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7 09:17:47

中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中学物理教学包含很多方面,单一的课堂授课、学生做题、期末考试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几个具体的方面论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让学生自己开动大脑组织语言描述物理现象,定义物理概念,揭示物理现象本质,得出规律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情景意识,用模块分析法穿成清晰脉络,进行跳跃性创新思维;构建物理模型,梳理知识体系;这些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很多物理知识都是为了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希望在升学考试中获得高分成绩,以至于脱离了生活,考试过后这些知识就逐渐被淡化遗忘,对学生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并没起到实际的效用.中学物理教学必须着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用科学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将学习的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展示一个可传输的系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和思维体系,使学生终生受益.

综合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知识涵盖程度,以及现实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要贯彻以下几个方面.

1.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中学课程安排有很多门学科,学科之间相互关联,语文科目与物理就有很大的关联度,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在物理表达能力上欠缺,对一个物理现象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定义物理概念、解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些都是因为语文知识基础打得不牢固,不能发现物理知识的趣味,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就死记硬背,使物理学习机械化.

例如学习“楞次定律”时,需要对楞次定律的内容进行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楞次定律.学生对于“阻碍”两个字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并且用“增反、减同”去帮助同学理解原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增反、减同”的基础上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程序.从而让学生通过语言的组织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上的认识.

2.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每一个人在社会中所承担的压力非常的大,这种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高中物理的教学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能够寻找一种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很多中学生都会认为物理很难学,其实难在没有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没有为物理概念创造一个适宜的物理情境,而是死记硬背,硬套公式,从而在计算物理题时大脑空白.其实,所有的物理公式都是在相应的条件之下成立的,没有条件,就没有公式.教学的过程中,引出公式时之所以要强调分析物理过程,把物理过程分层好几个不同的情境展示给学生,其实为了帮助学生把一个复杂的题转化成一个个简单的问题,从而便于理解.比如典型的物体在斜坡上的受力分析问题,因为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合成与分解,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对物体受力情况作分解,再将自己的理解与书中的公式相对比,加深他们的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束手无策,出现这一种局面的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从物理的内在规律入手,建立一个便于分析问题的物理情境.而用分析法的解题策略,能够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题目所创造的情境当中,形成一套解题思路,避免被动地陷入困境当中.

所谓的分析法,其实就是通过审题没发现题目中所包含的的一些物理概念及其物理公式,然后从这些已知的公式中逆向推理的解题过程,在逆向推理的过程中,再观察出该题目中还包含哪些未知的物理量,然后根据这些未知的物理量列出一些和这些量相关的一些物理概念或者公式……如此周而复始的按照这种逻辑关系往下解题,直到全部的物理未知量能够用具体的已知量来表达为止.

现在有些物理题目过于复杂,里面包含着很多未知的物理量.因此,基础薄弱的同学解题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需要教师要做好相关的辅导工作,对一些有典型意义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比如灌水车在加速中小气泡会向哪个方向移动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去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小气泡移动,移动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情感的渗透策略 下一篇: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