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7 02:10:57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1.树立人本理念,增强企业内在动力。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指出:劳动者掌握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是造成技术先进国家生产优势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本将演化成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最具创造力和最有价值的要素,成为企业发展和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管理思想的渗入,给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带来了许多难得的机遇,这就客观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将旧的人事管理观念彻底摒弃,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紧跟时代节奏,研究人力资源的自身需求、价值取向和心理意愿,掌握其运行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实现从传统人事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飞跃。要树立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摆脱事务性管理的模式,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把人力资源看作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大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注重人力资源的选拔与配置,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搞好全员培训,提高员工政治、业务素质,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员工充分发挥所长,在不增加人员数量的条件下,增加人力资源的总量,做出更大的绩效。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在创新中求发展。合理控制人员流动,规避人员流动风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增强凝聚力,壮大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者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具有学习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迅速有效地完成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过渡和转变,牢固树立与新体制相适应的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论去调动员工的聪明才智,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为企业做更大贡献。

2.提高全员素质,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发展,在未来的时代,能不能从容地走向世界,越来越取决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企业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面对市场的挑战,搞好全员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已成为企业的共识。国有企业因历史原因,人力资源数量多但素质低,虽经改制、整合,人力资源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结合未来发展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建立并完善培训与用人相结合的机制。对人力资源的培训,要舍得投资,舍得开发,真正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只有人力资源的素质得到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才会得到提高,企业发展才具实力。企业进行员工培训,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决策层的工作属于全局性工作,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决策层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促进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能根据企业提高经营管理和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的要求,结合市场变化,充实自身欠缺的政治理论、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带领员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员工能力开发教育培训是企业经营的战略任务,要结合企业实际,从企业的需要出发,制定培养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规划。同时对老员工的新技能培训也是必要的,因为工作的程序和条件是不断发展变化,需要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胜任当前的工作。提高全员素质,劳动生产率上升,也就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实力。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掌握合适的激励手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发展后劲,确立市场竞争优势的有力措施。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采用多方位的激励手段,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价值所在,清楚自己在企业中应扮演的角色,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方式:一是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更多体现在工资分配制度上,企业可以通过薪酬、福利以及股权等方式,把员工的薪酬与岗位、职称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资源包括人才资源都是表现为价值的,对于多数人来说,工作环境固然是决定去留的重要因素,但首先必需的,还是要有一个能够享受现代社会一般生活水平的收入,不用适当的薪酬留人,光用事业和感情留人就失去了物质基础,留住人才的努力将事倍功半。二是事业激励。人都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以经营管理人才为例,他们都在经济管理方面有所建树,对提升企业管理领域的成就、名声、荣誉以及相应的地位比一时的物质利益有更强烈的需求。因此,对他们来说,事业激励主要就是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他们能够施展才华,给他们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三是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包括对企业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让员工有发言权,让他感受到尊重,正确运用精神激励可以有效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具体可采取参与激励、关心激励、认同激励等方式,企业只要做到真心为员工着想,就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四是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使激励更加有效和充分的基础是对工作绩效的科学考评,要针对目标任务、任职标准、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与个人的收入、事业发展挂钩。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发展目标、企业精神、行为准则、经营作风、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个人没有文化就是文盲,企业没有企业文化就没有社会竞争力,企业就无法健康有序发展。随着企业改革不断走向纵深、走向市场,要提高自己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国有企业就得进行结构性变革,而变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创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从而谋求在新形势下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统一员工的共同追求,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凝成团结奋斗的合力。塑造企业精神,关键是要从企业的现实出发,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确定企业上上下下共同的目标信念,并借助一定的口号、标志和各项活动向干部职工反复灌输、反复强化、反复传播,最终使之成为大家自觉的内在意识,并通过共同的行动方式体现出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在企业内部树立起一种共同的信念,即价值观。要让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从而自觉地将自身的荣辱得失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紧紧融合在一起,自觉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不断为企业发展出力献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对象,坚持人本管理,民主管理,注重情感投资,满足员工的各种合理要求,做到“无情管理,有情操作”,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经营成败有许多因素,而人是其中的决定因素。企业的“企”字若去掉人字头,则为“止”。即企业若缺乏对人的管理,缺乏人的智力驱动,势必呈现终止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寻求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强人为资源管理,提高全员素质,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才能长足健康发展,做强做大。

(作者单位:福建煤炭工业基本建设有限公司)

上一篇: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 下一篇:老年陪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