宙老先生常说,教学就像就餐一样,吃什么才是重要的,至于怎么吃,用筷子还是刀叉,看自己的习惯了。

几何人生:张奠宙老先生还说过,中国的数学教育水平并不低,但理论水平不高。我们对名师的要求其实很多,需要理解的是哪些是必要条件,哪些是充分条件。

李闯:张老师说的课堂教学艺术包括哪些方面?

张新春:举个例吧,大家说的黄爱华,在无锡上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从一些字母里面找轴对称的,最后找出了X、W、U、I(在适当的字体下,这些都是轴对称的)。找完之后,学生发现这些字母拼起来就是wuxi。在我看来,这就属于课堂教学艺术。这个就可以学啊,以及如何让学生觉得上数学课好玩,如何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当然这堂课还有别的值得学习的地方。要是只有这几点,这个设计反而没什么艺术可言了,我认为教师在这里做的选择就体现了艺术性。我们就跟他学这个啊。不是学这一招一式,而是学学他是怎么想到这个的,依循一个什么样的思路就可以想到这个。

李闯:这些确实值得老师们学习。至少在名师的课堂里,学生还是愉快的,学不学得到数学知识还是其次的。不过,这样的要求是否太低了?再说,让学生觉得上数学课好玩,方法其实也不少。

不若疏狂(120534631):教育是把双刃剑。好的教育可以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坏的教育会把学生身上很多美好的东西扼杀掉,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如何让数学教育更具有意义和价值,如何使学生真正热爱数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想向名师们学习的。

龙山蒋经书:数学如果这样生活化了,那数学还有这么伟大吗?如果只要求学生觉得上数学课好玩而没学到真正的数学知识,是不是有点不是数学课了?

张新春:事实上,这与数学生活化没有太大的关系,更不影响数学的伟大。

李闯:小学老师在技巧方面确实是中学老师无法比的,中学老师上课干巴巴的。但实际上,多年以后,我们记住的,怀念的,多半是中学老师。因为,一个老师感染我们的,还是他的功底,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的解题能力。比如,我就对我高中的数学老师印象最深刻,初中数学老师次之,小学数学老师基本上没什么印象了。当然,年代久远也是其中的因素。

龙山蒋经书:但是中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理论分析和推理也是小学教师无法比的,在小学更多的需要教学技巧,而中学则更需要专业知识。

张新春:也许张三是一个专业意识很强的老师,李四是一个技巧方面很强的老师,现在最怕的就是张三因为李四专业意识不强而看不起李四,而李四则因为张三不懂教学技巧而看不起张三。所谓专业意识,是借用上面一些老师的说法,或者说,在小学,教学技巧是“锦”,数学专业知识是“花”,而在中学(特别是高中)则相反,若不把两者结合起来,总不是锦上添花。

笑又如何:张老师你说反了,数学专业知识是“锦”,那就可以把俗语“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差”引进来。

张新春:反了,也许吧,只是我是把“锦”当成是比较基本的东西。所以在中学,特别是高中,如果没有数学专业知识这个“锦”,而过于强调教学技巧这个“花”,就真是“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差”了。中学是如此,而小学未必是这样,教小学一年级数学,难说有多少数学专业知识。

龙山蒋经书: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上的“锦”,哪来教学技巧上的“花”?小学数学教学同样需要数学专业知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论太难联系实际了。

株洲一都市放牛:这样看待小学数学教学是不对的,虽然小学生需要更多的教育技巧来引导、激活,但是教师拥有深厚的数学专业知识,教学才会锦上添花,才能更有广度和深度。

张新春:说得对,我从来不认为小学数学教师不需要数学专业知识,只是有个轻重缓急而已。同时,这又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技

巧上大体问题不大,而数学专业知识则欠缺很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专业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笑又如何:“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技巧上大体问题不大,而数学专业知识则欠缺很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专业知识显得尤其重要”。走进随堂课,“锦”和“花”都成问题。

张新春:随堂课,“花”的问题(即教学技巧的问题)非不能也,乃不为也。而数学专业知识问题,随堂课也好,其他什么课也好,都成问题,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龙山蒋经书:绝对不能只谈教学技巧而丢失了数学专业知识。只有数学专业知识而缺少教学技巧或者只有教学技巧而缺少数学专业知识的数学课肯定不是好课。

株洲一都市放牛:学习名师并不在于刻意地、盲目地去模仿,而在于自身主动地、有目的地求发展。模仿的东西永远是他人的,专业发展的路上,没有自我的体现,路很难走下去。教师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要辩证地看待名师效应,汲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利因素。这才是普通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根本。数学专业知识的缺失,无法成就真正的数学课堂。有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巧,也不足以认定为名师,名师还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龙山蒋经书:华应龙就是小学的名师,华应龙就是从农村小学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小学数学应该把握数学的“根”,名师的教学都非常注重数学的根本。我们很多老师的教学太注重形式了,一节课太多的是情境教学,看似热闹,实际距离数学的根本十万八千里。我见到许多小学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的讨论都是走形式,很多问题是不需要讨论的,但是为了让课堂活跃就组织了各种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又有多少学生是真正在讨论呢?小学教师太需要充电了。我们都需要向名师们学习教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方面的理论,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寸草(494499416):名师应该是不断进取,不断更新自我的,而很多农村教师也确实较难。

李闯:大家应该对陈景润的老师沈元教授(后成为中科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不陌生吧。当年沈元教授因故滞留在福州,欣然接受母校的邀请,担任数学老师。他一站在陈景润所在班级的讲台上,立刻引起所有学生的一片倾慕。沈老师讲课风趣、形象、生动,居然演义出数学界几乎惊天动地的一幕活剧。在一次讲课时,沈老师或许是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或许是寄希望于这些朝气蓬勃的学子们的未来;或许是一个大学者神游数学王国之时,无意中扯来了一片奇光闪烁的落霞,谈起了数论中著名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沈老师从小学生都能理解的奇数、偶数开始,循循善诱,将这些看似很简单的数字阐释为蕴藏着玄妙的智慧,将本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解释成闪烁着生命的异彩。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凝聚着人类文明、智慧和创造的学科,竟是一个何等鲜活、何等瑰丽的自由天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年轻的陈景润爱上了数学,更是暗下决心,发誓要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世界难题,最后终于跻身于顶尖数学家的行列。所以,我心目中的名师,应该像沈元这样。

结束语:名师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们总希望镜子是明净的,没有半点污点。向名师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名师的精神。如他们对数学教育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精神,刻苦磨练基本功。而一味地模仿名师的上课,甚至不加批判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名师要敢于说“不”,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现在,名师到处上课、讲座,对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是好事。但是,有些名师在成名之后,忽视了自己的进步,老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甚至还有倒退。对这样的名师,老师们不要盲目崇拜。这是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第45次研讨会,感谢大家的参与。

上一篇: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感 下一篇:数学教学要遵循两个“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