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加工型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研究

时间:2022-08-26 06:33:51

资源加工型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研究

摘要:小城镇的发展承载着21世纪中国城市化稳步发展的新时期重大任务。作为全国钢铁、煤炭的重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加快资源与加工型小城镇建设进程,使城乡协调发展更显重要。本文通过对火连寨镇空间布局结构的规划研究,提出促进城镇发展、改善居住环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城镇;资源与加工;空间布局

近些年,资源加工型城镇的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初级阶段。这期间,产业发展除了对资源产品的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外,对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的影响也较大。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停滞,城镇建设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化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日益突出的矛盾,避免资源的低效使用外,也要确保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保护城镇空间内居民、村民的良好生存环境。因此,研究资源加工型城镇空间的布局结构是当前小城镇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火连寨镇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火连寨镇位于本溪市中心西北方向,距市区中心空间直线距离8.4公里,是市区西北部作用重要的出入口。东与明山区高台子镇连壤,南临东风乡,西接辽阳鸡冠山,北连石桥子经济开发区。距沈丹高速公路2.5公里,沈丹铁路、304国道、本鸡县级公路贯穿全境。镇域面积41.6平方公里,镇下辖四个村,一个社区。总人口10749人,其中城镇人口4824人。

火连寨镇境内多山,中间谷地呈狭长带状,被形容为“两山夹一沟”。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矿、石膏矿和铁矿,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历史上火连寨一直在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业,形成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加工工业基础。

1.区域发展战略分析

在全国城镇发展战略指导下,市域城镇发展以完善城镇职能、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目的,进一步增强中心市区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完善城镇体系结构,优化镇区功能,提高小城镇质量。

2000年本溪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形成以中心市区为核心,石桥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台工业园区为副城,南芬、歪头山、火连寨、下马塘为边缘组团的市域中心,形成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大中小城镇相结合的城镇网络。近几年,全镇经济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火连寨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持续发展,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以现有企业为依托,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重点培育和壮大采矿、建材支柱产业,促其形成产业集群(见图1)。

2.发展优势分析

(1)地缘关系多元,区位优势凸显

火连寨镇距离溪湖区政府5公里以内,距离本溪市区仅8.2公里,周边分别与东与明山区高台子镇、本市城区、辽阳鸡冠山、石桥子经济开发区交界。从空间形态上,火连寨镇处于整个本溪市的西北部,与市区接壤,可以看作是本溪市区的西出口,这是其他乡镇所不具备的区位优势条件(见图2)。

(2)交通网络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火连寨镇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火连寨镇距沈丹高速公路2.5公里,沈丹铁路、304国道、本鸡公路贯穿全境,其中304国道、本鸡公路更是南北、东西向十字交叉于镇区西侧。镇内形成发达的路网,具备便捷内外联系,长途快速运输十分便捷(见图3)。

(3)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迅速

火连寨镇矿产资源丰富,全镇工业确立了采矿、建材2项主导产业。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实现5.3亿元,同比增长76.7%。现有铁选厂13家,水泥生产企业2个,生产量可达500吨/日,目前另有2个水泥厂(各日产2500吨)已经进入准备建设阶段。

未来的火连寨镇在单一功能的工业区向具有综合功能、适宜居住的工业强镇转化过程中,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同时面临着挑战。

3.制约因素分析

火连寨镇未来发展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是:城镇内部环境破坏严重,大型污染工业与居住用地混杂在一起,错杂的公路与铁路线路把用地、功能结构分割成若干零散的“块”。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分割零散,空间布局混乱

围绕资源建起工厂,围绕工厂建起生活区,围绕生活区建起商业区,“厂居混杂”的火连寨就此形成。因为是因铁而兴、因厂而兴,所以城镇布局不规范,厂居混杂。加之公路、铁路、河流、高压走廊在镇内的错综交错使得土地被分割零散,空间布局没有秩序。

(2)产业互动不强,缺乏政府引导

一些村屯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依据自己的内部环境,选择自己的性质和职能,出现了不同规模等级村屯间纵向分级不清晰及同一规模等级村屯间竞争多于合作的不协调现象,这不仅使村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火连寨镇的总体发展。

(3)环境质量不高,环保意识较差

火连寨镇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几年内,环境质量下降的速度也同样令人瞩目。大型工业项目对镇内环境的影响十分恶劣,粉尘、噪声、水体污染都十分明显(见图4),水系、众多坑塘成为环境“黑洞”。居民村民被眼前的经济效益所吸引,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很差,生活质量不高。

面对这些制约因素,火连寨镇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整合资源与产业,为实现火连寨成为现代化工业强镇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充分发挥在本溪市域范围内的职能。

二、城镇发展规模与目标

1.镇域规模

(1)人口规模

根据《本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并按各因素不同作用机制及互动影响,综合现实可能与适度前瞻,确定火连寨未来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7万人,城镇人口1.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

(2)用地规模

根据人口规模确定城镇规划期末用地规模为15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17.6平方米/人,其中国家粮库占地不参与用地平衡,工业、道路、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约76公顷。

2.城镇发展目标

结合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为中心,“工业强镇、民营兴镇、富民安镇、努力打造工业强镇”。规划期末把火连寨镇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环境优美、社会进步、产业结构合理、人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工业强镇。

充分利用镇域资源,把火连寨镇区建成三产结构合理,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服务功能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园区。

三、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1.城镇发展方向

根据火连寨的自然条件、交通、经济发展等因素,主要受本溪市和石桥子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吸引,未来的发展沿交通线向本溪和石桥子方向拓展。

结合镇内水系现状条件,重点培育镇内景观轴线,利用高压走廊、铁路等设施的绿化隔离带充分做好镇内工业区与生活区的防护。进一步强化304国道与县道本鸡线的“十”字形发展轴线,建设以镇区为主要发展极核的辐射中心,火连寨、下堡两村为次级发展中心,全面推进资源与加工型工业的建设。

2.城镇体系规划

根据火连寨将来发展水平及人口分布的实际情况,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合理居民点体系。根据城镇现状职能、等级结构特点,结合地区人口颁布资源条件,规划将火连寨镇划分为城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镇域村镇体系结构(见图5)。

一级为地域中心镇:火连寨镇,是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采矿、建材、贸易为主要职能的城镇,远期镇区人口发展规模为1.2万人。

二级为中心村:火连寨村、下堡村,重点加强其作为该地域的行政中心和工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建设,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规划人口规模约为1200和1300人左右。

三级为基层村:营子新村、上堡村,以工、农业生产为主的具有行政职能的村庄,规划各村人口规模800和1200人左右。

3.村镇空间结构

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火连寨的城镇和产业发展形态将形成为:“一心两轴做依托,带动工业发展;两片四点相协调,打造工业强镇”的空间发展格局(见图6)。

一心:以镇区为主形成全镇中心,形成镇域内的社会经济增长和服务体系核心;

两轴:镇区发展延伸的主要方向――本鸡公路为依托面向本溪和辽阳,形成火连寨的产业带和人口聚拢的基轴;此外,以镇区南北向通过的过道304线为依托,形成镇域内带动产业发展重要的轴线。

两片:镇内受资源条件影响,将形成西部包括上、下堡村范围在内的以铁矿开采为主的采矿业和东部包括火连寨、营子村范围在内的以石灰石矿、石膏矿开采为主的采矿业两大采矿片区。

四点:即四个村庄集中的居住发展用地。

4.村镇布局

建立合理的等级规模结构,促进农村人口集聚和生产力发展。以“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方向,通过积极发展小城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实现周边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安置。

明确各村职能,分析其发展前景,合理控制其规模,并通过适当归并各居民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村民的居住生活水平。

在火连寨镇域内,下堡村在村庄现在发展的基础上,将有渐强的发展趋势,将其作为西部片区的中心存在,与上堡村相向发展,营子作为东部的片区中心存在,火村作为镇区西北部的片区中心存在。

四、规划特色

1.产业特色

不断挖掘火连寨区位优势潜力,承接本溪市产业转移,成为本溪西北部资源与加工型工业强镇;同时,利用本溪市区西出口的基础地位,继续提升其中心职能,成为地区经济中心。

各村镇之间在大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协调发展村域内强势产业,做到竞争与合作相协调。

坚持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为基础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建设“精品”产业。

2.绿化景观特色

在镇域西部保持原生态绿地不变,将清新空气和绿色山体引入居民生活当中。在中部还有楔状绿地切入,与防护林带末端结合形成多曲线型防护系统,隔离中部工业的污染(见图7)。

水体防护绿化景观带:使火连寨河两岸形成城镇带状绿地的主干,且局部与其他面状耕地或点状绿地相贯通,丰富镇区内部景观,给人们业余休闲娱乐提供场所。

绿化景观街道:在道路两侧布置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将现状绿化植物加以量的提高和质的改善,既可以改善小气候,又可以美化街景。

高压走廊防护带:根据高压线线路电压等级设置相应宽度的防护绿地,其间限制建设活动的开发,在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绿化带改善镇区环境。

五、结语

资源与加工型小城镇建设有相应的共性问题,也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问题,小城镇规划要对其不同的特征和问题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因地制宜,特别要由宏观入手,结合上位规划,确定城镇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制定适当的规划方案,以保证城镇的节约、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快速进程。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

上一篇:基于地形图符号块消隐的解决方案 下一篇:数字测图与GIS建库的关系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