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

时间:2022-08-27 01:51:02

摘 要: 根据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的“大语文教育思想理论”,语文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同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因素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作者初步实践了张孝纯老师的“大语文教育思想理论”,把两个班的学生各分三个小组,层层拓展,初步实现“大语文观”中的四层含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大语文教育思想理论 学生需求

我是偏远山区的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从教已二十余年。通常我们谈语文教学时,都有同感:这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越教越累,越教越没劲;语文教学太单纯地追求分数了,还没有从应试教育走出来;语文课堂太死板,不能灵活利用时空;语文教学环境太狭窄,束缚了师生的手、脚、脑。语文教学没有足够地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实用语文能力和才干的提高与培养。

山区初中虽然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山区建设、家庭生活培养有用人才的两重任务,但实际上,任务的重点应放在后者上。毕业的学生中,升学的有多少呢?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以后,不是上职校,就是打工、种地,很快走向社会,可学校的语文教学却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

我对毕业年组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实用文体的调查,结果是:能写汇款单、合同、广播稿、演讲稿、书信、请假条、说明书、计划书、调查报告等实用文的学生很少,“假条”格式写错的同学都很多。这说明语文教学只面对少数升学的学生,只会让他们闷在课堂里做那些堆积成山的卷子,而严重地脱离山区人民的实际语文应用需求。

有幸学习了河北邢台八中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的“大语文教育思想理论”(以下简称“大语文教学观”),我豁然开朗,真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在张孝纯先生的经验和睿智中找到了“源头活水”,他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的主导思想是:语文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这种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紧密加强语文教学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张孝纯先生和他的合作伙伴几年的实验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证实“大语文教育观”是山区语文教学的必走之路。在历次中考和统测中实验班成绩总是在全市名列前茅,更难得的是考分所无法反映的,在片面追求中考成绩的背景下不被重视的学生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实用语文能力的提高都占明显优势。

因为开放型、多元式、立体型的“大语文教学观”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科具有最强的社会性、实践性这一理论依据之上的,所以不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即使只是从单纯追求升学率的目的出发,也非走“大语文教学观”之路不可,因为从近几年的中考题看,很少有课内现成知识点的考查,不能机械地在课本中找答案,几乎是“告别”课本的考试,深刻地体现出课本的工具性,从“半亩方塘”中“一鉴开”,所折射出高远意境来,“大语文教学观”思想不就是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吗?

况且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学生受时代、社会、环境的感染,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这样一个信息化世界,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不能单一,只有彻底更新观念,缩短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走出课堂才能让学生主动感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受“逼迫”。很实在地说,“大语文教学观”不就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吗?这是一条冲出“误区”之路,势在必行。

师生教、学语文之“渠”找到了“源头活水”。

语文课堂虽然课内受时间、空间限制,但课外学习语文的天地却很广阔,人的思想境界是无限的。教育学生要坚持“大语文教学观”思想,处处、时时都是语文课堂,平时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写,多说,多练。

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兴趣小组:第一课堂小组为课标组,第二课堂小组为乡土组,第三课堂小组为实用小组。当然这三组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只是按学习的要求有所侧重,有主次之分。课内是主,课外是辅。

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热爱乡土艺术,涉猎外国精品,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丰富经验。所以在课堂上就一篇课文引发出相关的丰富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我针对教材的特点掘其精髓,努力做到以一篇课文带领学生领略文化的丰富博大。

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这是一篇厚德载物的优秀篇章,渗透着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及人文精神,可让学生感悟中国文化的精深,感悟司马迁闪光的思想境界,感悟《史记》对后世的不朽的贡献……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课下上网查,到图书馆里找,询问长辈和老师。同学们都动起来了,查阅了大量资料汇,在课堂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查到的资料:从司马迁的年鉴到《史记》各种读本,从记述司马迁的传记到历史千百年间对司马迁的种种评价。同学们深深体会到其惊人的毅力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体会到《史记》的史学价值,体会到鲁迅先生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深意,明白司马迁何能忍受没齿耻辱,写就辉煌巨著《史记》的原因。如此教学,学生的眼界不会被局限于一篇短短的课文,心灵也不被拘束于有限的空间内,而是徜徉于课文所涉及的广阔的各种相关世界中,创造厚实的文化环境。学习了《藤野先生》,也就学到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思想精髓;学习了《皇帝的新装》,也就体会到了《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中的人生真谛。同学们写笔记、写体会、做手抄报、开座谈会……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上一篇:让兴趣引领学生学好高中英语 下一篇:题中有“我”,教学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