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互动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08-27 10:25:44

中职语文互动课堂的构建

摘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中,动态的、发展的师生互动课堂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模式。在"以动立课,以互兴学,注重过程性"的互动课堂建设思想下,笔者试从创设话题、营造情境、凸显主体、知行合一等角度对互动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索。

关键词:任务驱动;多媒体触媒;小组探究;课堂内外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95-01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指教师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是动态的、发展的。在多时的"互动课堂"课改实验活动中,笔者感触颇多,深味互动课堂构建之难及其对有效课堂建设之功效,虽说教无定法,但笔者认为互动课堂的构建还是有规可循、有章可遵的。笔者试以《故都的秋》为例谈谈互动课堂的建设之道。

1.以任务为驱动,创设话题主导互动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以《故都的秋》为例,就是要通过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进而理解景物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在本节课中,可设置六大任务主导课堂。任务1:听读课文,找出文眼;对比南北秋之特点。任务2:自读课文判断哪些段落集中写秋景,概括五个画面,分析内在顺序。任务3:画面写秋景的角度,色、声及其声在文中的体现;得出秋味,得出秋"意";分析形散与神聚的特点。任务4:面上整体感知后,再实现点上深入。欣赏第三节即第一幅画面。找秋景析秋之情。任务5:同是秋景,昔有的豪情万丈,今有作者的悲凉满怀。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把秋景看得如此的"清静悲凉"?任务6:思考文章写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首尾呼应的手法,分析其独到匠心?如斯以任务为驱动,课堂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对课堂可谓有纲举目张之效。

2.以多媒体为触媒,营造情境激发互动

1934年的北平,已不作首都之用;因而解题就成为进入文章的第一隘口。我由录音朗诵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导入,在一种沧桑巾,悲凉的情境氛围开始创设。"故"字中含有的那种深深的"眷恋"和文化底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的写作手法就开始在学生脑海中植根。借助网络视频资源,学生赏析一、二节。通过南国之秋与故都之秋情境对比,利于学生从故都的秋景的"声""色"着手,抓住特点,用南国之秋的"慢""润""淡"突出了故都秋景的"清静、悲凉",得以明确课文的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种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就让课堂教学多了几分自如而少了些许说教的色彩。在赏析课文主体部分(3一l 1)节时,在学生自读课文和分小组讨论时,播放《二泉映月》作为音乐背景,一起神往故都,观其色,闻其声,品其味。这样的情境营造,对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3.以小组探究为依托,凸显主体拓展

互动小组探究是互动课堂的主体部分。我设为两个部分:一围绕任务,小组讨论,分步落成。二围绕教学中心,让学生自主探究,援疑质理,互答互问,畅所欲言。课堂中的小组探究主要设计为:学生自读,分小组分析秋声和秋色,思考画面内在写作顺序;分学习小组讨论。"色":碧空、蓝、黄中带白、青布、淡绿、微黄中明确基调为冷色调;用青蓝色,暗灰色,灰白色调绘出一幅冷色的画面,从而由色调而感知文中"悲凉"之意;知晓用驯鸽的飞声、帚声、衰弱的蝉声、风雨声、人声的凸显静,品味其处处透着寂静与落寞的感觉。以牵牛花颜色为突破,理解作者追求清静,心中"悲凉",体现了故都秋的风味和精神。他的作品体现着极强的"主观色彩",秋中有情的眷恋,秋中有情的落寞,"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笔下渲染的秋是冷清的,又是寂静的,也是美丽的。深入理解这样的感情既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物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也是主观上作家个人的善感气质、旧中国时代的抑郁环境、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4.以课堂内外为互补,知行合一夯实互动

一节有效的互动课堂,在遵循互动原则的同时,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融通,注重学生迁移训练,亦是巩固课堂教学目标,落实课堂教学重点的不二法门。本节课能力目标设置为学习散文中写景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情感目标设置为培养对自然的情怀,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如课内在赏析第三段时,以小院晨景天高色青,驯鸽飞天,一椽破屋旁,一棵老槐树,破壁腰静对着牵牛花的兰朵, 日光穿过槐树叶透射下来;院中之人穿着青布长衫的作者坐在院中的槐树下,喝着大碗浓茶,细数日光或静对牵牛及产生的联想(疏落的秋草)的为解读对象,深入感悟"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以此为契机,请学生课后收集关于秋的名句,并加以分析该名句笔下的秋景、秋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认知、认同,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再请同学学习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写200字左右描述性片段,同时明确要求尽可能小组间景物似而情感异。这样一来,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学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也顺势而成了。

总之,互动课堂的有效、优效进行,是个立体化推进的工程。除上述四个元素外,教者自身的综合素养,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和探究,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建设等等方面,都对互动课堂的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轻轻松松做主人 下一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