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既要创新更要务实

时间:2022-08-26 06:25:51

语文教研既要创新更要务实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快25年了,从初中教到高中,期间参加过无数次教研活动,有校内的常规教研,也有校外甚至省内外的学术性教研,这些活动让笔者收获不少,但有些时候也感觉不尽如人意:常规教研往往只走个过场,学术性教研又总是大而空洞,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心里总有一种呼唤:语文教研既要创新,更要务实。

所谓创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要注重内容上的创新,不要老是停留在轮流听课、评课上,特别是在评课的过程中,总保持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态,评课语言单调而又不乏和谐,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语文教研要能紧扣课改理念,开展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探究的内容要丰富实在。

所谓务实,就是要本着在教研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原则,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既要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负责,更要让学生积淀深厚的语文素养,以至于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受用终身。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语文教研。

1 组织公开课和观摩课

这是语文教研中的一项传统内容,但要把它做好,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收获,就得精心组织。首先要安排教学成绩突出、学生喜欢的老教师主讲,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接下来再安排新教师上阵,展现其朝气和活力,这样就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样就会使老教师的教学稳中见活,年轻教师的教学活而不乱。

2 组织年轻教师课赛

课赛也是一种传统的教研形式,但这是青年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一个最好平台,一堂好的课赛,需要教师大量的借鉴、精心的准备,但应该在肯定其独特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赛前的指导,从参赛内容的选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引导,乃至备课方向、备课环节,都需要老教师的指导。这样既有利于调动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也能够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地成熟起来。

3 组织评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很难发现太多的不足,所以笔者一直主张,评课的过程中必须杜绝相互恭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毛病,而是要找缺点,提建议,真正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这里,笔者有个大胆建议,打破以往教师一言谈的评课方式,找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让他们谈谈对这堂课的真实看法,听听他们对教师的真实诉求,也许学生的诉求才是教师改进教学的第一手材料,这样无疑会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4 组织说课

说课是建立在对备课工作和教学行为相当熟练的基础上的一项教学研究活动,这项活动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实力。所以在组织说课的过程中,除了关注说课的基本环节外,更应该关注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以及教法学法的把握。因而适时组织说课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教师的备课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化和熟练程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无裨益的。

5 组织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每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都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理念都适应于自己的学生,所以教研过程中要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先拿来,再对每一种理念仔细甄别,提取并进行加工,使之更贴近教学实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新的理念就照搬照套,那样势必会使思想力和行为力背道而驰,使教学改革越来越走向死胡同。

6 组织对教材的开发和重组

教材本应是知识的载体,但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结构有着很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并不像其他学科一样环环相扣,循序渐渐。所以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开发,删去部分艰涩难懂并且人文性不强的文章,借助网络适当添加一些具有时代性,又能传递正能量的文章。同时根据高中考的需要,逐步穿插一些与考点密切相连的知识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教研应该以集体的智慧开发出教材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元素,不要一味地遵循教材,怎么编就怎么教,这种照本宣科的做法只会阻碍学生发展,那岂不是误人子弟了?

7 组织命题评卷

命题工作也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一个不会命题的教师是很难把书教好的,如果只能照搬别人的套题,那么永远只能在题海战术中疲于奔命,往往只会收都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所以教研应组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命题,哪怕是把别人的试卷进行一次筛选和重组,其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8 组织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

语文教学一直都提倡大课堂,语文竞赛、语文游戏不就是大课堂的一种形式吗?什么书法竞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特别是近年提倡的汉字听写比赛,这些都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别总把学生箍在教室里,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体,他们需要在一个大的环境里交流、互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迸发激情,撞击生命的火花。只要精心组织,把课外活动做得有声有色,一定会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9 备课

以往语文教学总是存在各吹各打的现象,况且自古文人相轻,虽然语文教师算不上什么文人,但总免不了几许孤芳自赏、自以为是的“臭”毛病,这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不利的,也是新课程新理念所不容许的。因此,必须建立集体备课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挖掘集体的潜能,做到每一个教案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每一堂课都闪烁着集体的光辉。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自恋,便是一种最大的自欺,闭门造车是永远不会有任何创新的。

10 组织编写导学案

以往总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给各个学科配备相关的学辅资料,如“优化设计”“同步导练”什么的,其实教过几年语文的老教师心里都明白,这些专家的杰作并非都能适应农村山区的教学实际。基础差,底子薄,视野狭窄,是山区农村学生的最大特色,如果总把这些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必然会使目标与实际产生遥远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心灰意冷,信心大失。所以导学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从最基础、最原始的东西做起,每一个导练都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然后再根据语文教学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文学审美情趣的练习,也许这样会更符合循序渐渐的教学规律,也必将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要知道,语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万不可急于求成。

总而言之,语文教研的内容博大而又精深,语文教研的形式灵活而又多样,笔者以上所举十项,归结起来其实也只是两大方面,一者把传统的教研做得创新些,二者把创新的教研做得务实些,让语文教研在本学科的教学中真正起到导航的作用。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充实语文教学的内涵,营造语文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态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才是语文教研必备的功能。

笔者在此只是谈了自己粗浅的认识,为的是抛砖引玉,至于更为精深的见解,还望能得到广大同行同仁的指导,真诚希望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本着务实创新的教研精神,通过不同的渠道加强合作,着实推进语文教研,为语文教学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例谈小学科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