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自主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8-26 11:55:06

数学课中自主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

新课程从基本理念到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各种活动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师的青睐与推崇。

认真审视这些教学活动不难发现,有相当多的活动只是散漫的、肤浅的表层活动,远远达不到活动本身所希望实现的价值追求,以致影响了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我对自主活动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缺乏教师引导,思维方向无序

在许多示范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教师这样鼓励:“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想就用什么方式想。”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回答的问题越多就越生动。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更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智慧,当教学实际脱离预定轨道时,教师要恰当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堂的焦点上,把关注点提升到思想领悟,智慧开启的点上来,而不是让学生随波逐流,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当学生比较出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后,教师又出示了近似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这时一位学生说:“我知道只要用长乘宽算出它们的面积就可以比较了。”师:“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就不讲了,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生:(异口同声)“敢!”于是课堂教学转入了练习巩固的环节。

对策是:教育以生为本,更要用心引导。

上面的案例只是在对长方形面积猜想的基础上就开始练习活动,而课堂的精华自主活动验证已经缺失了。我觉得可以这样引导:

当学生说出长方形面积公式时,可以继续问:“那么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呢?”生:“长与宽”。师问:“长方形面积与长与宽有关,你是怎么验证的呢?”这时教师就向学生说明:“可以利用课前发的若干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教师完全可以在摆完后继续问:为什么长方形面积只需长乘宽就可以了?通过追问,加深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理解。

缺乏引导成问题的原因,在于广大教师对“自主探究学习”认识上的偏激,在传统“教师中心论”的封闭教学受到人们抨击的同时,人们好像一下子又走向另一极端――“学生中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进一步思考:自主探究学习就一定要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做吗?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只有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参与、主动发现。

二、缺乏探究价值,思维深度不够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进行实验,“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拿出一个圆柱、一个圆锥,以及黄沙,问圆柱与圆锥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等底等高。”“那么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做实验来验证。”而后,学生开始利用圆柱和圆锥以及黄沙开始做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当然答案也很容易得出。

对策是:设计有效开放,凸显活动价值。

案例中学生的操作活动只是依照教师的提供的工具机械操作,他们并无选择,仅仅是被动执行教师的指令而已。这样的操作活动,缺少探索价值,阻碍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要想开放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的思维要开放,这就体现在教学设计之中。

如:教师可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各种容器、填充物等。

师:“根据你已学过的知识设想你能大胆猜想圆锥的体积公式吗?”

生:“圆锥的体积等于1/3底面积乘高。(师追问:能解释一下吗?)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这时教师要求学生验证,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圆锥体积并不是圆柱的1/3,教师再引导什么情况下才是这样,学生再通过实验发现两者需等底等高。这时教师再一次让学生推导圆锥公式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案例的设计首先体现在开放性上,教师提供了大量选择材料,所以学生在思考圆锥体积公式就不得不开放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去判断。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正是这些失败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或者合作,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直至寻到答案。而这一种答案的得出体现了数学思想之一的精髓,即猜想、选择、验证、成功,而自主活动的探究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三、缺乏创造性,思维后继乏力

有的教师在上数学课时,纯粹为了自主活动而活动。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土豆体积的计算时,学生说可以把土豆切成块,然后计算。教师并未否定,而只是暗示学生用现有的量杯或长方体容器和水。学生见状,配合老师上课的本事也挺大,指出把水倒入容器中,再放入土豆,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即可。

对策是:鼓励大胆创新,收获成功体验。

如此简单教法,怎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又怎能让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所以我觉得可以这样设计:

学了各种形体的体积计算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土豆的体积,经过分组讨论或实践后,学生想出了多种答案:1.把土豆看成近似的圆柱体计算它的体积;2.将土豆装入足够大的盛着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容器里,水面升高部分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3.先称出土豆的重量,再从土豆中切割出1立方厘米的小土豆块盛出重量,算出重量间的倍数比,再求出土豆的体积……如此多的计算方法,哪种又是比较合适的,学生又进入相互的争辩之中。通过争辩又得到优化了土豆的体积计算方法。

本案例说明,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当学生创造性的答案出现时,我们千万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创造更为开放的环境。学生在自由的发挥下,才能有创造灵感的凸显。而当学生的思考资源呈现时,教师又通过争辩等形式,让学生再一次回顾并反思自己的答案,并优化自己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也获得成功的体验。

影响学生自主活动的因素还有很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关注影响学生自主活动效率的因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内外得到更为专业的发展。

上一篇:论英语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