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扬州刺绣“绘画性”特征

时间:2022-08-27 01:53:09

论当代扬州刺绣“绘画性”特征

【摘 要】扬州刺绣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绘画性是扬州刺绣的一大特征,扬州刺绣与各个时代的背景相结合,以针、以线代墨的艺术风格在扬州的刺绣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也逐步形成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针法都缜密、艳丽、工整、光洁,绣师们将画理与绣理融于一体,灵活运用各种针法技巧使得刺绣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关键词】扬州刺绣;“绘画性”;绣师

1 扬州刺绣的背景

说起扬州刺绣,已有两千年多年的历史, 它源于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仿古绣”和“写意绣”则是代表了当今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和艺术水准。诗情画意的仿古绣和神韵天然的写意绣能以假乱真,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以众多的精品名扬于世。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种民间工艺的起源发展繁荣昌盛自然也离不开地域的影响,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之北,于江淮平原之南,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一直都很繁华,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而李白的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让扬州从此驰名中外。从古至今扬州都是旅游胜地,行走于城市般的大花园之中,微醺抬头已至“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作为国家5A级风景区的瘦西湖更是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美丽传奇;扬州的夜景尤为清丽多为诗人所赞颂譬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中足可见扬州风景之清雅秀丽。扬州地处长江之滨、运河之畔,两只河流编织交汇环绕扬城,使扬州成为一个“水味”十足的精致城市,“水”为扬州之魂魄乃灵性之根源。温和怡人的环境造就了扬州丰富的物产资源,丰润的的水土更是成就了聪明灵性的扬州人。聪慧的扬州人民在独特的文化氛围、秀丽怡人的风景、宽松闲适的生活中,创造了既独特又丰富的地域文化并与外界文化碰撞交融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扬州本土文化。扬州在闭塞的年代因运河的开通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进而繁荣富饶。在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和疏通扬州成为南北水路交通的枢纽,货物在此堆积流转,大量的盐商涌入扬城,驻宅兴业,扬州就此崛起。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富强,扬州的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成为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美誉(扬:扬州;益:益州,即为成都),风光一时无限。扬州自古人文荟萃在清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和审美产生了变化,不拘成法、力求创新的“扬州八怪”应运而生,对扬州刺绣、扬州剪纸等民间工艺产生了不可或缺的深远影响,造就了扬州文艺的全面繁荣。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遗产文化。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扬州民间美术传统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多个方面,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民间艺术如扬剧、扬州清曲、扬州评话等;第二类为民间工艺如扬州玉雕、扬州剪纸、扬州刺绣、扬州灯彩等;第三类为民间习俗如扬州“三把刀”、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其中扬州传统工艺美术素来以精湛的工艺、鲜明的特色、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且为人们喜爱,是组成扬州历史文化、扬州民间美术、扬州非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历史文化名省--江苏省的申遗工作中,扬州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江苏省人民政府保护的45个品种传统工艺中,扬州就有15个,占全省总数的1/3。同时,扬州工艺美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批工艺精品珍品相继问世,多次在国家评比中荣获大奖,现有10多件工艺精品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在市政府大力扶持下扬州也于2003年建成了扬州工艺美术馆,里面陈列有8大类200多件工艺精品,足以可见扬州文化的繁荣昌盛。

2 扬州刺绣的发展过程

扬州刺绣影响广泛,上至宫廷下至寻常百姓家都可以见到扬州刺绣的纤影。扬州刺绣源于汉代,古有“广陵女子善秀”之说。 1980年扬州西北天山汉墓出土的汉广陵王刘胥夫人墓中的刺绣品是扬州至今发现最早的刺绣实物,这些绣品采用的是辫子股针法,用线设色无不精美,可与闻名于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绣品相媲美,由此可见,早在汉代扬州刺绣就达到较高水平。唐代扬州经济繁荣,号称“商都”,不仅宫妃才女衣饰锦绣,民间服饰刺绣也广泛运用并流行,扬州刺绣锋芒毕露。据《唐鉴真过海大师东征传》记载,鉴真大师几次东渡日本均携带刺绣佛像并携扬州绣师多人随行。扬州刺绣的转折时期是在宋代,这时候它从绣佛像转向绣书画,从实用性向观赏性方面发展,这是由于当时的文人倡导琴棋书画,寄情于山水花鸟。扬州刺绣所绣之物针线细密、色彩美妙,极富生活情趣。明代,朝廷对于刺绣的倡导使得刺绣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的扬州,盐商巨贾的生活富足奢靡,商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井百姓也特别讲究穿戴,扬州刺绣的发展达到顶峰。明中叶起,扬州的戏曲和佛教逐步繁荣兴盛起来,各种戏衣、戏剧和寺庙的殿宇、佛教用品均以刺绣装饰致使扬州刺绣业空前繁荣。清代,扬州商品经济尤其繁荣,盐商的推动和市民对文化的需求使得艺术市场非常活跃,推陈出新,扬州产生了独特的文化并孕育出了以金农、李W、高翔、郑燮、罗聘、黄慎等“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竹梅“岁寒三友”是“扬州八怪”这一批画家最喜爱的绘画题材,郑板桥善竹、m石,终其一生上下而求索,叙其为“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心中之竹”笔法夸张而精道;汪士慎所作梅花以“密蕾繁枝”而著称,所画之梅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并提出“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风格……他们寄情于花鸟来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并抒发自己对于清高气节的追求。“扬州八怪”不拘泥于以往的画法和规则,将循规蹈矩的传统文人画创新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扬州八怪”的画作不同于以往传统文人画讲究“士气”“逸品”,他们反其道而行去秉承石涛“敢于创新、自创我法”的绘画思想,偏爱画一些为统治阶级所鄙视不屑的市民生活和普通劳动生活的题材(如闵贞《八子嬉戏图轴》),“扬州八怪”讲究直抒胸臆、雅俗共赏,获得当时人民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历史源远流长,时光流转变换到现今扬州人对于“扬州八怪”更是有不可分割的深刻情感。正是在这种特殊氛围的熏陶和影响下,仿古绣和写意绣逐步发展壮大。民间艺术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在扬州画派的影响下清代的刺绣业空前的发达和繁荣,渗透至方方面面、大江南北。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技艺本属同一门类,但由于扬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的熏陶使得刺绣大师和扬州民众都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甚为喜欢,进而导致了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差异。清末到民国时期,扬州手工艺遭到了严重的迫害,但人们对刺绣的热情却并没有因此减少。鸦片战争后,印花丝绸布匹大量取代了许多传统的刺绣衣衫,刺绣业逐步衰退。对于扬州刺绣素有“针画”的美誉,以针、以线代墨的艺术风格在扬州的刺绣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也逐步形成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刺绣的画稿大多取自历代名家字画,“仿古绣”的每件刺绣作品针法都缜密、艳丽、工整、光洁,绣师们将画理与绣理融于一体,灵活运用各种针法技巧用他们精湛的技艺极力表现出工笔画的精致严谨。不同于“仿古山水绣”,“水墨写意绣”要求绣师将我国写意画潇洒传神的笔墨韵味用刺绣的技法表现出来,相较也更难。扬州刺绣的这两大代表,仿古绣提升了传统刺绣的文化品位,使得刺绣工艺从附属装饰的“绣花样”演变为有思想内容、文化韵味的二次创作;写意绣则因追求表现笔墨韵味而增进了民间工艺的艺术含量。扬州刺绣作品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刺绣大师精典之作,无法复制,更不可能批量生产,因此具有很高的鉴赏、收藏和学术研究价值。

3 扬州刺绣与绘画的联系(下转第208页)

(上接第128页)当刺绣遇上绘画,便脱离于原本单调的附属装饰性的绣花样,而是通过选稿、读画、配色等先期准备工作之后再用刺绣的艺术语言和技法特色将原本就极为出色的画稿进行二次创作,用针和线将原作的艺术语言升华和提炼,卓越的刺绣作品甚至可以做到超越原本的画作。简单地说,需要刺绣刺绣者先体会画意再用刺绣艺术取画中外形、绣其中神韵,并且由于二者的材质、技法、艺术个性的不同,故刺绣可将画作的优点再次放大夸张。怎样的刺绣才为上品?清代著名绣女丁佩在《绣谱》一书中做了较为清晰的阐述:“刺绣要遵循审理、度势、剪裁、点缀、崇雅和传神六条标准”;绘画讲究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因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两者相较可看出类似的观点同时又突出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个性。“仿古绣”和“写意绣”为扬州刺绣的两大代表。这六条标准与绘画性不无关系,同时又反映出刺绣自身的艺术特点。“仿古绣”以宋元名作为原本的作品最为精良,代表有《柳塘花鸟》、《春深高树》、《春禽花木》、《雪麓早行图》、《栈道图》等。“仿古山水绣”层次分明,亭台楼阁及人物比例准确,棱角挺括精道,绣法讲究丝路,用色古典雅致,绣作整体显得厚重而富有立体感,生动别致,正如董其昌在《筠清轩秘录》所述一般“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说起“仿古绣”不得不提吴晓平,她从事刺绣行业已经三十余年,研究了一套仿古绣和水墨绣、写意绣的针法技艺,从而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为扬州刺绣独特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出了力量。她的作品双面绣台屏《踏歌图》具有鲜明的扬州地方特色、民间习俗和很好的承载文化指向,这样的刺绣作品具有独特魅力,市场潜力也较大。吴晓平作为工艺美术大师她2000年作品《华岳高秋》《柳塘花坞》《行旅图》等五件作品入选中国第六届艺术节精品展,其中《华岳高秋》获新人新作奖。2002年仿古山水双面绣地屏《蓬莱仙境》《双鱼图》《荷塘远眺》《栈道图》入选参加江苏省首届文化艺术节精品展。写意画绣以“扬州八怪”画本为主,同时也不局限于扬州画派,笔力厚重的徐渭、怪鸟奇鱼的朱耷、妙笔精简的齐白石等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也常常入选其中。代表作有郑板桥的《兰竹》、金农的作品《梅花》、李W的《天地一沙鸥》、黄慎的《人物》、梁楷《太白行吟图》等;近现代名人作品如徐悲鸿的《奔马》、李苦禅的《鱼鹰》、任伯年《归田风趣》、刘旦宅的《唐人击鞠图》和《屈原》、陈大羽的《迎春》、钱松坏摹对嬖笆锕狻返取F渲小独贾瘛贰《奔马》及《鉴真像》等绣件为轻工业部收藏。鲜明的个性、清雅的风格、老辣的笔触是这些画作的共同点。

4 总结

扬州刺绣的发展贯穿着绘画的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仿古绣”和“写意绣”是组成扬州刺绣杰出部分。笔墨传神、熔画理与秀理于一炉,活而不乱,浓淡相宜,增强原作的艺术感染力来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王莲.扬州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扬州剪纸为例[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上一篇:浅谈服务外包在重庆的发展 下一篇:白僵菌菌株的ITS序列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