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病人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27 04:53:13

农村病人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察与研究,指出目前农村病人的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农村病人;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58-01

健康教育是通过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促进康复、建立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笔者在针对农村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发现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对68例农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问题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提高对农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质量。

1 临床资料

1.1年龄:50岁以下15例,50-65岁31例,65岁以上22例。

1.2 文化结构:文盲10例,小学毕业32例,初中毕业以上26例。

1.3 疾病分类:原发性高血压18例,冠心病12例,脑梗死17例,高血压脑出血5例,其它16例。

1.4 教育效果:健康教育普及率100%,小学毕业以下的健康教育有效率为75%,初中毕业以上的健康教育有效率为90%。

2 农村病人健康教育存在问题

2.1 病人方面

2.1.1 文化层次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思想观念落后,对医学知识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不足,难以接受健康教育的知识。

2.1.2 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医院的一切都感到恐惧、陌生,难与医护人员沟通。

2.1.3 大部分农村病人家庭的经济基础差,承受大笔开支的能力较弱,希望花最少的钱能把病治好,不大愿意接受必要的辅助检查。

2.1.4 对生活质量要求较低,只注重眼前的疾病治疗效果,对愈后疾病预防知识不重视,因此,很少主动配合护士健康教育。

2.2 护士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护士的观念阵旧,护理模式未转变,思想上没有完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上来。

2.2.2 护士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存在差异,知识面较窄,对新业务、新知识接受较慢,护士敬业精神不强,自觉性不高,工作缺乏主动,个别护士“看不起”农村病人,不愿与他们交谈;护士不能把握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

2.2.3 其它:健康教育缺乏整体教育计划和个体教育计划;健康教育只重视对病人的教育,忽视对病人家属的教育。

3 对策

3.1 树立新理念,适应新的护理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从“疾病护理为中心”转移到“以病人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模式上来。护理的任务不再是简单、机械地执行医嘱和常规的护理操作,而是转化为集治疗、预防、康复、促进健康为一体的多元化护理。① 21世纪护理人员将是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是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是其他医务人员的平等合作者。护理人员要为病人提供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护理。而我们是面向广大农村的基层医院,促使农民朋友们自愿地接受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广大农民朋友们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这是21世纪我们基层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3.2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自身的素质和知识业务水平

现在护理队伍中仍以中专毕业的为多,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因此普遍存在知识阵旧、知识面窄的现象。而我们整天对着疾病身、身心处于痛苦状态、对疾病一无所知、社会低层次的弱势群体,这就不仅要求我们有崇高的责任心与爱心,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术,还要有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把健康教育做得更生动、更深入、更仔细、更广乏。因此,我们也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机会,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护士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3.3 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的教育目标

3.3.1 正确评估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疾病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不同。如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人,他们最需要了解的是本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愈后的情况,饮食、生活、工作、休息等对本病的影响,以及怎样才能保持正常的血压;而那些高血压脑出血或脑梗死的病人及其家属最迫切想知道的是该病有多危险、病程有多长、愈后怎样,病人的家属急需立即掌握一些护理病人的知识和帮助病人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时间与方法。所有病人及其家属在心理上都渴望得到护士的同情、关心与安慰。

3.3.2 制定个体化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护士对病人进行个别教育,这是病人反映最好的一种健康教育方式②。在基层医院,个病人的身体状态、心理反应、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对疾病的认识都不一样,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人的病情等等具体的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计划与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如一位42岁的“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的男病人,他小学毕业,来自较偏辟的山村,是家庭中的中坚力量,其家庭经济较困难,病人及其家属对本病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出现紧张、恐惧、甚至绝望的心理。我们根据他们的情况,首先是关心、安慰病人及其家属,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后,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本病的病因、发生、发展及治疗愈后的情况,并介绍本科室的技术力量,及同病例在本科室治疗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及肢体康复训计划,并与家属一道实施,教会家属并与家属一起共同实施对病人偏瘫的肢体进行功能恢复训练。通过共同努力,病人康复较快,住院25天,能拄拐步行出院。病人及其家属都非常满意。

3.3.3 准确把握时机,恰当运用沟通技巧

准确地把握时机,恰当运用沟通技巧是健康教育是否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把握好时机,运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单元大厅设立橱窗,宣传本病区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对危重病人要在抢救到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施教;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要多同情、关心、理解他们,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在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后再进行施教;对文化层次较高的病人,找一些与本病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让病人自己阅读后再有针对地讲解;如对老年病人,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差,听力、记忆力都下降,对他们的教育我们采用直观的形象、通俗的比喻,深入浅出,多举例子,反复强化的教育方法,说话时声音宜大些、亲切些、速度慢些,这样才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健康教育应避免在病人休息、吃饭、病人感到不适或医生进行查房时进行。

3.3.4 重视病人家属的力量,注意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在基层医院,病人住院多有家属倍同。家属是病人主要依赖、依靠、信任的对象。所以实施健康教育时,不但不能忽视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而且重视通过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来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尊重家属的意见,重视家属的反馈,与家属一起共同改变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共同促进病人的康复。

4 体会

对农村病人,我们在实施对“治病”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使我们社会中这一群相对较低层次的弱势群体也可以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影响并改变他们的不良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他们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以“健康教育”为契机,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提高我们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服务质量,密切护患关系,帮助我们实现自身的价值,使护理工作能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使病人及其家属都满意,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隆群ICU病人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当代护士,2002.5.43.

[2] 白碧荣用“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健康教育,实用护理杂志,1998.14.(2)658.

上一篇:培养职业精神,和谐医患关系 下一篇:浅谈基层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与卫生监督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