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

时间:2022-08-27 01:28:14

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

摘 要:哈姆雷特历来被认为文学上人文主义者杰出代表,对于其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致力于写其人文主义不彻底的方面,揭示其是一个伪人文主义者。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哈姆雷特伪人文主义的一面:1.厌世情节;2.宗教膜拜者;3.极端自私主义者和大男子主义;4.不彻底的反禁欲反节制。从中得出结论,哈姆雷特是一个伪人文主义者。

关键词:人文主义;厌世;复仇;宗教膜拜者;自私主义者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087-02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他的作品像一部百科全书,囊括了当时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描写了文艺复兴后期欧洲社会泛滥、社会动荡的真实状况,表现出作者对生活各方面充满着不公道,人的尊严、真善美遭到践踏的“颠倒混乱”的时代的深刻忧虑,同时又寄托着作者对理性、秩序、理想道德社会的向往。

《哈姆雷特》的创作中寄托着作家的某种创作倾向,也就是人文主义的情感。然而,事实上,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因失去父亲、失去继承权、失去王权后,无可奈何彷徨不定的复仇者形象。他的生活其实也像常人那般平静,不愿太多的奢华和挣扎。不同的是他天生贵为王子,被赋予比常人复杂的责任。但不管怎么样,哈姆雷特,实实在在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的身上有许多与人文主义相悖的因素,或许可以说是一个不彻底的人文主义者——伪人文主义者。

一、厌世情节

人文主义者对人生是积极进取的,对于客观世界满怀着期待和希望,自信人的力量,敢于在重负挣扎中反抗,追求生命的意义,为此,他们十分明确要求现实生活与尘世的享受。

所以,即使遭遇挫折、痛苦,人文主义者也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为他们珍爱生命,认为只有在尘世中才能追寻到人生的至大幸福,找到心灵的归属,而不会逃避漠视生命,也不会在困境面前痛不欲生而盲目希望到天国幻想得到解脱和救赎。痛苦只会让他们愈挫愈勇,寻找胜利的决心,让他们的生命更有深度。而哈姆雷特却恰恰与之背道而驰,他既痛父王的邃然离去,又慊母亲的率尔改嫁,父亲的逝去,母亲的改嫁,哈姆雷特不是理智的面对灾难,反抗追求胜利,而是心碎气结,看透了世界,厌弃了生命,于是萌生轻生的想法。

人文主义者不安于现状,苟活于世。而是用有限的生命去抗拒无线的困苦,在短促的生一生中使生命最大的限度展现自身的价值。各种智慧、勇气、精神在生与死之中得到磨练,即便在极残酷的条件和痛苦面前,也不轻易放弃抗争,放弃生命。在哈姆雷特身上,这些豪情却黯然消失了,生活的变故,让他失去了继续生活的信心,看不到为理想追求的影子,看不到反抗灾难的勇气,满眼都是对现实的憎恨和诅咒,他只着眼于自己的苦难,自恃为世界最不幸之人,熟不知天下有更多的人比他更困苦。对于生命,他始终是冷漠的,不仅冷漠了自己,还冷漠了别人。

父死母嫁的突然变故,使哈姆雷特失去了人生的积极心态,他开始怨天尤人、悔恨、悲观、消极、满目凄清,他似乎看透了生命的无常,在灾难面前表现的是那么的懦弱,还曾经一度想马上离开这个世界。虽然在“存在与灭亡”的挣扎中选择了前者,而继之的是对生活的颓废、堕落,一种消极的活着。

二、宗教神学的膜拜者

生死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经验。哈姆雷特在生与死的追问之中,隐藏着其对于死亡的焦虑。一是上帝禁止人自杀,自杀将坠入地狱;而是人死后并非“万事皆休”,也许会有“噩梦”。他想自杀,却又后怕上帝的权威,害怕上帝的惩罚,打入地狱。然而,现实的苦痛逼得他别无所依,对于生命的冷漠,终究导致其孤独的面对世界,所以,在冥冥之中,他只能以宗教来抚慰自己,鼓励自己,寻找活下去的勇气。

在灵魂和精神的深处,哈姆雷特依然摆脱不了宗教深深地烙印,所以只能一味皈依于宗教的救赎,幻想通过对宗教的虔诚来换取上帝的拯救,摆脱现世的苦难,以免坠入地狱。

其次,在其思想的深处还隐含着一种“神性的观念”。在哈姆雷特看来,人应该有高尚的道德,应该要有神的道德素质。这种“神性的观念”与其美好现实追求的理想截然分不开来的,身为贵族,注定比常人少接触社会的苦难,而更多的是洋溢在奢华的生活之中。缺乏了对现实的切实体会,注定缺少生活广阔的源头活水,所以更多是接触宗教的经典,来构筑自己心灵中的世界。

哈姆雷特定义中的人是:有理性,有智慧,既文雅有勇敢,像天使,又像天神,具有神性的。哈姆雷特定义中的人,多少带着宗教的影子,这无不体现出哈姆雷特,怀着一种对基督文化的向往情感,期盼于一种基督式的社会生活。

然而,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而言,他们追寻的是人性的某种闪光点和光辉,追求自由摆脱束缚,他们的矛头针对的是当时的神学,为止,他们不会一味的通过笃信宗教幻想神灵的救赎,而哈姆雷特,一味的皈依于宗教的救赎,对于人的界定都存在“神性观念”,于人文主义者再次产生了巨大偏离。

三、极端的自私主义者和大男子主义

爱情是一种真善美的升华,毁灭爱情必然是对爱情的一种亵渎。在《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是一朵柔嫩的蓓蕾,未能绽放,就受到风暴的摧残而凋谢。她受到恶势力的利用,充当了敌人的工具,她是不甘的,内心依然保持对哈姆雷特真挚的爱。哈姆雷特是自私的,在奥菲利亚被人利用对他进行试探的时候,哈姆雷特疯言疯语嘲弄侮辱奥菲利亚,表现出来的是对奥菲利亚深深的伤害。“而奥菲利亚相信她的情人真的变疯了,至死也没对他产生怨恨,确切的说她是一个不知怨恨,不去怨恨的少女”。而后,哈姆雷特误杀了她的父亲,这两种伤害造成了她无法愈合的伤口。最终,她承受不住,精神失常,唱着催人面下的歌落水而死。

哈姆雷特是一个自私主义者,他的自私造成了奥菲利亚的毁灭,造成了爱情悲剧,他的罪责是退却不掉的。他的情感屈从于家庭、服从于国家利益,为了自己自私的复仇,不惜自己美好的爱情,不惜他人的生命,杀害了无辜的老臣,他的良心没有一点不安,丝毫感不到一些忏悔和忧伤。对于他人的生命他是漠视的,只因为了自己的复仇,他愿意放弃所有的一切,抛弃了人世间的真情爱情、友情、亲情。

上一篇:浅谈性格特征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下一篇:手风琴作品《乌克兰组曲》曲式及演奏技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